京县知县一般人干不了,但只要熬满一任,日后的仕途不可限量

左都御史有料 2024-01-24 22:26:14

大兴、宛平是明清两朝附郭京师的“京县”,按定制京县知县秩正六品,视外县加一级。相信大部分读者只要一看到京县,首先想到的就是品级问题,至于京县与外县还有哪些本质区别,恐怕还不甚了解。

御史就以清代为例,简单讲一下京县与外县知县的不同,以及衙门配置上的差别。

大兴、宛平衙署官员的配置问题

北京作为国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各部院衙门办理的也是国家行政事务。京师的民政以及具体治理则由顺天府负责,大兴、宛平两京县隶属于顺天府,是管理京师主城区的两个重要衙门。

顺天府下设四路同知和二十四州县,辖区包括现整个北京以及河北的部分地区,而大兴、宛平两县的辖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城区。

大兴县衙设于安定门迤南教忠坊,辖区在中轴线以东和东郊部分;宛平县衙设于地安门外迤西积庆坊,辖区在中轴线以西和西郊部分。

大兴县设知县一员,属官有县丞一员(秩正七品高于外县县丞)。大兴县丞与知县不在同署办公,县丞的衙署设于礼贤镇,并配备了攒典一人协助办事;

设典史一名,秩未入流,协助知县办理日常行政事务,同样也有攒典一人协助办事。典史也有单独的办公机构,地点设于县治大门内;

设巡检三人,秩从九品。一为采育巡检司,驻采育镇;二为礼贤巡检司,驻礼贤镇,道光十九年移驻霸州信安镇;三为黄村巡检司,驻黄村镇。以上三巡检司各设攒典一人;

设庆丰闸闸官一人,秩未入流,衙署设于二闸门之南。

此外据《光绪会典事例》的记载,大兴县衙署设吏员14人,其衙门的主要办事机构为:承发房、吏房、户房、礼房、兵房、刑房、工房、库房。

宛平县设知县一员,县丞一员。清初时县丞与知县同城办公,衙署就在县衙大门内,后移驻门头沟,并设攒典一人协助办事;设典史一员,衙署在西嘉兴寺;

设巡检四员:一为卢沟桥巡检,驻地卢沟桥,嘉庆七年改为石景山巡检;二为齐家庄巡检,设于齐家村;三为庞各庄巡检,治所在王平口;四为石港口巡检,驻地石港。以上各巡检,也皆设攒典一人协助办事;

又设奉宸苑柳村闸官一员,设攒典一人协助办事。

宛平县衙署设吏员14人,具体的机构为:吏房、户房、礼房、兵房、刑房、工房、库房。

从人员配置上来说,大兴、宛平二县的规模要比外县要大很多,当然这与它们的职掌不无关系。

再来说大兴、宛平知县与外县知县的区别

京县知县与外县知县在品级上就有高下之分,按规定京县知县缺出例由外县知县升任。

但是这个规定过于笼络,事实上并非所有外县知县都有升任京县知县的资格。在吏部的考核要求中,只有省府附郭、府附郭知县才能调任京县。即便没有合适的人选,也必须从大县中挑选才力俱佳者简放。

道理很简单,因为京县知县能否胜任,不仅仅取决于行政能力,更多的是要具备协调能力和外事能力。京师乃天子脚下权贵云集,区区一个六品的知县,要想做出一番成就十分不易,非得是那些头脑灵活,擅长与上司打交道的老官僚才能玩得转。

像海瑞那样刚正不阿又有能力的官员,如果放到京县任上,基本可以肯定干不到一年就得卷铺盖走路。

京县知县的任职普遍不长,要说大清什么官最难做,京县知县绝对占有一席之地,这个岗位十分考验官员的政治智慧。

京县知县的尴尬之处在于本身是地方官编制,而实际上有很大部分政务都与京师各部院衙门有直接的往来,正是因为这一特点,使得京县知县的工作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清代官场向来有一种说法,凡是京县知县只要任内不出现大的问题,那就算是合格了。显然这一衡量标准比外县知县要低多了。

试想,一个京县知县任内能做到不得罪权贵而保住顶戴,又能让治内百姓安居乐业,这本身就很有难度。官场上那些两榜进士出身的人,都不愿意当京县知县,皇帝心里也清楚,京县知县是个烫手的山芋,能安安稳稳地干上一任,就足以证明他的能力。

故而京县知县的任期一般为三年,任满之后便可以升迁。按大清官制,京县知县应升六部主事、都察院都事、京府通判、府同知以及直隶州知州。

御史大致了查了一下清代历任京县知县的基本履历,从中发现他们当中有很多人,至少有一半最终都升至六部或都察院任职,外放地方则以直隶州知州居多。

不知各位看出门道没有,清代的知县升任京官的情况十分罕见,尤其是乾隆朝之后,外县知县内升的路基本被堵死了。由此可见,京县知县在政治前途明显优于外县知县,可选择的余地也比较大。

6 阅读:2349

左都御史有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