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年前,杨乃武和小白菜蒙受奇冤,始作俑者原来是人们“嗑CP”

晴朗看文史 2025-02-18 22:56:50

嗑CP对于现代人来说不是一个新鲜词汇,就连很多中小学生,也加入了CP粉的阵营,对自己喜欢的CP对象嗑得那叫一个不亦乐乎。

但是嗑CP容易,辨别真CP难。很多时候,人们在嗑CP的时候代入了太多自我意识,导致当事人不得不出来澄清和避嫌,搞得场面很是尴尬。

当然,现代社会毕竟是开放包容的,有一些误嗑的CP,也掀不起什么太大的风浪。但是古代人如果瞎嗑CP乱点鸳鸯谱,是真会出大事的。就比如清末的一桩冤案的男女主人公——杨乃武和小白菜。

1.

先来认识一下杨乃武。

杨乃武出生于浙江省余杭县,在同治时期考中了举人,是当地有很影响力的文化人。如果放在其他时期,杨乃武寻个一官半职是没什么难度的。

可他偏偏生活在清朝末年,想要当官要么得考上难度系数极高的进士,要么就得花钱捐官。杨乃武苦读诗书多年,家里也有良田宅院,根本没有必要为了当官做违背本心的事,所以他选择了闭门苦读。

但是闭门苦读也是需要经济支撑的,杨乃武的经济支撑,便是出租家里闲置的宅院,换取租金收入。因为生活比较安逸富足,又有读书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贵情怀,杨乃武一直保持着仗义敢言的性格特质。

有一年,杨乃武在出游时,遇到余杭司令刘锡同逆江而上,撞倒了不少窄小的渔船,还蛮横不讲理,欺负渔民。他便挺身而出,斥责刘锡同不应该仗势欺人,结果得罪了刘锡同,为自己未来身陷囹圄埋下了隐患。

之后不久,杨乃武出租了自己临街的一处铺面,承租人是专做豆腐生意的葛品连。

葛品连有一个漂亮媳妇,名叫毕秀姑。毕秀姑非常的年轻漂亮,经常穿着绿上衣白裤子,被人戏称为“小白菜”。

如果放在当代,毕秀姑单靠直播卖豆腐相信也能很快实现经济自由,但是放在古代,穷人的美貌是有毒的。很多人跑到葛品连店铺买豆腐,其实为的是调戏和骚扰毕秀姑,这让夫妻二人忧心忡忡。

为了保护毕秀姑,葛品连不再让她抛头露脸卖豆腐,每天一大早,两人先把豆腐做好,再由葛品连挑着担子到街上去卖。

可是这样一来,一些好事者就开始造起了毕秀姑的谣,说她长这么好看,却天天不出门,肯定没干什么好事儿。

更有甚者,联想起了把房子租给葛家夫妻的杨乃武,说杨乃武不也天天不出门嘛,他和小白菜低头不见抬头见,还教过小白菜认字、读经,没准两人有点儿什么“猫腻”。

还有人利用杨乃武的“杨”姓,和毕秀姑“小白菜”的外号强行捆绑,说两人是“羊(杨)吃白菜”。

强行拉拽的程度,丝毫不亚于今天网络上的一些狂剪小视频恶意炒CP、拉动舆论走向的CP头子。

2.

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刚听到自己和小白菜的绯闻时,杨乃武非常无语,觉得这些人真是吃饱了没事儿干。他本着“谣言止于智者”的想法,对绯闻置之不理,希望议论声自行消散。

可是好事者们见他不回应,嗑得更起劲儿了。杨乃武这才意识到自己不出手,可能会声名俱损,所以马上给葛品连下通牒,让他们赶紧找房子搬走。

葛品连无奈,只得带着妻子搬离了杨家铺面,另寻新址做生意。

本来事情到这里应该可以告一段落,谁知没过多久葛品连突然就得了一场病,刚开始以为是流火疾,也就是上火,后来病情越发严重,高烧不退,咳嗽不止。

毕秀姑当然是担忧不已,连着找大夫抓药,盼着葛品连赶紧好了。可是也不知道是不对症还是葛品连命中该有此一劫,在吃了几副药后,葛品连的病情不仅不见好,反而全身青黑,一命呜呼了。

一个好端端的年轻男子,生了一场病,居然就没了命,葛品连的家人,万万接受不了这个噩耗。再联想起毕秀姑之前和房东杨乃武的绯闻,葛家人干脆直接报了官,主打一个有事没事查一查。

前面说过,杨乃武曾经得罪过余杭县令刘锡同,这案子到了刘锡同手上,他当然不会轻易放过杨乃武。

偏巧,刘锡同的仵作沈祥也不是一个省心的主,在验尸过程中,沈祥使用未经皂角水清洗过的银针刺入葛品连的尸体,结果银针迅速变黑,沈祥便认为是中毒身亡。他忘记了,按照规定,银针必须用皂角水清洗,才能得出相对准确的结论。

刘锡同得到“中毒身亡”的验尸报告后,联系街坊邻里的传言,迅速将毕秀姑带回县衙审问。毕秀姑不承认自己谋杀亲夫,刘锡同便对她严刑拷问,包括但不限于用烧红的铁丝刺她的胸脯,用滚热的锡水浇她的背脊等等。

可怜平时姣美柔弱的毕秀姑哪里受得了这样的酷刑,在刘锡同的“引导”下,她痛苦无奈地编出了杨乃武用砒霜害死葛品连的谎言,杨乃武就这样成为了史上最大冤案的犯罪嫌疑人。

杨乃武被传讯后又惊又恨又气,他极力辩解:自己和毕秀姑清清白白,没有杀害葛品连的动机,也没有作案时间。如果他真的和毕秀姑有一腿的话,他为什么会让他们搬走呢?

可是刘锡同对这么明显的bug视而不见,一味下令动用私刑,将文弱书生杨乃武打得半死,逼得他签字画押。

尽管如此,杨乃武依然咬紧了牙关,不肯承认莫须有的罪名。但刘锡同仍然以杨乃武与小白菜通奸共谋害死葛品连定案之论呈送杭州府,请求二审定案。

不多日,杭州知府陈鲁作出判决,以谋杀亲夫之罪判小白菜凌迟之刑,以谋害他人丈夫之罪判处杨乃武斩立决,上报浙江按察使。

杨乃武的家人万分不服,姐姐叶杨氏带着杨家诸人,从上海坐轮船到北京告御状,但按照当时的审案程序,案子最终还是要回到杭州知府陈鲁手里复审,结果当然不会有什么变化。

眼看着杨乃武和小白菜即将性命不保,一个人的出现,让这件事有了转机。

3.

这个人便是浙江籍官员夏同善。夏同善一身洁身自好,品德高尚,经常为普通百姓排忧解难。

叶杨氏找到他后,夏同善与张家襄、朱智、林洪、汪鸣銮等28名官员联函奏请交刑部复审,获慈禧恩准。

案子随后交到了湖州知府锡光和绍兴知府龚嘉俊等人手上,但不久遇上了同治皇帝死亡等国家大事,就又一次拖了下来。

1876年,眼看着杨乃武的案子就要被人淡忘,夏同善又号召同朝为官18位浙江籍官员的给慈禧上了一份奏折,弹劾浙江巡抚杨昌浚等官员。

原来,审理过杨乃武案子的余杭知县刘锡同、杭州知府陈鲁、浙江巡抚杨昌浚等官员都是两湖籍官员,是追随曾国藩的湘军派系的官僚。

因为同处湘系,彼此之间习惯了官官相护,上下包庇,这也是这个简单的案子迟迟难以翻案的原因所在。

事情闹到这一步,就不是一桩人命案子那么简单了。慈禧和慈安两位太后本着忌惮湘军势力,想要压制湘军气焰的出发点,批准了奏请,案件重新开审。此次的审案主体,变成了刑部,相当于今天的最高法院。

刑部的审案能力当然不是盖的。对案件重新梳理后,刑部官员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是当时提供了证词,指证杨乃武从自己店中购买砒霜的药店店主已经死亡,但是杨家人早就提供了杨乃武事发之日不在余杭县的证词,这无疑是自相矛盾、说不过去的。

第二是仵作对葛品连开馆再次验尸后,没有发现砒霜中毒的迹象,因此判定葛品连是因病致死而非中毒身亡。

刘锡同和沈祥对这两个问题含含糊糊,最终只能承认当时做检测工作时不够细致,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就这样,一桩拖了将近四年,经过七次审理七次误判的案子终于水落石出,苦主杨乃武和小白菜沉冤昭雪。

因为此案,余杭知县刘锡同被发配黑龙江,不久后病死。仵作沈祥和30多名官员被革职、充军。还有浙江省涉及此案,官官相护的100多位官员,被革除了顶戴花翎,开除了公职。

而本案的两位主人公杨乃武和小白菜,虽重获清白,保住一命,人生际遇却也从此改变。

杨乃武功名尽毁,只能依靠养蚕度日,后半生精神萎靡,不再出门。

毕秀姑也身心俱损,无力再面对闲言碎语,最终选择了出家为尼,法名慧定,于1930年圆寂,享年75岁。

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因为被恶意炒CP,而身陷千古奇冤中,最终均郁郁而终,实在令人唏嘘啊。

你怎样看待此事?欢迎留言。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