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间谍,我们很容易想到那些左右逢源,一门心思将池水搅浑,唯恐天下不乱的人。
但在战国时期,韩国的一位间谍却颠覆了我们对于间谍工作的认知,因为他做的事情对于“受害国”秦国来说,是一件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大好事。
这个间谍,便是郑国。

郑国出生于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从小聪慧好学,长大后成为了战国韩国卓越的水利专家。
而在郑国出生和长大的那些年里,他的祖国韩国正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
韩国地处今天的山西南部、河南西部,是和秦国相邻的东方六国之一,是阻挡秦国东扩的第一道防线。
但是弱小的韩国哪里是强秦的对手呢?尤其是范雎向秦昭襄王提出“远交近攻”的统一六国总方略之后,韩国不断被秦国蚕食土地,越来越濒临绝境。
为了保卫韩国,消耗秦国的国力,韩国君臣想到了这样一个办法——怂恿和帮助秦国大搞农田水利建设。
搞水利建设,有利于治理洪水,灌溉农田,当然是好事一桩。
可问题是,战国时期的生产工具没有今天那么发达,大型挖掘机器更是想都不要想,兴修水利的背后,是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搞不好一个国家都会被拖垮。
如果秦国在兴修水利的过程中被拖垮了,其余六国的危机不就解除了吗?
韩国的如意算盘打得啪啪响。

公元前247年的一天,韩国著名水利学家郑国收到一项任命,他将以间谍身份被派往秦国执行任务。
郑国百思不得其解,自己只是一名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纯靠技术吃饭的“专家型学者”啊,去外国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间谍,这不是开玩笑吗?
但是君命难违,除了执行命令,他没有更好的选择。
面对催促他出发的官员,郑国小心翼翼地询问:“卑职到那里后要做一些搜集信息、搬弄是非的工作吗?”
官员摇头:“不用,你只需要认真帮秦国修建水渠,建得越结实越好。你在韩国怎么做,到秦国就还怎么做。”
原来做间谍还可以这样啊,郑国松了一口气。
来到秦国后,郑国根据秦国特殊的地质地貌,设计了一条三百公里的水渠。
水渠由西向东,横跨渭北高原,修好之后,可以灌溉关中四百多万亩的土地,增强关中的抗旱能力。
水渠还含有大量泥沙,泥沙可以将盐碱地变为良田,从而大大增加耕地面积。
秦王嬴政看到郑国对渠道的设计和施工方案后大喜,这可是一项富国强民,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大工程啊!不修还等着继续忍受干旱吗?
开工开工!

接下来,郑国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渠道的修建工作之中。
他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余里;他利用关中平原西北略高、东南略低的有利地形,在礼泉县东北的谷口修建干渠;
他使干渠沿北面山脚向东伸展,将干渠分布在灌溉区的最高地带,形成了全部自流灌溉系统,可以让四万余顷的良田得到灌溉……

正当郑国为了修建渠道而殚精竭虑、废寝忘食的时候,秦国人也在争分夺秒地调查着郑国。
这个韩国人,一不图名二不图利,真的会为了秦国的长治久安贡献全力吗?
没过太长时间,一份证明郑国是韩国间谍的调查报告便送到了嬴政手上。
嬴政万分惊愕和气愤,他迅速命人将郑国五花大绑,准备处死,郑国却非常坦然地辩解道:
“我起初的确是以间谍身份来的秦国,可我做的事情,对秦国有百利而无一害。我只不过为韩国延长了数年国寿,却可以为秦国建万世之功。如果大王认为我这样的人该死,那就请处死我吧!”
(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汉书.沟洫志)
嬴政认真想了想,这郑国还真没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处死了他,渠道的修建恐怕要泡汤。算了,留他一命,让他把活儿干完吧。
就这样,郑国逃过了一劫,可以继续以工程师的身份留在秦国。十年后,全渠完工,称郑国渠。

郑国能保住性命,不仅是他的幸运,也是秦国的幸运,是万千秦国百姓的幸运。
郑国渠修建成功后,为秦国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史记·河渠书》中这样评价郑国渠: 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也就是说郑国渠的修建,让秦国关中成为了千里沃野,从此再也没有了灾年,为秦国吞并六国打下了雄厚基础。

郑国的故事让人感动。
曾有人说:“心存善念,非靓也美,非富则贵。”
郑国虽为间谍,但他能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让更多的人因为自己的付出而获益,这样的品格和行为,是伟大的。
虽然韩国最终被秦国所灭,但郑国大可以骄傲谢幕。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