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21岁的韦均一嫁给了刚丧妻不久的张武龄,成为9个孩子的后妈。
继子女中年龄最大的一个,仅比她小7岁,这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韦均一的心里,是一点儿谱都没有。

韦均一出身于苏州的一个书香家庭,在家庭的培养和熏陶下,她学习成绩优异,擅长书画、昆曲,还参加过五四运动,是一位集才华与见识于一身的女子。
但这并不代表她能够掌控自己的婚姻。
20岁刚出头,韦均一就在家里长辈的安排下,嫁给了刚丧妻不久的张武龄,成为续妻。
张武龄出身名门,家底丰厚,自身也才华横溢,创办过多所学校,韦均一对他还是满意的。
但问题是,张武龄和亡妻陆英生有9个孩子,最大的女儿张元和已经14岁,仅比韦均一小7岁。
刚刚20岁出头却成为这么多孩子的后妈,韦均一的心里,不可能不委屈。
张武龄也对韦均一心怀愧疚,婚后经常带她去看展、听戏、听讲座,鼓励她读书求学。
为了让韦均一尽快适应新环境,在家里树立威信,张武龄甚至让孩子们管韦均一叫妈妈,管陆英叫大大。
对韦均一的学业,张武龄也是极力支持,助力她考取了大学,学费全包。
张武龄本以为,自己多付出一些,韦均一就会把继子继女们当成亲生孩子来对待,成为自己新的贤内助,但他显然有些想当然了。

韦均一最大的心病,是张武龄的亡妻陆英。
张武龄和陆英是少年夫妻,两人恩爱甜蜜,琴瑟和鸣,共同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十几年时光。
陆英容颜秀丽,温柔贤淑,能力强悍,格局广阔,她不仅帮张武龄生儿育女,操持家业,帮张武龄办学育人,对张家的仆人们也非常尊重,教他们读书习字,带他们阅读名著,增长见识,开阔视野。
在陆英死后,仆人们依然对她赞不绝口,深切缅怀,悉心照料她的子女。而子女们对陆英的深情思念更不必多说。
这些对于韦均一来说都是无形的刺激。再加上韦均一婚后两度流产,她更是一度怀疑,这是家中仆人和继子继女们动了手脚。
到第三次怀孕时,韦均一干脆跑到娘家去安胎,结果平安地生下了儿子张宁和。她更加认定张家有人在害她。这种心理加剧了她和继子女们之间的矛盾。
有一年韦均一过生日,张家的姐妹们按照父亲张武龄的安排给后母下跪行礼,韦均一竟然重重打了其中一个女儿的耳光,骂道:“你们是在拜死人吗?”
几个孩子目瞪口呆,齐刷刷地看向目睹一切的父亲,但父亲却什么都没有说。
后来,大女儿张元和在乐益中学读书时,和老师凌海霞关系密切,成为了至交好友。
担任校长的韦均一听说凌海霞经常给张元和出主意,便不由分说地辞退了凌海霞。
张元和忍下了这口气,后来考到了凌海霞新任教的大学读书。韦均一得知后,竟然以“经济困难无法支撑上学的开销”为由勒令张元和退学。
二女儿张允和听说继母如此霸道,立马跑到乐益女中门口大喊:“如果校长自己家的女儿都不能读书,其他学生何必来这里上学?”
张允和的高声呐喊,让全校师生对韦均一议论纷纷。
韦均一怒不可遏,为了找回面子,她居然当着张允和的面,要将陆英的照片和书信统统撕毁、烧掉。
张允和见状痛哭起来,苦苦哀求韦均一不要这样做,韦均一却并没有停止自己的疯狂举动。从此,陆英便仅存一张在闺阁里的照片了。

因为这件事,张家姐妹和韦均一彻底决裂,此后她们逐渐成家,陆续搬离老宅,逐渐成为了合肥女性的名片,在各行各业成为翘楚。
韦均一唯一的亲儿子张宁和,也在姐姐们的资助下远赴法国留学,后来在欧洲安了家。
往后的岁月里,张宁和逐渐和母亲断了联系,反而和哥哥姐姐们关系密切。他曾经说:“逃离家庭,是我从小就有的打算和决心。”
1938年,张武龄病逝了,此时的韦均一年仅36岁,和陆英去世时同岁。

说来也巧,陆英21岁嫁给张武龄,36岁去世。韦均一21岁出嫁,36岁丈夫去世。她们各自陪伴着同一个丈夫,度过了15年的光阴。
只是,陆英死后活在很多人的记忆里,大家对她的印象是完美无瑕疵的。
韦均一虽然活到了96岁高寿,却也在人生最后几十年中饱尝了孤寂的滋味。
1995年,韦均一悄然离世,由于亲生儿子张宁和远在比利时,后事只能由继子张寰和来操持。
张寰和没有将韦均一和父亲张武龄合葬在一起,而是选择了海葬。
张宁和得知此事,对哥哥的决定竟然表示同意。
一生嫉妒陆英,拼了命也要抹去陆英痕迹的韦均一,最终却要靠陆英的儿子来为自己送终,韦均一这一生,实在有些黑色幽默。
细究起来,韦均一不缺才华,不缺运气,不缺机会,即使婚姻源自于父母之命,但丈夫也已经给了她最大程度的尊重和爱惜。
如果她能打开格局,对刚刚失去母亲的继子继女们予以包容和接纳,肯定不至于将彼此的关系搞得那么水火不容。
但太多的猜忌、怀疑和冲动让她失去了和那么好的继子女们成为朋友的机会。
不知道后来的韦均一,有没有后悔过呢?
其实,韦均一的本性不坏,只是当时太年轻,还没有做好成为母亲的心理准备,才把一些事看偏了。
当韦均一成熟后,她和张家四女儿张充和建立了不错的母女关系,张充和也非常欣赏韦均一的才华和性情。但韦均一和其余三姐妹,却再也没有机会修复裂痕了。
只能说,造化弄人,一声叹息。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