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在“诛灭吕氏”过程中最狠辣的一次“阳谋”

幻宇新说 2023-04-20 15:35:13

毫无疑问,陈平是“诛灭吕氏”行动的真正主谋,正如史书所说:“及吕太后崩,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立孝文皇帝,陈平本谋也。”

但这句话也容易给人误解,似乎陈平周勃开始“合谋”,是在吕后驾崩以后,这未免低估了陈平对于政治局势的敏感性与超凡的政治嗅觉。

陆贾的记载对此予以了证实。

在吕后前181年即一年前分封诸吕为王时,陈平就意识到了某种危险,担心身居“右丞相”要位的自己会不容于吕氏,未来前途难测,甚至性命不保。

陆贾看穿了他的担忧,提议陈平结好太尉周勃,“将相合流”,陈平予以采纳。

以此为开端,经过多番交流、串联,陈平逐步构建了以他和周勃为核心的“功臣派”,其中包括灌婴、陈武、曹窋等人,甚至逐步外延到宗室派的刘章刘兴居,皇帝身边的尚符节纪通、典客刘揭等人。

但是,这一切都只能在私下进行,属于“阴谋”阶段,尤其是,只要吕后不死,陈平就绝不敢采取任何公开行动。

这就是政治的“势”,鉴于吕后长久以来的巨大威望,想在她生前就搞垮外戚派,无疑是以卵击石、自投罗网。

但也是把双刃剑,陈平一直等着的,就是吕后的“驾鹤西游”。

吕后是死于前180年七月三十日,“诛灭吕氏”行动上演于九月初十日,前后仅相隔40天,可见功臣派最需要的是哪股“东风”。

作为主谋,陈平除了拉拢各方、构建团队,最重要的筹谋,无疑是如何抢夺决定行动成功的最关键因素,即北军、南军、郎卫军三支军队的兵权。

总兵力最多的北军是重中之重,当时它在赵王、上将军吕禄手中。陈平的策略其实是多管齐下、相互配合,一是大幅渗透北军将领,他们多数是周勃、灌婴、郦商、陈武等人的老部下,做到这一点并不难。

二是让吕禄的“好基友”郦寄对他展开持续攻心,希望吕禄主动交出北军,甚至离开长安前往封国,削弱吕氏在政治中心的整体实力。

这个动作,除了抢夺北军,其实还有离间吕禄和吕产等吕氏核心人物之间关系的意图,这一点容易被无视。比如,吕禄郦寄出游去见姑妈吕嬃,被吕嬃骂的狗血喷头,怒斥他一点心都没有、实在不成器,那吕禄心里会怎么想?吕产又会如何看他?是不是很难再做到“内部同心”?

同时,这也是陈平在为保底杀招做铺垫,即实际上演的郦寄刘揭“诈骗”吕禄,如果不是吕禄早就处于犹豫之中,他也很难当场上当。

至于尚符节纪通,也是陈平所加的保险。事实证明,陈平确实没有想多,当天周勃原本是打算直接闯入北军,用自己的威望“登高一呼”,在已被渗透的将领配合下,索性明抢。

但周勃一开始的运气实在太差,居然被直接堵在了北军军门之外,若非郦寄、刘揭、纪通等人的迅速救场,这事基本就黄了。

对比陈平的多重准备、思虑万全,吕禄连最起码的政治嗅觉都严重缺乏,他会被陈平玩弄于股掌之中,实在不稀奇。

南军当时掌握在梁王、相国吕产手中。相比颟顸的吕禄,吕产可精明的很,南军更不容易渗透,也极易打草惊蛇。

但也不是无处下手。在行动当天表现最出彩的宗室派刘章、刘兴居兄弟,职务其实都是南军将领,陈平的谋略是让他俩充当内应,等到周勃北军杀到,便里应外合,震慑、控制南军。

郎卫军当时掌握在郎中令贾寿手里,他是吕产的心腹无疑,但操蛋的是,他事发前被吕产派遣出使齐国,以致于不可能察觉到郎卫军也被彻底渗透。

直到贾寿、吕产当天被郎卫军坚决挡在未央宫殿门之外,他俩才意识到实际发生过什么。

相比抢夺军权,如何对待现任皇帝,也是陈平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也正是在这个问题上,体现了陈平作为政治家的高段之处,后世帝制时代很多类似zb行动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其实都可说是“偷师”陈平。

虽然他们实质就是zb、叛乱,但过程中必须“师出有名”、占据政治道义至高点,具体体现就是绝不可“动”现任皇帝。

虽然少帝刘弘这一阶段,实质就是吕氏外戚派的傀儡,但他毕竟姓刘不姓吕,如果陈平动了他,之后如何向宗室派交代?他们就算成功,也终究会被定为乱臣贼子,势必难以长久。

所以,行动当天,陈平周勃一直牢牢把握住这个底线,即使坐拥北军、南军的巨大优势,他俩硬是没敢攻打长安城,更不要说杀进未央宫。

实际“失控”的,反而是宗室派刘章、刘兴居两兄弟,这源自于他俩扶持大哥齐王刘襄上位的私心,执意将整体局面彻底搞大、搅浑,于是出现了喋血未央宫廷的血腥场面。

但他俩这么做,实际是帮助了陈平周勃,至少是乐见其成。

随着吕产这个“首恶”被诛,行动取得基本成功,陈平的所有筹谋,也在当天体现的淋漓尽致。至于还有没有未被付诸实践的准备手段,那就不得而知了。

但这些显然都只是“阴谋”,干掉的不过是吕产、吕更始、吕禄、吕通这些身在长安的吕氏核心人物,至于如何尽数“尽灭诸吕”,陈平使用的实际是“阳谋”,也是整个过程中最为狠辣的一招。

因为接下来对于吕氏一族的大抓捕与大杀戮,可不仅仅局限于长安城,而是范围遍及全国,时间也基本持续到当年年底。

因为这个事情实在太过残酷,相当于是将所有吕氏外戚派连根拔起,甚至包括吕氏与宗室派或其他官员所生的孩子,都要无条件斩草除根,史书又要“为胜者讳”,对此只能以“遂遣人分部悉捕诸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一笔带过。

可以看看具体记载以及不难推测到的情况。

吕嬃,明确是被“笞杀”,包括她与樊哙的儿子樊伉,都未能幸免。

绝食而死的赵幽王刘友,自杀而死的赵共王刘恢,他俩的王后明确都是吕氏女,她们可能活着么?

还有那个著名猜想,即汉文帝当代王时的“代王后”,究竟是不是姓吕?她和汉文帝所生的三或四个儿子,到底因为啥数月内全部死亡?

此外,琅琊王刘泽、朱虚侯刘章甚至少帝刘弘,都是吕禄的女婿,吕禄的这些女儿们,后来都怎么样了?

再联想到吕后曾经大规模派遣吕氏女与宗室结亲,即“吕刘联姻”,这些女人们下场如何?

因为记载缺失,纠结于此注定难有定论,但我想指出的是——

陈平能够做到这一点,不可能只依靠派兵抓捕,而是借助少帝刘弘的“皇帝诏命”,下令全天下各封国、郡县,必须断然处置所有吕氏外戚派,否则就是抗命!

这才是陈平在“诛灭吕氏”过程中最狠辣的一次“阳谋”!

他利用少帝刘弘的官方正式名义,将“诛灭诸吕”打造成不容置疑的政治红线,营造风声鹤唳的恐怖氛围,只有如此,才能调动“全国”的自发力量,实现对所有外戚派的彻底消灭。

陈平更深层次的目的,其实是将所有宗室派乃至郡县官僚,都“绑架”到功臣派的战车上,只有他们也都手上沾血,才能彻底杜绝功臣派“诛灭吕氏”行动被“翻案”的可能性。用心不可谓不深远、毒辣。

比如汉文帝那个“代王后”,如果她真姓吕,她会是文帝为了帝位所纳的“投名状”么?实际更可能是,在文帝还没得知自己被选中前,就不得不处理掉这位代王后!

这才应该是当时各宗室所在封国最常见的现象。大家都杀你不杀,是不是同情吕氏?难道你有异议?

这就是陈平此次“阳谋”难以抵挡的地方。

直到当年年底,汉文帝亲自拍板决定“除收帑诸相坐律令”,即废除家属连坐的法律,当时最大的“连坐”现象,还能是什么?

只是,已经持续三四个月的全国范围内的大清洗,吕氏一族还能剩下多少,可想而知。

回到陈平身上,正因为他的这一“阳谋”,导致诛杀严重扩大化,让他与功臣派不可能再支持与吕氏无法切割的少帝刘弘,于是新的一轮“阴谋”即皇帝废立提上日程。

当然,客观说,这个过程还是“阳谋”居多,毕竟这不是功臣派单独说的算的,相反宗室派的意见更为重要,毕竟这是他们必须上心的“家事”。

正如后来劝进汉文帝的记载:“臣谨请阴安侯、顷王后、琅邪王、列侯、吏二千石议”,当时刘邦的大嫂(即阴安侯)、二嫂(即顷王后)都还健在,琅琊王刘泽年纪最长,再加上资历最深的楚王刘交,他们显然都发表了意见。

其实选择项也就三个,即齐王刘襄、代王刘恒、淮南王刘长。

齐王刘襄太过强势,外戚势力也很强悍,正中“前车之鉴”,宗室派很难支持,再加上他与功臣派、琅琊王刘泽接近闹翻,就此出局。

考虑到张苍是从淮南王刘长的丞相直接调任汉廷的御史大夫,他应该是带来了刘长支持刘恒的意见,联想后来汉文帝对这位幼弟“惯的没边”,恐怕离不开此次的支持之功。

于是,代王刘恒最终继位新皇帝,也宣告了“诛灭吕氏”这一政坛地震的全面落幕。

以上。纵观全程,陈平固然表现出了精于政治、善于把握人心的超凡才能,但也呈现出了政治斗争的缺乏边际与异常残酷性,实际是开了整个帝制时代的极其恶劣的坏头。

正如刘邦对他“智有余、难独任”的精准评价,真由陈平这类人专制独断,实在难说是社稷天下之福。

18 阅读:3354
评论列表
  • 2023-04-24 16:47

    自此外戚直到王莽巧取,两汉外戚被女主约束是常态

  • 2023-04-30 21:05

    陈平盗嫂

  • 2023-05-01 13:20

  • 2023-05-01 13:19

  • 2023-05-01 12:21

  • 2023-05-14 20:00

    不是说张良阳谋陈平阴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