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先以一个实例来说明,陈平的“奇计”“世莫得闻”,究竟是啥意思。
平城之战、白登之围,刘邦被冒顿单于的匈奴大军包围在白登山,前后七天七夜才突围而出,过程中陈平的“奇计”居功至伟,所以战后获得的封赏最多也最亮眼,即繁华程度可以媲美洛阳的曲逆城,陈平永载史册的“曲逆侯”也正是由此而来。
陈平具体的“奇计”是什么,他又是怎么做到的,在当时,除了刘邦、灌婴、夏侯婴这些被围在白登山的要员,可能在场士兵都不完全清楚。就算战后周勃、樊哙、郦商等人会问起,这个具体真相也只会流传于高层圈子内部,不会传达到社会大众层面。
但是,老百姓不知道,不代表他们不会猜测,这场汉匈大战跌宕起伏,尤其是皇帝陷入重围长达七天这么危险,陈平到底是怎么用计脱困的,老百姓那是相当好奇,于是就会不断有人提出“高见”。
只是,囿于信息不对等、受教育程度以及对于政治军事的并不真正理解,老百姓只能从自身的经验来试图找出答案,并要能“逻辑自洽”、说服自己。
这就是到今天都依然流行的“政治与女人挂钩”、作风问题等,老百姓就热衷这类“喜闻乐见的政治”。
具体表现就是“红颜祸水”,冒顿单于这么大好的机会居然放跑了刘邦,肯定是他那个妖精皇后即阏氏捣的乱。
那阏氏为什么这么做呢?当然是担心有人和她争宠啊!尤其是咱们华夏的美女,啧啧,不比你这草原上的粗犷妹子更让冒顿单于眼热?那你的皇后地位还保得住么?
于是,陈平的“奇计”就应该是,他亲自或派使者去见阏氏,不仅大加贿赂,还施展攻心计,就问阏氏怕不怕汉方的“美人计”?
甚至演绎出,陈平当场展示一张华夏美女的“写真照”,让阏氏直观形象的自惭形秽、压力抖增,于是连忙跑去劝说冒顿单于,别打了,开个口子放刘邦跑吧。
没错,这就是《史记》记载的大致内容,《汉书》也照抄了。
但这种“高见”与理解,是否真的合理、真实,稍加思考便可“一戳即破”。
比如,冒顿单于是在行军打仗,他会带着阏氏一个女人么?再说,早年东胡欺负匈奴,让冒顿单于“进贡”阏氏,结果呢,冒顿单于眼皮都没眨,你要我就送。他对女性的实际尊重程度,恐怕堪称《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先驱。
就算冒顿单于当时带着阏氏,又怎么可能听从她的劝说,让已经进嘴的肥肉再吐出来?怎么说他也是匈奴的一代雄主,抓住皇帝还是放走皇帝,这点帐他都算不明白?
从战后刘邦对陈平的重大奖赏反推,陈平所谓“奇计”的真实情况:陈平大概率是亲自去见了冒顿单于,在当时被包围的绝境下,这当然是“弥天大勇”、“单刀赴会”,极可能有去无回。
至于两人具体谈了什么,我们不清楚,可能包含类似“白登之盟”这类和亲乃至割地赔款的协议内容,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白登之盟”,因为冒顿单于仅仅两个月后又来进攻代地,说明双方压根没谈拢。
但陈平的勇敢出使,无疑动摇了冒顿单于的围攻决心,起码拖延了战事进程,给内部坚守的刘邦、外部救援的周勃等人,争取了一段极其宝贵的战争时间。这才是陈平出使这一“奇计”真正的贡献。
刘邦最后能够突围,也不是冒顿单于故意放水,而是第七日突然天降大雾,陈平建议刘邦趁势突围,全军集中一个方向强力杀出。等冒顿单于发现时,刘邦已经龙出生天。
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刘邦亲身领略到了陈平对他的绝对忠心,所谓“板荡识诚臣”,陈平能够在绝境下为了刘邦不惜挺身而出,刘邦怎么可能不对陈平感念至深、大加封赏?
作为顶级史家,司马迁对于平城之战、白登之围前后的战事记载,其实相当精准,汉军前期聚歼韩王信、后期惨胜冒顿单于,毫无疑问都是打胜了,但是,出于司马迁的“私心作怪”,即他对汉匈战争一贯坚持的“反战派”、“和亲派”立场,让他在白登之围这一段的记载中,采纳了可以支持其立场的史料以及“段子”,甚至不惜故意歪曲史实。
比如陈平贿赂、离间阏氏这个“民间传说”,以司马迁对于历史、政治的远见卓识,他会看不出个中明显的不合理?但他就是予以采信,还堂而皇之的写入《史记》。
明白了这个精髓,再来看下面这句话,估计能理解出司马迁的更多深意——
【卒至平城,为匈奴所围,七日不得食。高帝用陈平奇计,使单于阏氏,围以得开。高帝既出,其计祕,世莫得闻。】
什么意思呢?刘邦是靠着冒顿单于放水才逃脱的,如果冒顿单于不放水,估计刘邦就交代在白登山了。
关键是下一句的“世莫得闻”:虽然“实情”如此,但是天下人并不清楚这个真相。司马迁实质是想表达,其实刘邦根本打不过冒顿单于,是用计才侥幸逃脱的。既然连我们的高祖皇帝都不是匈奴对手,那汉武帝时代如果真和匈奴开战,我们能讨到好么?
《史记》的伟大价值毋庸置疑,但司马迁有时堪称违背史德的“夹带私货”式的记载,还是挺让人失望的。
回到陈平身上,经过上述白登之围的实例分析,我们可以这么结论,因为民间误解、史家歪曲,导致陈平个中的“奇计”确实“世莫得闻”,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陈平的确贡献过“白登奇计”,虽然真实内容、执行过程早就遗落于历史烟云之中。
贰
这个事情妙就妙在,如俗话说的“战报会骗人,战线不会骗人”,就算陈平有部分“奇计”确实“世莫得闻”,但我们结合陈平的人生经历、相关记载,尤其是他在诸多历史事件上的贡献,还是能反推出他几乎所有的“奇计”,再按照重要性程度予以排序,前六名应该就是所谓陈平的“凡六出奇计”。
比如陈平的“伪游云梦”之计,短期内肯定“世莫得闻”,天下人只会听说楚王韩信在陈县被抓了,至于这是陈平在幕后搞的鬼,老百姓当然不会知道,刘邦陈平更不会公开宣传。
强调下时间问题,因为史书所说的陈平“凡六出奇计”,其实是指陈平从跟随刘邦,到刘邦驾崩的这一阶段,不包括之前、之后,但我们既然是综述陈平,不妨时间范围完全放开。
先按时间顺序来,看看陈平一生的全部“奇计”都有哪些。
1、“裸衣”奇计
陈平要渡过黄河投靠刘邦,船夫怀疑他身上有财物,想杀人越货,陈平直接脱光衣服,证明除了身有长物外一无所有,打消了船夫的杀心。
这反映了陈平洞悉人性、精于人心,也体现了他善于察言观色,临机反应异常灵敏,这大概就是天赋吧。
2、“离间范增”奇计
陈平向刘邦申请了四万斤金,大力离间项羽和范增的关系,最终让范增被项羽气走、气死。
其实也不止是范增,包括钟离昧、周殷、季布、龙且等楚军高级将领,应该都被陈平离间过,可以统称“离间楚将”奇计,但以范增效果最显著,可作代表。
这说明陈平掌握着汉方的“情报系统”,无论是离间还是获取机密情报,陈平都是第一负责人。他其实类似秦始皇身边的顿弱,以及后世的法正程昱、克公同志等。
3、“替身”奇计
刘邦被项羽包围在荥阳,堪堪完蛋,陈平提出让纪信冒充刘邦出城假投降,刘邦和陈平趁机从西门溜之大吉。
至于杀掉和张耳长相相似的人,用其人头去忽悠陈馀,不确定是否为陈平献计,但可能性应该不小。
4、“蹑脚”奇计
韩信派使者请封假齐王,刘邦第一反应是开骂,然后就被陈平踩了一脚,刘邦这才醒悟过来。
这说明陈平的临机急智,甚至胜过刘邦。如果不是这次及时阻止,让韩信得知了刘邦的真实心理,估计后患无穷。
这看似轻轻、隐蔽的一脚,其实异常重要,起码对陈平来说,这一脚给他踩来了个“户牖乡”,这是他第一次获得封邑,才有了之后“辄益邑,凡六益封”的起点。
5、“毁约”奇计
鸿沟之约后,张良、陈平力谏刘邦毁约追击,以免养虎为患,这才有了楚汉大决战与干翻项羽。
这个事张良的功劳应该更大些,但陈平的配合作用也不能无视。
6、“伪游云梦”奇计
这应该是陈平对刘邦最大的贡献,以抓捕韩信一人的方式高效搞定、接盘与汉国实力几乎并驾齐驱的楚国,是刘邦得以平定其它异姓诸侯王的基础,也是汉初历史发展的一大拐点。
7、“白登”奇计
陈平弥天大勇闯敌营,周旋乃至忽悠冒顿单于,后又提议趁雾果断突围。
8、“策反陈豨部将”奇计
在平定陈豨的过程中,刘邦决定不追究赵地投降军民,又针对陈豨部将多商人的特点,采用策反、悬赏等手段,应主要出自陈平的建议。
至于用钱砸、收买陈豨部将这个事,是陈平亲自执行,他也早就轻车熟路。
9、“抓捕彭越”奇计
虽然史书没有明说,但“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这个过程简直和当初抓捕韩信如出一辙,基本可以确定又是陈平的鬼主意,算是“世莫得闻”之一。
甚至,作为情报系统负责人,陈豨这一段与彭越、韩信的实际接触,陈平获知的可能性极大,所以韩信、彭越之死,刘邦陈平和吕后“联手演戏”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10、“输诚”奇计
刘邦临死前让陈平去诛杀樊哙,陈平阳奉阴违、故意拖延,等刘邦一死,他哪怕抗旨也要亲自去找吕后解释。
这其实是陈平人生中最大的一道坎,要不是他火速向吕后“输诚”,吕后很快会让他去陪刘邦,也就不会再有陈平之后的历史。
11、“架空”奇计
先是帮助刚称制的吕后架空王陵,后又帮助初登基的汉文帝架空周勃,而他本人都是从“左丞相”接手王陵、周勃的“右丞相”之位。
这说明陈平精于研判局势,以及他个人超凡的政治嗅觉,无论项羽刘邦、吕后戚夫人,还是吕后王陵、汉文帝周勃,陈平总能见微知著,提前预见并站队“终将获胜”的那一方,这也导致,陈平是汉初政坛名副其实的第一“不倒翁”,无论同事们起起落落,只有他屹立不倒。
12、“伪听”奇计
吕后死前一年“封吕为王”,陈平实际是不支持的,但早就被吕后驯服的他,压根不敢表示异议,只能“伪听”。
这算是他欺骗、反抗吕后的开始。
13、“诛灭吕氏”奇计
作为无可争议的主谋,陈平谋划、主导了诛灭吕氏外戚的全过程,直到汉文帝成功上位。
总结下,在刘邦驾崩前,陈平共有九大奇计,之后有四大奇计,鉴于重要性、贡献、价值等评判、排序标准,注定是见仁见智,因此只列列我的排序,也欢迎讨论。
刘邦驾崩前陈平的“六出奇计”排名——
1、“伪游云梦”奇计
2、“白登”奇计
3、“离间范增”奇计
4、“抓捕彭越”奇计
5、“毁约”奇计
6、“策反陈豨部将”奇计
陈平毕生的“六出奇计”排名——
1、“诛灭吕氏”奇计
2、“伪游云梦”奇计
3、“白登”奇计
4、“离间范增”奇计
5、“抓捕彭越”奇计
6、“架空”奇计
以上。陈平的确堪称“阴谋家之祖”,一生精于谋人,善于谋身,但是,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废,亦已矣,终不能复起,以吾多陰祸也。”
他也自知鬼蜮伎俩太多,阴死、整倒的人太多,严重有伤阴鹜阴德,因此预测家族世祚难以长久维持。而我也想引用清末湘军将领郭嵩焘《史记札记》中的一段话,来阐述一些看法。
在给《史记-陈丞相世家》中“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这句话作注解时,郭嵩焘说:“秦汉以后一变三代之为,终以不能复古,其人才风俗亦靡焉日趋于敝,尽于此‘顽钝嗜利无耻’六字,西汉二百余年,始终不离此种人才。”
秦汉之际,实质是传统封建制度下的“士”阶层彻底取代“贵族”阶层,又逐渐演化成为帝制时代“新贵族”阶层的历史过程,但这个过程中,能够取得成功的“士”,多数是“顽钝嗜利无耻”之辈,俗话说就是“谁更不要脸,谁就更容易成功”,这对于文明传承、文化发展、社会风气等方方面面,影响当然是极为恶劣、深远的。
用今天的话说,两千多年前的秦汉之际,华夏大地就已经开始进入社会“内卷”,为了生存、成功、一己私利,世人往往不择手段,甚至不惜挑战社会规则、公序良俗,最终导致哪怕是帝制新规则,也不过形同虚设,实质就是毫无规则。
而毫无规则的大环境,又势必反过来加重“内卷”,以致愈演愈烈,相互猜疑、自危自保,甚至还有人“乐此不疲”,终于陷入帝制的“历史周期律”死循环,始终跳不出。
这就是郭嵩焘大发感慨的实质所在吧。
至于跳出方法也不是没有,更不新奇,就本文来说,陈平搞的这些“奇计”尤其是那些阴谋诡计,为什么“世莫得闻”?他自己愿不愿意、担不担心、害不害怕“世所得闻”?
如果这类人干的事第一时间或者很快就被“世所得闻”,他们还会有施展阴谋诡计的空间么,还能轻易成功么,大众又认可么?
用现代社会的话说,无非是新闻畅达、大众监督、法律秩序等,如此而已。
陈平机智过人,其人有大才,但是有很多小毛病,跟自己嫂子通奸[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而且还是善于琢磨人心理的大师,项羽接连错失张良,陈平,韩信,不输才怪
荥阳脱困!陈平到底用的啥计策!按理说项羽重兵围困荥阳!刘邦和他重要将领谋士是怎么顺利出逃的!简直就是插翅难逃!简直不可思议!难道高祖做直升机逃跑的?
主要是宣传力度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