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50年,汉景帝刘启废掉了太子刘荣,一时间朝野动荡、人心浮动。还没等汉景帝选出下任太子,其母窦太后窦漪房就跳了出来,命令汉景帝:“此次务必立你的弟弟梁王为储君!”
作为西汉最有名的女性政治人物之一,窦漪房的智商和手段不可谓不高。但她也有一个很多母亲的通病,那就是一碗水端不平,格外宠爱小儿子。
不要以为窦漪房这个想法多么异想天开,在“以孝治国”的西汉王朝,太后拥有极大的权威和巨大的政治影响,几乎与皇帝的掌控力相当。
如果窦漪房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话,绝对是够汉景帝喝一壶的。那么窦漪房为什么最终没能如愿呢?
1.窦漪房的一生波澜壮阔,近年来拜同名历史剧所赐,成了集美貌、智慧与坚强于一身的“大女主”代表。
也不怪历史剧吹得凶,窦漪房的人生确实够彪悍。刚登场时,她只是吕后身边的一个宫女,在吕后身边费尽心机求生存。
后来吕后想在刘姓诸侯王中安插内应,窦漪房便被遣送出宫,赐给了代王刘恒。
窦漪房虽有重大任务在身,人却并不死板。她一边寻找一些不太重要的线索应付吕后,一边帮助为人厚道的刘恒韬光养晦,站稳脚跟,让刘恒幸运地躲过了吕后的大屠杀,成为了笑到最后的皇子。
刘恒即位成为汉文帝后,窦漪房也随之成为了刘恒的妃子、皇后,堪称把一手烂牌打成王炸的典范。
汉文帝死后,窦漪房的儿子汉景帝刘启继位,窦漪房从此升级为太后,人称窦太后。
窦漪房的人生如此顺遂,却并不满足于现状。她有了一个新的“小目标”,那就是让自己的小儿子——梁王刘武继承大儿子刘启的皇位。
自古以来,子承父位都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何况刘启又不是没有儿子,凭什么让弟弟继承自己的皇位呢?
但刘启也不敢得罪母亲,在一次举办家宴时,面对母亲的逼迫,刘启做出了这样的保证:“千秋之后,传位梁王(刘武)。”
窦漪房这才会心一笑。
母子三人没想到的是,这次家宴过后,西汉的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王,即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七人向西汉王朝发起进攻,史称七王之乱。
刘启慌乱无比,随即命令大将军周亚夫统兵去平定叛乱。为了增加胜算,周亚夫提出了这样的想法:“为了避开叛军锋芒,可否将梁国直接扔给敌兵呢?”
刘启眼睛眨了眨,开始沉思。之前在家宴上也不知道哪根筋没搭对,居然答应母后将皇位传给弟弟梁王。现在母子俩都当了真,实在让人头疼。
眼下七国之乱,正好把梁国推到前面挡挡火力。如果梁国被击败,就等于牺牲局部保全了大局。如果梁国被削弱,那以后不就没有了威胁朝廷的资本了吗?
2.刘启万万没想到,梁王刘武的战斗力十分强悍,他没有向朝廷求助,仅凭自己诸侯国的人力物力,就把叛军杀得落花流水,不得不举旗投降。
捷报传来,刘启不喜反愁,这梁王如此厉害,回头可怎么收拾他呢?
母亲窦漪房却喜不自胜。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大儿子平叛工作部署得不错,小儿子又如此争气,当上储君,实至名归啊!
可是接下来刘启的举动却让窦漪房大失所望,因为他,立了皇长子刘荣为皇太子。
窦漪房火冒三丈,有这么“不讲信用”的吗?你之前怎么答应我的?
可是事已至此,刘荣又没有什么大毛病,为了不闹出大问题,只能继续等机会了。
结果这机会还真被窦漪房给等到了。几年后,太子刘荣受母亲栗姬连累,被废掉了太子之位。窦漪房一看太子位空出来了,马上又找到刘启,要求他立刻立梁王刘武为储君。
刘启欲哭无泪,左思右想后,只能对母亲说:“事关重大,需要和朝臣们商量一下。”
紧接着,窦漪房的宫中迎来了袁盎等一众大臣,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比赛。
窦漪房率先发言:“梁王贤能,皇帝也支持他继位,应该被立为储君。”
袁盎从容不迫:“请问太后,如果梁王被立为储君继承大位,将来梁王过世后,应该把皇位传给谁呢?”
窦漪房毫不犹豫:“那就再传给他哥哥的儿子呗。”
袁盎摇摇头:“太后圣明。但不知太后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个家庭惨案。”
窦太后一向对“家庭伦理故事”很感兴趣,马上问:“什么惨案?”
袁盎讲道:“春秋时期,宋宣公临终前,把王位传给了弟弟。弟弟做了几年国君,临终前把皇位又传给了哥哥的儿子。等到哥哥的儿子去世时,又要把王位传给弟弟的儿子。就这样,宋国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连续几代不得安宁。”
窦太后心中翻江倒海,一直以来,她都只想到小儿子刘武英明强干,继承皇位十分合适,却没想过儿子们离世后,孙子们会斗成一团的场景。
如果孙辈们真的不杀彼此誓不罢休,大汉江山岂不是危险了吗?
窦漪房虽然强势,但并不糊涂,从此以后,她逐渐放下了立梁王刘武为储君的执念,汉景帝刘启也终于不用再为母亲的横加干涉而头痛烦恼了。
3.窦漪房虽然是西汉历史上有口皆碑的女政治家,但在皇位传承这件事情的处理上,却险些犯下大错。
她没有换位思考:汉景帝刘启是自己的儿子没错,但刘启也有儿子啊。你心疼自己的小儿子,怎么没想过刘启也会心疼自己的儿子呢?
兄弟之间可以互相谦让,但权势地位传到子孙后代,还指望世世代代兄友弟恭,属实是有点儿异想天开。
作为长辈,想要家庭和睦幸福,最好还是尊重晚辈的选择和意愿,少干涉他们的家务事。
比如你千万不要命令大儿子:“等你百年之后,房子千万不要留给儿子,留给你弟弟就行了。”
时过境迁,一代人不管两代人的事儿。用亲情来挑战人性,绝不是智者所为。
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