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才无德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
有德有才会爱才,无德有才会嫉才,有德无才会用才,无德又无才会毁才。
有德有才是圣人,有德无才是君子,有才无德是小人,无德无才是愚人。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中国有一句成语叫德才兼备。德在前,才在后,德跟才孰为重?德才兼备,所以德更比才重要,还比才重要。
古代的贤才,包括了才、德、学三样具备,三者不能缺一,但有才不一定有德,聪明的人才高,但因为聪明,什么人都见过,也许在言辞、态度上表现得很谦虚,实际上内心看不起人,所以在德的方面就大有缺欠了,品性就差了。
有才又有德,才是第一等人,但是还要加上学,如果没有学问还是不行。有才德的人如果没有学问,等于树根缺乏肥料,无从长成巨木,所以古代的贤者,是具备了才、德、学三项德行的。
司马光著《资治通鉴》从“三家分晋”讲起,然后来了一段“臣光曰”大发议论,应该选什么样的继承人、应该重用什么样的人,衡量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在司马光看来“有德无才”和“有才无德”二选一的话,肯定应该选前者。现实里面有德容易受人尊敬,有才容易遭人喜欢,尊敬导致疏远,喜欢导致亲近。
企业用人:有才无德莫重用,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给圣人、君子、小人下定义:“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他提出的选材标准是:“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司马光所说不无道理。用人最理想的标准是德才兼备。有德无才的人,坚持把事干成、做好,就变成了德才兼备之人。
封建社会统治者唯独对有才无德者要杀头,小人无德,但他有才,无德不能做好事,其才却足以做坏事,无德的人,放在哪个位置上都有不妥的地方,如果企业非要用他,体制控制就要非常严格。
有德无才的人,他有基本的道德观,老板就比较放心,缺乏能力可以通过学习来提高,企业可以花时间来培养。
企业也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对于有德无才的人,无论是在技术,还是在管理方面,愿意花一两年的时间去培养他们。人各有其长,亦各有其短。
公司用人不能够对员工求全责备,要求人才尽善尽美,但是也必须警惕,对于那些有致命弱点的人,尤其是品德有问题的人,从公司的长远考虑,还是不用为好,否则早晚有一天就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注意这五类的下属或者是员工最好不用:一、道德品质存在缺陷之人不能用。
二、一个不懂得感恩之人不能培养。
三、一个本素质不高,但又缺乏接受他人调教之人,不值得去培养。
四、接受能力领悟能力不高之人,不堪培养。
五、一个没有忠诚度的人是不能任用的。
“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无才无德,坚决不用。”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孔子说:“假如一个人有周公旦的美好才华,却骄矜并且鄙吝,那他的才华也就不值得一提了。”
周公旦和颜回都是“有德有才”的精品。周公旦,是孔子的偶像,是一个有至才至德的人物。他是优秀的政治家,所提出的“敬天保民,明德慎罚”政治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有着卓越的战略智慧,巩固了周朝八百年的统治。
从曹操《短歌行》中的典故里窥见一斑: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有盛德之人,往往能虚怀若谷,学无止境。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周公旦以诚待士,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以此成为众望所归,实现天下归心。本则中,孔子做了个假设。假设一个人有周公之才,但是他“骄且吝”,那他的才华也就不值一提了。“骄且吝”的“骄”为骄纵之意,指的是恃才凌人;“吝”为鄙吝之意,指的是心胸狭窄。这两者从来都是才高者的大忌。
因为这类人自视甚高,固执己见,终致自负封闭,因而容易招致祸端。水低成海,人谦则安。真正的智者应知谦逊,掩盖锋芒,持续学习,低调行事,福虽未显,而祸已远。
以《史记》观之,心胸狭窄者可见项羽,自己太优秀了,一旦鹤立鸡群,便容易自负。而领导者一旦自负,便难以容人,身边的人才也就识相地远离了。项羽终究还是任人唯亲,格局小。
正所谓:“用才者德,苟非其德,才失所用,则虽美不足观”。就像周公旦一样,其才华足以平定祸乱,兴修礼乐。但更为难得的是,他能不骄不吝,才会称赞他的才华之美。
有才华的人最怕傲,没才华的人最怕懒,而其中的“傲”和“懒”正能够反映一个人的德行:无才却很努力,德之力也;有才而不傲慢,德之功也。
欢迎大家品读中华大家读书会!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
感党恩.向党学.悟思想·跟党走!
感恩家庭幸福和睦.厚德载物!
感恩天地滋养万物!感恩国家培养护佑!
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恩恩师谆谆教导!
祈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阖家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