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的玉米市场,真是让人捉摸不透!东北涨、山东跌,冰火两重天的局面让不少农户和贸易商直呼“看不懂”。眼看春节刚过,玉米市场就迎来了新一轮的波动,到底是涨是跌?未来行情如何?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
一、年后玉米市场:涨跌互现,情绪主导1. 东北稳中有涨,山东却跌
春节后,东北玉米市场表现相对稳定,甚至部分地区出现了小幅上涨。比如,黑龙江绥化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达到1910元/吨,较节前上涨20元/吨;吉林、辽宁等地价格也维持在1940元/吨左右,整体走势偏强。
但是,山东市场却截然不同。节后山东玉米价格开年就遭遇暴击,部分企业甚至跌破了1元/斤的心理关口。这种“东北涨、山东跌”的分化局面,让市场情绪更加复杂。
2. 天气助力,玉米储存条件改善
近期,北方地区迎来了一波寒潮,气温大幅下降,吉林、辽宁等地甚至出现了大风和强降雪。这种天气对玉米储存非常有利,尤其是水分较高的潮粮,随着气温降低,储存难度下降,农户惜售情绪增强,进一步支撑了东北玉米价格的上涨。

1. 政策托底,中储粮增储发力
春节后,中储粮的增储政策成为市场的重要支撑。随着各地深加工企业陆续开工,玉米需求逐渐回升,贸易商建库意愿增强。政策端的利好,为玉米价格提供了坚实的底部支撑17。
2. 饲料需求回升,工业消费增长
2025年,国内玉米需求预计将明显回升。一方面,生猪养殖利润较好,补栏积极性高,饲料消费增加;另一方面,深加工企业开工率提升,工业消费也呈现增长趋势。这些因素都为玉米价格提供了上行动力6。
3. 进口玉米减少,替代品压力减弱
近年来,国内玉米进口量大幅下降。数据显示,2024/25年度美国对中国玉米销售总量仅为3.2万吨,同比降低98.2%。进口减少,加上替代品(如小麦)的压力减弱,进一步缓解了国内玉米市场的供应压力。

1. 短期震荡,中长期偏强
从短期来看,玉米市场仍将维持震荡格局。一方面,节后农户售粮积极性较高,市场供应充足;另一方面,贸易商和深加工企业的补库需求也在逐步释放。这种供需博弈下,玉米价格难有大涨大跌7。
但从中长期来看,玉米价格有望偏强运行。随着政策托底、需求回升以及进口减少等多重利好因素的叠加,玉米市场的底部支撑较强,未来价格有望逐步上行。
2. 风险提示:天气与情绪仍是关键
尽管玉米市场整体向好,但天气和情绪仍是不可忽视的风险因素。如果气温回升过快,潮粮储存难度加大,农户售粮积极性可能再次提升,导致市场供应压力增加。此外,市场情绪的波动也可能引发价格的短期波动。

农户:适时售粮,避免集中抛售对于持有潮粮的农户,建议抓住当前天气利好和政策支持的时机,适时售粮,避免后期气温回升导致储存风险。
贸易商:逢低建库,关注政策动向贸易商可以趁价格低位时适当建库,同时密切关注中储粮增储政策和市场需求变化,把握市场节奏。
企业:按需采购,控制成本深加工企业和饲料企业可以按需采购,避免过度囤货,同时关注玉米与替代品的价差变化,优化采购策略。

玉米市场年后行情虽然复杂,但整体趋势向好。政策托底、需求回升、进口减少等多重利好因素,为玉米价格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不过,市场情绪和天气变化仍是短期波动的主要风险。对于农户、贸易商和企业来说,理性应对、抓住机会才是关键。
本文完,感谢阅读!随手点赞,给个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