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为什么不爱走亲戚了?原因只有一个!

听老李社会 2025-01-29 21:16:32

老话说"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不走了",讲的是亲戚关系隔一代就越来越淡。现在好像连二代都不走了。

今年过年,发现越来越多年轻人不回农村过年,不愿意走亲戚了,有的说自己过年要值班,有的说要出去旅游,即使回来了也干脆在家装死,反正就是找各种理由不去走亲戚。

有人说是因为亲戚太八卦了,管太多了,不是问工资事业,就是催婚催生。有人说现在年轻人太自私,不懂人情世故,有人说是手机让他们变得不会社交了,还有人感慨现在的孩子不知道亲情可贵。

这些种种其实一直都有,为什么偏偏是这一代年轻人不爱走亲戚?要我说,根本原因不在年轻人身上。亲戚关系的淡化才是主要原因,且这不过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今天大年初一,我们福建这边农村是吃了早饭就开始相互串门,我一个表弟来我家泡茶,我们俩小时候关系特别好,天天一起玩,但是这聊天过程属实挺尴尬的。除了问问工作、房子和对象的事,就再也找不到话题了。虽然是亲戚,但感觉比跟同事吃饭还要生分。

事后我在想为什么会这样?可能我们共同的记忆还停留在小时候。高中毕业之后,他在老家发展,我在城里打拼,生活圈子完全不同。

现在的代际鸿沟越来越深了。年轻人下班回家刷刷抖音、打打游戏、网上购购物,老一辈却觉得这是不务正业。以前大家都穷,坐在一起啃个西瓜就能聊到天黑。现在不一样了,有钱的回农村就像回去考察似的,炫耀自己在大城市买了房、买了车,把亲情都变成了攀比的资本。

有意思的是,现在的亲戚聚会,年轻人坐一桌玩手机,老一辈坐一桌打麻将。表面上是一家人在一起热热闹闹,实际上却是两个平行世界。更别说现在加班996都快成常态了,年轻人连休息的时间都不够,哪还有精力处理那么多人际关系?

还有思想层面的割裂。比如老一辈觉得"女孩子要趁年轻赶紧结婚",年轻人却在讨论"宁缺毋滥",老一辈觉得"买房才有安全感",年轻人却觉得"躺平也挺好"。思想观念都不在一个频道上,除了争执还能聊出什么?

以前在农业社会,一家人世世代代都在一个村子里,甚至隔壁村都很少去。亲戚之间天天见面,有事没事串个门,关系自然亲密。但现在不一样了,年轻人都往大城市跑,一年到头见不了几次面。

现代社会的圈子是按兴趣和价值观划分的,不再是血缘说了算。

比如在公司,你天天跟同事一起工作、吃饭,遇到困难互相帮忙。周末约朋友出去玩,都是聊得来、三观相投的。相比之下,一年见一面的亲戚,除了那层血缘关系,还能剩下什么?

确实是,你就说一个人一年到头信息没有一个,电话不打一个的亲戚,过年了,说要聚一下,然后见面还要表现的很亲密,这不太可能。

还有一个原因是春节走亲戚的时候聊的话题要么是打听工资,要么是比较孩子,要么是催婚催生,尤其是那种"××家的孩子都××了,你咋还没有"的话,听多了年轻人就容易烦。

我有个朋友,他爸特别爱走亲戚,逢年过节拉着全家到处串门。后来他工作压力大,好不容易放假想在家休息,他爸非要他陪着走亲戚。为这事没少吵架,最后他干脆搬出去住了。

这不是个例。现在很多年轻人宁愿在外面租房子,也不愿意跟父母住在一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避免被拉去应付七大姑八大姨。

但是客观地说,亲戚关系淡化也不全是坏事。

这意味着人际关系更纯粹了。你愿意来往的亲戚,一定是真的处得来,而不是单纯因为血缘关系。

第二,这也给了年轻人更多自由。不用被迫参与各种应酬,可以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真正在意的事情上。毕竟现在竞争这么激烈,谁也没那么多闲工夫。

那以后是不是就不用走亲戚了?

我觉得关键是要区分哪些是真正重要的亲戚关系。比如跟父母关系亲近的那些叔伯姑姨,或者从小一起长大的表兄弟姐妹,这种情分还是要维系的。

但是那种年年见一面,除了寒暄就是比较的亲戚,真没必要太费心思。礼节性地走动一下就行了,大家心里都有数。

年轻人不爱走亲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与其怀念过去那种热闹的场面,不如适应这种变化,把精力放在真正重要的关系上。毕竟感情这东西,强求不来,也留不住。

全文完,觉得有道理的话,随手点个赞吧。

4 阅读:701

听老李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