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故事:臧霸

划过指尖有烟云 2025-02-20 21:22:40

臧霸,字宣高,小名奴寇,汉末兖州泰山郡华县人,年少便以勇气出名。臧家是华县的地方豪族,家中有宾客数十,臧氏族人世代在郡县为吏,臧霸的父亲臧戒是华县的县狱掾。

臧霸十八岁那年,其父臧戒因据守法律,不听太守私杀狱犯的命令,惹怒太守,被捉拿押往泰山郡治所奉高县。

臧霸率宾客数十人预先埋伏于费县西山中,等待押解其父臧戒的队伍经过。

当时押解臧戒的役卒有百余人,经过臧霸埋伏地点时,臧霸率众冲出,众役卒认出是臧霸,知其勇壮,都不敢动。

于是,臧霸打开囚车,救下父亲,率众宾客离了泰山郡,往相邻的徐州东海郡避难去了,自此后臧霸勇壮之名传遍乡野。

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徐州黄巾余党起事,一时徐州大乱,朝廷派陶谦任徐州刺史。陶谦到任后招募兵勇平叛,臧霸率众宾客应募,在征讨黄巾的战斗中,臧霸屡立战功,被陶谦任命为骑都尉。

陶谦派臧霸率军驻扎徐州北境琅琊郡治开阳县,琅琊与臧霸家孙康、孙观兄弟、吴敦、尹礼、昌稀等数部,众人仰慕臧霸大名,纷纷率众来投靠。

众人公推臧霸为帅,因众首领都是泰山郡人,人们统称这支军队为“泰山军”。自此后,臧霸成为依附陶谦的一股半独立势力。

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年)徐州牧陶谦去世,刘备继任为徐州牧,刘备派人来拉拢臧霸,殷勤致意,臧霸及泰山军诸将自此依附于刘备。

兴平二年(195年),曹操击败吕布,重新夺回兖州。曹操的兖州旧将徐翕、毛晖原本叛降吕布,因吕布兵败,二人来投臧霸,臧霸收留二人为将。

此后,吕布夺取徐州,臧霸的泰山军再度依附吕布。建安三年,曹操征讨吕布,臧霸率泰山军诸将,整顿兵马,准备往下邳去救吕布。

泰山军诸将刚离开开阳,便得到消息:下邳已破,吕布已经被曹操所擒。臧霸及泰山军众将大惊,都怕曹操率军来报复,于是各自散去,臧霸带了几个亲随藏匿起来。

曹操派人四处搜寻,将臧霸擒获。曹操亲自召见臧霸,与其交谈大喜,让臧霸将孙观等泰山诸将招来。

臧霸招众人来,曹操全部委任为郡国守相,任命臧霸为琅琊相,吴敦为利城太守,尹礼为东莞太守,孙观为北海太守,孙康为城阳太守,昌豨为东海相。将青、徐二州军事都托付于臧霸。

曹操想起兖州叛将徐翕、毛晖在臧霸部,于是让刘备去见臧霸,让其献出二人首级。

刘备与臧霸相会,说明曹操之意。臧霸对刘备道:“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霸受公生全之恩,不敢违命。然王霸之君可以义告,愿将军为之辞。”

刘备便把臧霸所言,转告给曹操。曹操后来见到臧霸,对其叹息道:“此古人之事而君能行之,孤之愿也。”于是赦免徐翕、毛晖,任命二人为郡守。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峙时,臧霸率泰山军精锐多次进入青州骚扰袁绍后方,使得曹操不用顾念东方之事,可以专心对付袁绍,对官渡之战曹操一方获胜起到了一定作用。

建安十年(205年),曹操在南皮大破袁谭,至此河北全部平定。曹操在南皮置酒大会,臧霸率泰山军诸将前去祝贺。

会上,臧霸向曹操提出派遣子弟及诸将父兄家属前往邺城居住,曹操道:“诸君忠孝,岂复在是!昔萧何遣子弟入侍,而高祖不拒,耿纯焚室舆榇以从,而光武不逆,吾将何以易之哉!”便同意了臧霸的请求。

曹操又以泰山军诸将在青、徐二州平乱有功,加以封赏,臧霸被封为都亭侯、加威虏将军,孙观战功仅次于臧霸,被封为吕都亭侯、加偏将军,其余孙康等诸将都封为列侯。

南皮大会后,泰山军诸将回到徐州,都将家属送到邺城为质,唯独东海相昌豨非但没送家属,还据守东海三公山起兵反叛曹操。这个昌豨此前曾数次反叛,都被招降。

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派大将夏侯渊、于禁与臧霸一起出兵东海,征讨昌豨。于禁是泰山郡人,与昌豨等泰山军诸将素来相识,因此,昌豨兵败被围后投降了于禁,被于禁引用法令诛杀,东海之乱平定。

建安十二年(207年)青州济南黄巾余党徐和起事,臧霸率泰山军与夏侯渊平定了徐和之乱。曹操以臧霸前后平定昌豨、徐和之功,升其为徐州刺史。

徐州的治所在下邳国下邳县,时任下邳县令的是沛国人武周,被当时人称为雅士,臧霸对其十分敬重,认为其与众不同,经常到其居住的官舍作客。

有一回,臧霸手下的部郡从事總詞不遵守法令,武周得悉他的罪状,便将其收押拷问,没有因为謥詷是臧霸所辟从事而徇私。

臧霸得知后不但没有怪罪,反而更加敬重善待武周。

建安十四年(209年),在淮南的袁术旧将陈兰、梅成叛乱,曹操派将军张辽、张郃、牛盖讨陈兰,命将军于禁、臧霸讨梅成。

梅成得到消息,派人向于禁诈降,于禁信以为真,不再率军前进准备收兵返回,梅成趁机率部下三千人去投奔陈兰,双方合兵一处,转入灊山,并派人向孙权求救。

孙权派水、陆两军来救陈兰,大将韩当率军由陆路来救,曹操命臧霸率军至皖,截击韩当,使其不能救陈兰。

韩当得报,率军来迎战,与臧霸军在逢龙相遇,双方展开大战,韩当兵败。韩当又派军至夹石,也被臧霸军所败,臧霸于是率军回屯舒县。

孙权的数万水军抵达舒口驻扎,分兵登陆往救陈兰,途中听说臧霸屯兵舒城,当夜立刻遁还。

臧霸得到消息,乘夜追击百余里,至天明追上吴军,前后夹击,吴军窘迫,无法上船,跳水逃生、淹死者甚众。由于臧霸对孙权援军的成功截击,张辽遂在灊山剿灭了陈兰。

数年后,臧霸又率军随曹操征讨孙权于濡须口,曹操命将军张辽与臧霸同为先锋,二人率军先行,行军途中遇到大霖雨。

在后方大军中的曹操见雨势甚大,担心张辽、臧霸有失,派人去传令二人,暂且退兵。

因雨大难行,传令之人还未赶到,张辽、臧霸的前锋已经抵达江边,但见江水上涨,敌船稍进,而曹军缺船,如果水涨泛滥成灾,对曹军十分不利,形势十分危急。

张辽见此情景,便要下令撤军,臧霸不同意,认为既然奉命来此驻军,当执行命令。臧霸对张辽道:“曹公如此英明之人,如有危险不会舍弃我们的!”张辽于是接受了臧霸建议,下令在江边驻扎下来。

第二天,曹操传令之人赶来,张辽、臧霸这才尊令撤军。张辽、臧霸率军返回曹军大营,张辽来见曹操,讲了臧霸劝阻自己之事,曹操听了,对臧霸大为赞许。

曹操召来臧霸,对其褒奖,拜臧霸为扬威将军、假节。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冬,曹操再征孙权,臧霸再次从征。臧霸率军先登冲入孙权军阵,再入巢湖,攻破居巢。

此后,曹操、孙权双方对峙于濡须口,泰山军中猛将孙观为先锋,率部先攻孙权军。

孙观立足未稳,正要扎营。此时,孙权手下的将军吕蒙凭借此前所建的船坞,置强弩万张,向孙观军射来。

孙观军无法扎营,被击破。孙观也被流矢射中,左脚受伤,但仍坚持奋战不退。

其后,曹操援军赶到,将孙观救下,曹操亲来慰问,对其道:“将军被创深重,而猛气益奋,不当为国爱身乎?”于是转拜孙观为振威将军。

孙观所受伤重,不久病逝。曹操厚葬之,以其子孙毓嗣爵。

曹操与孙权在濡须口相持数月,不分胜负。至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春,孙权遣使徐详乞降,曹操答应了孙权的请求,于是双方罢兵。

曹操留下将军夏侯惇、曹仁、张辽、臧霸等驻守居巢,自己率大军回邺城去了。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在雒阳去世。留守雒阳的青州兵以为将要天下大乱,大都擅自鸣鼓离去,臧霸的泰山兵当时也有一部驻守在雒阳,见青州兵大乱,也跟着离开了雒阳。

不久,曹丕继任魏王,为安抚泰山军,升臧霸位镇东将军,进爵武安乡侯,都督徐州诸军事。

同年,曹丕称帝,国号魏,改元黄初,臧霸晋爵为开阳县侯。

黄初三年(222年),魏文帝曹丕兵分三路亲征孙权,任命曹休为正东大将军,假黄钺,督前将军张辽、镇东将军臧霸、豫州刺史贾州刺史王凌等诸州郡二十余军从东线出击洞浦。任命上军大将军曹真从西线进攻南郡江陵,大将军曹仁从中线出击濡须口。

孙权升建威将军吕范为前将军、假节,督徐盛、全琮、孙韶等五军,以水师拒曹休于洞口;以左将军诸葛瑾督潘璋、杨粲救南郡,拒曹真;命裨将军朱桓以濡须督拒曹仁。

孙权收到曹丕回信,知双方已彻底决裂,于是下令各军临江拒守,为彰显自此后独立于曹魏,开始设立自己的年号,取曹魏年号黄初和蜀汉年号章武各一字,定年号为:黄武。

十一月,曹丕抵达南阳宛城,这时收到曹休的上表,表中说:“臣愿率领精锐之师即刻渡江,大军虎步踏平江南,从敌人那里夺取粮草补给,则一定可以取得胜利。如果臣殒命疆场,请陛下不要挂念。”曹丕见表大惊,担心曹休即刻渡江,立刻派驿马赶快阻止曹休。

侍中董昭正侍立在侧,劝谏道:“我私下里窥见陛下脸上有忧虑的神色,难道只是因为曹休将要过江的缘故吗?现在渡江,从人之常情上说,都认为很难,即使曹休有这个愿望,从形势看,他不能独自实行,还应当有各个将领协同。

却说前线的曹休大营,正如董昭所料,臧霸等人听说曹休要渡江,都不愿孤军冒险,都来劝阻,拖延数日不能决。不久,曹丕阻止渡江的诏书也到了,曹休无奈,这才作罢。

曹休命魏军乘轻船骚扰吴军,吕范命将军全琮带甲仗兵,随时戒备,魏军一时不能讨得便宜。

一日夜中,突然刮起暴风,将吕范船队的缆绳吹断,被吹散的吴军船只纷纷漂到长江北岸,曹休立刻命王凌等诸军出击,斩杀吴军数千。

吕范忙命将军徐盛收拾余兵,与曹休夹江对峙,曹休命魏军登船攻击徐盛,徐盛军人数少,但吴军擅水战,以少御多,魏军不能取胜。

曹休遂命收兵,此战俘获东吴大量的舟船,取得大捷。曹丕得报大喜,觉得天助大魏,立刻下诏让曹休率军渡江。

曹休接到命令,正要渡江,这时东吴救援的船只赶来,收拢散船,退回长江南岸。曹休命臧霸率敢死万余人乘轻船五百追击。

臧霸遂偷袭长江南岸的徐陵,烧攻城堑,杀略数千人。吕范得到消息,派将军全琮率水军来战,臧霸命部将尹卢数千人迎击。

双方大战,魏军兵败,尹卢也被吴军全琮部枭首。臧霸见此情景,忙率军退回北岸。与此同时,西路的曹真、中路的曹仁部也与吴军各有胜负,双方给罢兵。

臧霸因袭长江南岸徐陵之功,甚为得意。此战之后,对征东大将军曹休夸口说:“国家不肯听从臧霸而已!若能借我步骑万人,我必能横行于江表。”

曹休将臧霸所言,上表报给了魏文帝曹丕,曹丕看过后,想起当初曹操去世时,臧霸的泰山兵擅自离去之事,因而对臧霸产生了猜忌。

黄初四年(223年)八月曹丕东巡,青、徐诸将都来拜见,论征孙权功,诸将以下进爵增户各有差,臧霸也以功改封良成县侯。

曹丕趁臧霸来朝见,遂夺其兵权,征臧霸入朝为执金吾,位特进。自汉末臧霸起兵,成为泰山军首领,雄镇青、徐二州数十年,至此时,诸侯生涯画上句号,开始回到朝廷养老。

曹丕对入朝为官的臧霸很敬重,每有军事要务,都常常咨访臧霸意见。曹丕去世后,魏明帝曹叡即位,对臧霸仍厚加赏赐,增封邑五百,并前三千五百户。

不久,臧霸去世,其子臧艾嗣爵。其后,正始年间,魏武帝曹操庙增祀诸功臣,臧霸位列其中,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等名将并列。

0 阅读:8

划过指尖有烟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