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侯渊(?—219年),字妙才,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谯城区)人。东汉末年名将,太仆夏侯婴后代。
夏侯渊夫人为曹操之妻妹。曹操曾因一件诉讼案将被治罪,夏侯渊替了重罪。后曹操又设法营救,才得以免祸。
当时兖、豫大乱,夏侯渊因为饥乏,舍弃了幼子,而养活亡弟孤女。中平六年(189年)十二月,曹操在陈留起兵,夏侯渊以别部司马、骑都尉职追随曹操。
建安初年(196年),迁为陈留太守、后又迁颍川太守。
建安五年(200年)八月,曹操与袁绍战于官渡,以夏侯渊行督军校尉职。十月,袁绍败,夏侯渊督运兖州、豫州、徐州军粮,当时军中粮乏,夏侯渊及时运输补给,军势遂得以重振。
同年,夏侯渊所养当时13、4岁的亡弟之女出城拾柴时为张飞所得,娶为妻。
建安六年(201年)九月,袁绍派刘备攻掠汝南,昌稀复叛为刘备,夏辽张看出昌豨有动摇之心,认为可以说降昌豨,遂出使昌豨。昌豨果降,随张辽拜见曹操。
建安十一年(206年)八月,昌豨又叛,曹操派遣于禁攻打,于禁无法攻克昌稀。遂又派夏侯渊与于禁同攻昌稀,攻落其十余座据点。
昌豨因与于禁是昔日旧友,遂赴于禁营投降,于禁以“围而后降者不赦”,斩昌豨。
夏侯渊回军后拜为典军校尉。当时军中因夏侯渊用兵奇疾常出敌不意,有“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可行五百里,六日可赴千里”之语流传。
建安十二年(207年)十月乙巳,济南、乐安黄巾军徐和、司马俱等部侵掠城池,斩杀官吏。夏侯渊率泰山、齐、平原三郡兵剿之,大破黄巾军,斩徐和,收复诸县,收其粮谷以补充军粮。
建安十四年(209年),曹操以夏侯渊行领军职。十二月,曹操讨伐孙权后回谯,庐江雷绪率部曲数万口效忠刘备,曹操任命夏侯渊都督诸将剿灭雷绪。
建安十六年(211年),正月,太原商曜等据大陵叛,曹操以夏侯渊行征西护军职,督徐晃击之,攻落其二十余座据点,斩其帅商曜,屠大陵。
三月,曹操命司隶校尉钟繇讨伐汉中张鲁,使夏侯渊等率兵出河东,与钟繇会合。八月,夏侯渊从曹操征讨马超、韩遂等部,双方战于渭南。渭南之战,以曹军获胜而告终。
十月,夏侯渊督徐晃、朱灵等平隃糜、汧氐,与曹操会于安定,杨秋投降。十二月,曹操自安定回军,留夏侯渊驻守长安。
建安十七年(212年)正月,曹操返回邺城。夏侯渊行护军将军职,督朱灵、路招等驻长安,击破聚众数千据五关道口作乱的南山贼刘雄(又作刘雄鸣),收降其部,刘雄逃奔汉中。
马超尽数兼并陇右之众,张鲁也遣大将杨昂相助马超,共集结万余人,围攻凉州刺史韦康于冀城。
韦康坚守八个月,遣别驾阎温向夏侯渊求救,为马超所获,阎温拒降,为马超所杀。夏侯渊援军未到,韦康已投降马超且为其所杀。
当夏侯渊进兵至距冀城二百余里时,马超领兵前来进攻,夏侯渊的军队交战不利。又恰逢汧氐杨千万复叛响应马超,军屯于兴国,夏侯渊遂撤军。
七月,韩遂、马超等余部梁兴驻军蓝田、廊、夏阳等地,寇略左冯翊一带。
夏侯渊得郑浑领当地兵民相助,督张郃、徐晃率兵围而剿之,破斩梁兴于鄜,杀夏阳贼寇靳富等,救出夏阳长、邵陵令及其官吏,将靳富等掠取附近诸县的物资归还,共收降三千余户贼寇。以此功被曹操封为博昌亭侯。
建安十八年(213年)九月,赵衢、尹奉等人商议讨伐马超,姜叙在卤城起兵响应。赵衢骗马超去讨伐姜叙,而他们在马超离去后,将马超的家小全部杀掉。

建安十九年(214年)春,马超从张鲁处求兵,北取凉州,还围祁山。姜叙等急向夏侯渊求救,诸将认为应当听从曹操调度。
而夏侯渊认为:往来反复四千里,路程遥远,等收到曹操指令,姜叙等必败,故此举不适合救急。
商议结束后即刻出兵,先派张郃率步骑兵五千人为先锋,抄近路由陈仓小道进兵,自己则督运粮草随后出发。
当张郃兵至渭水时,马超率氐、羌数千前来进攻。
但双方未交锋马超不战而退,张郃于后收整马超军遗留器械。最终,张郃击破马超。当夏侯渊率军赶到时,诸县都已经投降了张郃。
而此时韩遂也正驻于显亲,于是夏侯渊又转击韩遂,韩遂不敌败走,夏侯渊收其军粮后继续追击韩遂直至略阳。
此地离韩遂军约二十余里,部将中有的倾向继续进攻韩遂,也有的认为应当转攻兴国的氐族。
于是夏侯渊留下负责监查的部将守卫辎重,自己亲率精锐步骑突袭焚毁长离羌屯,斩首颇多。听闻消息的韩遂军中羌兵纷纷回援各自的部落,韩遂不得已,果然率军来救,而与夏侯渊对阵。
诸部将眼看韩遂军力庞大,非常头痛,准备扎营挖堑做持久战。
夏侯渊又鼓励大家说:“我军转战千里,如果当时就扎营挖沟,那么士卒们就会士气低落无法坚持作战,敌人虽然军力庞大,但很容易对付。”
于是击鼓进兵,大破韩遂军,得到了其帅旗等一干物品。
夏侯渊率军回略阳稍加调整后,又乘胜围攻兴国,兴国氐王阿贵、百项氐王杨千万。虽然骁勇也不敌夏侯渊猛攻,阿贵被击灭,千万逃奔马超,其余士卒全部投降。
接着夏侯渊又转击高平、屠各,全部大胜,收其军粮牛马物资等。于是夏侯渊获得了假节的权利。
十月,曹操又命夏侯渊率领张郃、张既等讨伐在枹罕称王置官为乱三十余年的陇西人宋建。
夏侯渊遂自兴国出兵,迅速进军并围攻枹罕,仅仅月余,就大破宋建,自宋建起如丞相等所置官员一概斩首。
此外,夏侯渊又派张郃等人率兵平定河关,渡河深入小湟中,河西诸羌部全部投降,自此,长期为祸的陇右被平定。
回军时,以韩遂所聚羌、胡数万兵有威胁,夏侯渊遂命令那个因为与韩遂不合而投靠曹军的韩遂女婿阎行断后。
而夏侯渊因此大功,为曹操褒奖,称其一举剿灭为乱三十余年的宋建,如同老虎那样横行关右,所向无敌,引用孔子之言“吾与尔不如也”而自叹不如。
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曹操西征张鲁,夏侯渊率驻凉州诸将及羌、胡诸王与曹操会师休亭。而曹操每次会见羌、胡的首领,都命夏侯渊陪同出席以威慑诸羌、胡王。
十一月,张鲁投降,汉中平定。曹操以夏侯渊行都护将军职,都督张郃、徐晃等平巴郡,开始展开迁民事宜。
十二月,曹操自南郑回,留夏侯渊守备汉中,立即拜夏侯渊为征西将军。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夏侯渊被增封食邑三百户,加之前所封共八百户。之后,夏侯渊回军攻打武都、下辩等地的氐羌部落,收氐部谷梁十余万斛。
法正向刘备建议说:“曹操一举收降了张鲁,占据汉中,不借助这个有利时机进攻巴、蜀两地,却留夏侯渊、张郃驻守汉中,自己急速北返,这样做并非是他才智不够,而是力量不足,必将有内忧的缘故。”
法正继续说:“如今估计夏侯渊、张郃的才能,不及我们的将领,现在举兵进攻,一定可以取胜。夺取汉中后,广开农田,积蓄粮草,等待有可乘之机。”
法正接着说道:“搞得好,可以将曹操彻底击败,恢复皇室的权威;次之,可以蚕食雍、凉二州,拓展我们的疆土;最次,也可以据险固守,与曹操长期对峙。这是上天的赐与,时机不可丧失。”
刘备赞同法正的策略,于是率领进军汉中,派张飞、马超、吴兰等驻军下辨。魏王曹操派都护将军曹洪拒敌。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进军至阳平关,夏侯渊率张郃、徐晃等将与其相拒,以徐晃破陈式、张郃驻广石,刘备攻而不克,于是急发文书调集益州军队。

诸葛亮问从事、犍为人杨洪应如何处理此事,杨洪说:“汉中是益州的咽喉,存亡的关键,如失去汉中,就没有蜀了,这是家门前的祸患,对发兵有什么疑问!”
当初,夏侯渊虽然多次打胜仗,魏王曹操却经常告诫他说:“作为将领,应有胆怯的时候,不能单凭勇猛。将领应当以勇敢为根本,但在行动时要依靠智慧和计谋;又依靠勇敢,只能敌得过一名普通人罢了。”
后来,夏侯渊与刘备对峙了一年有余,刘备从阳平向南,渡过沔水,顺着山势稍微前行,在定军山扎下营盘。
刘备率精锐万余人,分十部夜袭张郃,张郃率亲卫奋战反击,刘备不能克。夏侯渊派张郃守备东围鹿角,自率精锐守备南围鹿角。
刘备于是全力猛攻张郃,张郃不敌,夏侯渊遂分军一半往救张郃。于是刘备又在走马谷采用烧围角之策,夏侯渊带领着四百精兵前去救火、修补鹿角。
法正说:“可以发动攻击了。”
刘备派讨虏将军黄忠率兵居高临下,擂鼓呐喊,发动进攻,夏侯渊的军队大败,夏侯渊和益州刺史赵颙被斩。
夏侯渊的战死导致了夏侯渊军队“军中扰扰”。黄忠军队在“一战斩渊”之后,立即从南围鹿角攻向夏侯渊大营,“渊军大败”。
张郃率军退回阳平。此时,曹军新失统帅,军中人心惶惶,不知如何是好。
督军杜袭和夏侯渊的司马、太原人郭淮集合散乱的兵卒,对各营将士发出号令:”张将军是国家的名将,为刘备所惧怕;如今军情紧迫,只有在张将军的指挥下,才能转危为安。”于是临时推举张郃为军中主帅。
张郃出来统率军队,巡视阵地,将领们都接受张的指挥,军心才安定下来。第二天,刘备打算渡汉水发动攻击;曹军将领们认为寡不敌众,准备依凭汉水列阵抵抗。
郭淮说:“这是向敌人示弱,而不能挫败敌人,不是好计策。不如远离汉水列阵,把敌人吸引过来,等他们渡过一半后,我们再出击,就可以打败刘备。”
曹军列好阵,刘备产生怀疑,命令不要渡河。郭淮于是坚守阵地,表明曹军没有撤退之心。
郭淮等人把情况上报魏王曹操,曹操很同意他们的作法,派使者把符节授予张郃,仍任命郭淮为司马。
曹操与刘备对峙了一个月,曹军有很多人逃跑。夏季,五月,曹操率领所有进攻汉中的军队返回长安,刘备因此占据了汉中。
正始四年(243年)七月,曹芳诏祀夏侯渊等已故旧臣于太祖曹操宗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