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操与袁绍官渡一战之后,袁绍大败,公元201年,袁绍又败于苍亭津,从此一蹶不振。袁绍率军遭失败,心中十分恼怒,不久整日食不甘味。郁郁寡欢,不久又口吐鲜血而死。
袁绍死后,留有三子,即袁谭,袁熙,袁尚,三位兄弟都想夺取地盘,貌合神离,互相不满,但面对曹操的大兵压境,仍想联合一处抵抗曹军。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春三月,曹操以重兵围攻黎阳外城,袁氏兄弟被迫出城迎击。两军大战,袁氏兄弟虽极力苦战,仍被曹操打的大败,只有连夜溃逃冀州。
曹操直追到冀州治所邺县,众将领都建议曹操乘胜追击,攻取冀州。于是曹操领兵日夜攻打,袁军闭门坚守,只因冀州城墙高厚,一时攻打不下。
曹操的谋士郭嘉却对曹操说:“袁绍死后,其妻刘氏废嫡立庶,谭、尚之间矛盾重重且各立党羽,迟早必有所争斗。”
郭嘉告诉曹操:“现我军压境,彼等自然团结对外,一旦我军撤退,他们为自身利益所系,必将互相攻伐。”曹操说道:“如果这样,我们如何应对?”
郭嘉又道:“我等不如暂时放弃冀州,以等其变,如谭、尚发生火拼,或一伤一亡,或一弱一走,那时我再回师,冀州即可一举而定。”
曹操认为郭嘉之言有理,于是留下贾诩为黎阳太守,令曹洪扼守官渡,以防袁军,布置完毕,自领大军返回许都去了。
曹操退兵之后,袁谭对谋士郭图、辛评说:“我为长子,不能继承父业,袁尚乃继母所生,反而继嗣主位,我实在不甘心。”
郭图说道:“主公可屯兵城外,以请袁尚、审配饮酒为名,暗中埋伏刀斧手,将他们杀掉。”恰好此时袁谭所辟的青州从事王修赶来,袁谭向其说了准备杀掉袁尚的计划,王修听了大吃一惊。
王修劝袁谭道:“兄弟之间就像人的左右手一样。特别是目前与人争斗的情况下,万万不可相互残杀,否则,今后怎能战胜人家呢?”袁谭听罢,低头不语。
王修又说道:“兄弟之间相互残杀,正是对方所需,中了人家离间之计,请你塞上耳朵千万别听那一套。”
可是袁谭并不听王修的劝阻,一意孤行,仍然按照郭图的计谋,派人去请袁尚。
袁尚与审配接到袁谭要他们赴宴饮酒的邀请后,审配对袁尚说:“这是郭图的阴谋,主公若往,必遭奸计。”
袁尚说道:“如若这样,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审配近身说道:“不如借此机会去攻打他。”袁尚采纳了审配的意见,领兵五万攻打袁谭。
袁谭接报大怒,披挂出马,率领众人杀出城来,摆开了阵势。袁谭一看到袁尚便大骂道:“你毒死了父亲,篡夺了主位,今天又领兵来杀哥哥,实属大逆不道!”
袁尚道:“你的用心我早已知晓,你才是犯上作乱,罪不能赦。”于是两兄弟在阵前你来我往打了起来。
二人战了数十合,袁谭不敌败下阵来,袁尚一路追杀,袁谭只有退居平原。隔了一段时间,袁谭气愤不过,急于报仇,再次领兵进攻冀州,攻打袁尚。
经过一番激战,袁谭又败,无奈再次退向平原。此时审配劝袁尚道:“不要给袁谭喘息的时间,可一鼓作气,不使他再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于是袁尚乘胜追杀,袁谭抵挡不住,退入平原后,紧闭城门,坚守不出。袁尚将平原包围起来,昼夜攻打,平原危在旦夕,袁谭命亦不保。

郭图对袁谭说道:“现在城中粮少,而袁尚的军队锐气不减,我们恐怕抵挡不住。”袁谭急问应该如何应对。
郭图说道:“我意可派人到曹操那里,说我们向他投降,请他攻打袁尚的老窝冀州,袁尚必然回救,我们即与曹操前后对其夹击,擒获袁尚。”
郭图告诉袁谭:“击败袁尚之后,我们再加上袁尚的军队足以抗拒曹操,而曹操的军队远道而来,粮草不继,不能支持长久,时间一长,不击自退,我可得到冀州。”
袁谭采纳了郭图的建议,于是派谋士辛评的弟弟辛毗星夜往见曹操。
毗于是来见曹操,曹操看了袁谭投降并要求其攻打冀州的书信后,马上召集众谋事前来商议对策。
荀攸说道:“袁氏据四州之地有数十万人马,假若他们兄弟二人团结和睦,共图大业,很难说成不了大事。”
荀攸又说道:“我们可乘他们兄弟之间互相争斗,且袁谭不敌而投降我们的机会,先出兵灭了袁尚,然后再灭袁谭一定天下,这个大好的机会万万不可失去。”
曹操听后大喜,于是对辛毗以礼相待,并把他留在了营中,作为谋士,又亲自率兵渡河攻打冀州。袁谭听说曹操真的回师北上去攻打冀州,以为曹操中计,心中不由大喜。
当曹操回军进入冀州地界,袁尚闻报大惊,料冀州所剩人马难以抵敌,于是急忙撤离平原,回救冀州。
而袁尚的将领吕旷、吕翔兄弟料袁尚难以持久,密议之后,率部投降了曹操。这个消息被袁谭知道后,派人暗送两颗将军印给吕氏兄弟,希望以后攻曹时,二人作为内应。
袁谭哪知早在辛毗乞降求援时,曹操已知其诈,为安袁谭之心,合力攻取冀州,于是封吕旷、吕翔为列侯,并请二人做媒,假意将女儿许配给袁谭。
吕旷、吕翔暗暗商量道:“曹操待我们不薄,袁氏逢年衰败,民穷财尽,现今兄弟已成冤家,自相残杀,怎能长久,不如一心降了曹操。”
于是二人拿着袁谭所送的两颗将军印,来见曹操。曹操大笑道:“此人果然存心不良,我早已看出。”
在曹操围攻冀州治所邺县时,袁谭并没有出兵协助曹操攻打邺县,却从平原直取冀州之甘陵、安平、勃海、河间等地。
袁尚虽然极力苦战,但哪里敌得过曹操及袁谭的两路兵马,被打的惨败,逃入中山,投袁熙去了。
袁谭见袁尚败逃,遂收袁尚之众,重整兵马,准备与曹操对抗。曹操早有铲除袁谭之意,闻之大怒,便回军攻打平原。
袁谭死战,却终不能敌,败守南皮,混战之中遇到曹洪,战不数合,被曹洪一刀斩于马下。
于是曹操平定了青、冀两州。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春又平定并州,高干进退无路,投奔刘表去了,却被上潞都尉王琰所杀,随后王琰也降了曹操。
袁尚、袁熙知曹操已杀袁谭,占据青、冀、并三州,又领兵向幽州进逼,自知难以抵抗,遂投奔乌恒。
曹操于是聚众人商议追击乌恒,众将都恐大军远征,刘表乘虚进攻许都,救应不急。郭嘉道:“二袁势穷力竭,乘势一举可击破,刘表没有大志,不必担忧。”
于是曹操决心乘此一举平定东北方,彻底解决今后南下的后顾之忧,遂向乌恒进兵。大军走了半日,进入乌恒境内,只见黄沙漠漠,狂风四起,人马都十分疲倦。
曹操暗暗后悔,有了退兵之意,郭嘉也因不服水土,病在车中,曹操探望郭嘉并问道:“路途艰辛,现退兵如何?”郭嘉道:“兵贵神速,失去了今日的机会,被二袁重整了军马,后患无穷,切不可退。”
于是曹操一面把郭嘉留在易州养病,一面找来向导,从盧龙口杀奔白狼山。
乌恒为东胡一支,居住辽西草原,其部落首领过去都受过袁绍的恩惠,其中辽西单于蹋顿,与袁绍关系密切。
当曹操大军进抵白狼山时,正遇袁尚、袁熙、蹋顿等带领乌恒人马数万,前来复仇。白狼山下一战,蹋顿战死,人马全散,袁尚、袁熙又率少数亲随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

曹操带领人马返回易州时,郭嘉已经病亡,曹操悲伤至极,哭道:“郭公劝我攻乌恒,今日平了乌恒,不能告之郭公,真是可痛。”
郭嘉的从人献上遗书,告禀道:“丞相照书中所说行事,便可平定辽东,除掉二袁。”曹操拆开书信,含泪看了,连连点头。
曹操平定乌恒后,众人都主张一鼓作气,征伐辽东,擒拿袁尚、袁熙,但曹操却下令回师许昌。
他的一些文臣武将对曹操这一决定非常不解,众人道:“公孙康自恃远离许昌,没有臣服,现正好乘二袁逃往辽东,应一举平之。”
而曹操却抚须而笑,说道:“毋庸在劳诸将出征,我不日即可得二袁之头。”大家疑惑,但只得依令拔营启程。
行不数日,忽报辽东太守公孙康遣人送来二袁首级,曹操接见来使,使者捧出两个木盒,打开一看,果然是二袁之头,来使还呈上公孙康表示臣服的书信一封。
众人无不称赞曹操料事神明,曹操才对众人说:“公孙康久畏袁氏吞并,今二袁往投,定会疑心重重。当时我欲以兵出之,其必同心合力出战,反而欲速则不达。”
曹操又道:“公孙康与袁氏兄弟必将自图,到时不用出兵,辽东即可平定,今公孙康送尚、熙首级,这一切都在郭嘉的意料之中啊。”
原来辽东太守公孙康得知袁尚、袁熙来投,知其目的不过是鸠夺鹊巢,急忙招集众人商议。
公孙康道:“我们且去打听曹操消息,如果曹军来攻,就与二袁联合迎战,如若不来,不如杀了二袁,献于曹操,与他结好,保全自己。”
众人皆赞同,于是公孙康一面派人去探曹军消息,一面推说有病,把二人安顿在馆驿之中。过不几日,细作回报,说曹军屯兵易州,并未出兵,众将皆劝曹操攻打辽东,曹操却不肯答应。
公孙康听后大喜,便派人去请二袁相见,四周却密伏了刀斧手。
袁尚、袁熙原想在辽东立足,也再寻找机会杀掉公孙康,吞并辽东兵马,再战曹操,听公孙康相请,高高兴兴赶来了。
两下见礼,袁尚正要入座,看见榻上未铺垫褥,便要求铺上,公孙康大喝道:“你二人的头今日都难保,还要什么垫褥!”
袁尚、袁熙大惊失色,顿时手忙脚乱,公孙康高声道:“刀斧手在哪里?”话音未落,拥出众人,手持钢刀,冲上堂来。
公孙康杀了二袁,把首级用木匣盛了,付了书信,派人送到了易州。
曹操大笑道:“这是郭公明见万里,早已料定了。”然后把郭嘉遗书交于众官,众人看罢都从内心佩服。
曹操于是重赏了来使,并封公孙康为左将军襄平侯。曹操又向众人叹道:“只可惜郭公不及见我成功了。”便率领众人到郭嘉灵前祭奠。
曹操采用“无为而无不为”的做法,隔岸观火,收服了辽东郡,彻底解除了东北之忧,从而专心与吴、蜀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