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辽(公元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人。其家乡位于汉朝的北方边陲,人习戎马,畜牧於野。
张辽本是聂壹(马邑之谋的发起者)的后人,其家族为了避怨而改为张姓。张辽出生时,塞外的胡人已经在檀石槐的统治下而变得非常强盛。因此,张辽所在的雁门郡经常遭到胡人的杀掠洗劫。
熹平六年(公元177年),雁门郡的军民曾与一些匈奴人联合反攻檀石槐,却大败而还,死伤惨重。
张辽自幼就经历了大量的边塞战乱,少年时便成为雁门郡的郡吏。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三月,并州刺史张懿在抵御胡人的进攻时,战败被杀。继任为并州刺史的丁原因为张辽武艺高强膂力过人,召他担任从事,让他带兵去京都。
幸存的宦官劫持汉少帝。最终,董卓立下了救驾的大功,回京后,便握朝中大权。
由于何进已死,张辽作为大将军何进的直属部下之一,便像何进的其他部属一样,统兵从属于董卓。
董卓败亡,张辽又带兵投靠吕布,升任骑都尉。张辽虽然“以兵属吕布”,但他以北地太守或鲁相的名义,在吕布军中仍保持相对的独立地位。
由于凉州军人是董卓旧部,主持朝政的王允打算削弱凉州军人的权力,于是,凉州军人在李傕、郭汜、樊稠的带领下纷纷造反,攻打长安,击败吕布,杀死王允。
北地太守张辽(北地位于凉州,在吕布向东逃亡之前,张辽就已经被朝廷授予此职)跟从吕布向东奔逃。
在兖州,吕布又吸收了陈宫等人,并在此处鏖战曹操,战事持久而惨烈。吕布曾数次战胜曹操,一度将曹操打得仅剩一万余士兵。后因蝗灾大起而各自罢兵。休整之后,曹操击败吕布。张辽又随吕布前往徐州。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吕布夺取徐州,自领徐州牧。张辽领职为鲁国的国相,时年二十八岁。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吕布的部下奉命用金子购买军马,但在途中,金子都被刘备军队抄掠走了。
张辽虽然与关羽交好,但依然奉命出战,与中郎将高顺一起攻打刘备军队。刘备向曹操求援,曹操便派遣夏侯惇救援刘备。高顺、张辽先是共同击败夏侯惇,随后又共同击溃刘备。
此前,曹操正在亲征张绣。在高顺、张辽击溃刘备之后,曹操停止攻打张绣,转而东征徐州。吕布亲自固守下邳城,被曹军包围。
曹操在下邳大破吕布,张辽率众投降,曹操任命他为中郎将,赐予他关内侯的爵位。而张辽的鲁国国相的职务则由毕谌来接替。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之战爆发。袁绍首先派兵袭击白马。曹操依荀攸之计,亲率军队救援白马,张辽与关羽作为前锋,击破颜良军队。在官渡之战的数次战斗中,张辽数有战功,迁裨将军。
同年十月,袁绍主力溃败后,曹操另派曾经领有鲁国的张辽去安定鲁国诸县。这是因为曹操的兖、豫之地在袁绍大举攻曹之时,有非常多的郡县投靠了袁绍。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张辽与夏侯渊同围昌豨于东海郡,历经数月,粮秣将尽,众人商议都认为应该引军而还。
张辽对夏侯渊说:“最近几天来,我每次巡视包围的阵营,昌豨总是:专注地盯着我,而且他们射出的箭也更少了,这一定是他犹豫不定战还是降,所以不奋力抵抗。我想诱使他同我对话,或许可以劝他投降。”
于是,张辽派遣使者向昌豨传话:“曹公有命令,让张辽来对你传达。”
昌豨果然走下来与张辽对话。张辽便说:“曹公神武,正在用他的美德感化四方,先归附的可以受大赏。”于是昌稀便答应投降。
张辽知其肯降,于是只身上三公山,入昌豨家中,并拜候其家人。昌豨见张辽如此坦诚相对,心中欢喜,便随之往见曹操。
曹操先遣昌稀返还东海郡。随后,曹操便责备张辽道:“只身赴敌巢穴,这不是大将所为。”张辽拜谢了曹操的关怀,又根据当时的形势,回答道:“凭着明公威信著于四海,我张辽拿着圣旨,昌豨必然不敢害我。所以我才这么做。”
通过张辽的成功劝降,东海郡在此后保持了长达5年的平静。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张辽从讨袁谭、袁尚于黎阳时,累有功劳,行中坚将军。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曹操攻袁尚于邺城,袁尚坚壁守垒,曹军久攻不下。因此曹操采纳郭嘉之计让二袁自行内斗而先还许都,同时令张辽与乐进攻拔阴安,把当地百姓迁移到黄河以南。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二月,袁尚再次攻打袁谭,张辽再次跟从曹操攻打邺城。袁尚回军救援邺城,被曹操所破。袁谭趁机夺取了原属袁尚的冀州东部。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八月,邺城被攻破后,张辽独领一军向北攻占赵国、常山二郡,招降了那些靠近太行山边缘的诸多贼众及黑山军的孙轻等,此后,张辽跟从曹操攻击袁谭。
建安十年(公元205年),袁谭败亡后,张辽独领一军攻占沿海数郡的海滨地带,攻破辽东军阀公孙度所置的营州刺史柳毅。又与长广太守何夔合兵平定了矣平的从钱等人。
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收复东莱郡诸县后的张辽引军还邺城。曹操亲自出城迎接,邀请张辽同乘一辆车,并任命张辽为荡寇将军。
张辽再次独领一军攻打荆州,平定江夏诸县,引军还,屯兵在临颍县,受封为都亭侯。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要征讨在柳城的袁尚、袁熙与乌桓。
张辽进谏:“许都,是天子所在的地方。现今,天子就在许都,曹公北征甚远,若刘表派遣刘备攻击许都,占据它而号令四方,明公您大势去矣。”曹操推测刘表必不能任用刘备,于是,大军出征。
在“左右皆惧”的曹军氛围中,张辽力排众议,反对畏敌不前,极力劝说曹操应当趁着胡虏的阵势不整,立刻进行交战,而不是等待后援。
张辽劝战时的语气非常振奋。曹操十分欣赏张辽的雄壮斗志,又看见乌桓的军队尚未排好战斗阵形,于是,采纳了张辽的建议。
曹操亲自将自己所持的麾,授予给张辽暂用,于是张辽与张郃、曹纯等人攻击敌军,并临阵斩杀了以骁武著称的乌桓单于蹋顿。
此役,虽然敌众我寡、左右皆惧,并且,“蹋顿又骁武,边长老皆 比之冒顿”,但是,乌桓的军阵当时还没有排列整齐,张辽极力主张迅速进攻,终于,其疾如风,虏众大崩,胡、汉降者二十馀万。白狼山之战是汉人击败胡虏的重要一战,张辽也因此名声卓著。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当时,荆州尚未安定,人心尚未归附。曹操在那一年,重新组建了许多军队。张辽率领其中一支新组建的军队,屯驻于长社。
军队临出发之际,军中忽有谋反者起事骚动,在夜间,惊乱起火,全军尽受其扰。此时,张辽经过审时度势,对左右说:“不可乱动。这一定不会是全营尽反,必然是那些制造叛变之人,想藉此骚动去惑乱众人而已。”
于是,张辽传令军中,只要不是谋反者就安坐勿动。而张辽则带领亲兵数十人,守立于阵中。情况逐渐稳定下来,不久,在军中查出并擒获了制造动乱的首领,并将其肃清杀死,彻底挫败了军中夜叛。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曾经“聚众数万在江、淮间”的江淮豪强陈兰、梅成煽动六安县的氐族人叛变。曹操于是遣于禁、臧霸等去讨伐梅成,又遣张辽督领张郃、牛盖等去讨伐陈兰。
当时,于禁的军队率先到达,梅成诈降于禁。于禁中计,轻率地回军。梅成旋即复叛,带其军众投奔陈兰,二人又率众转入灊县之山中自守,占据了地利。
灣县的山有天柱山(在今安徽省潜山市),高峻约有二十馀里,道路险狭,陈兰等众避于其上,山下进军难通。
张辽意欲进入天柱山追剿敌军,诸将皆说:“此山道路险恶,我军兵少,很难可以深入用兵。”张辽却说:“此所谓一与一,勇者得前耳(只有勇者可以前进)。”
于是进至山下安营,起兵上山攻击,终于斩下陈兰、梅成首级,尽虏其众。
曹操论诸将功劳,说:“登上天柱山,踏过险峻,成功讨取陈兰、梅成,都是荡寇将军张辽的功劳。”于是增其邑,假节。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五月,孙权亲征皖城,张辽从合肥向皖城驰援,在增援途中得知皖城失守。张辽在硖石的南面迅速筑起了一座被称为“南硖戍”的堡垒,作为合肥的前哨。
同年十月,曹操征伐孙权无功而返,自合肥还。曹操在离开合肥 时,带走了大批部队欲作西征之用,给屯驻合肥的张辽与乐进、李典等将领只留下了七千余人。
张辽得知曹操有西征之意,认为合肥即将孤立无援,孙权必会趁机来攻,于是开凿了藏舟浦,用来隐藏舟船。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率领重兵西征张鲁,让护军薛悌送去一封信函,信函边还写明,要在有敌人来攻时再打开来看。
建安二十年(215年)八月,东吴之主孙权率领十万大军进围合肥,张辽与诸将打开信,信中说:“若孙权军来到,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不得与战。”合肥诸将们都感到疑虑。
于是,张辽在当夜募集敢于出城迎战的精锐将士八百人,开剥牛肉赏给将士饱食,准备明日大战。
天色刚亮,张辽披甲持戟,亲自先登直陷敌阵,撕裂了东吴军队的防线。在他率军冲入东吴的营垒之前,张辽就已经亲自斩杀了数十名东吴士卒和两名东吴将领。他一边大声呼喊着自己的名号,一边登锋陷阵,冲入东吴的营垒。
此后,张辽率军继续猛攻,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之下。孙权见状大惊,东吴众将士也因惊慌失措而不知道该如何应付,于是,孙权等人逃跑到一座较高的山冢上,用长戟来自卫。
张辽见敌方主帅退避,便叱喝孙权,挑衅他下来对战。但孙权没有轻举妄动,随后孙权发现张辽所率领的士兵非常少,于是聚拢东吴军队将张辽的部队重重包围。

张辽的军队分别向左向右驱逐围兵,然后径直向前实施“急击”,将东吴的包围圈打开。孙权军队皆望风披靡,没有人再敢抵挡张辽了,也被称为“权众破走”。
这次战斗,双方从凌晨战到中午,吴军士气全失,回军修整守备,合肥守军的军心因为首战大胜而安定了下来,李典、乐进等合肥诸将们都对张辽表示心服口服。
而后,孙权率军守在合肥地区十余日,认识到不可能夺取合肥城了,于是退兵。张辽率领诸军乘势追击,几乎再次捉住孙权。同时,张辽又统筹了战局,准确预估了孙权的逃生路线,并分兵绕过东吴军队进行毁桥。
而孙权与甘宁蹴马趋津,又有谷利鞭马助势,才得以跃过断桥,死里逃生。张辽因为不知道孙权的相貌而错失了活捉孙权的机会。
曹军士兵听说此事都表示叹息悔恨。曹操得知此战,对张辽的表现大加赞许,并拜张辽为征东将军。
此役之后,若江东小儿啼哭不止,其父母只要吓唬说:“张辽来了,张辽来了!”孩童就不敢再哭泣了。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曹操再征孙权。到合肥后,曹操循行视察昔日张辽作战的地方,赞叹良久。于是,给张辽增兵,多留诸军,迁徙去居巢屯驻。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围曹仁于樊城,适时孙权称藩于魏,为了让孙权安心攻打荆州,于是曹操召张辽及诸军悉数回救曹仁。张辽素来知晓曹操的用意,虽然他收到诏令较晚,但向樊城的进军速度却很快。
而张辽尚未到达,徐晃就已经打败关羽。张辽便与曹操会师摩陂,曹操乘车出来慰劳他,并派他屯于陈郡。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即位魏王,张辽转任为前将军,又分封其兄张汛(或作“张泛”)及一子列侯。同时,赐给张辽的帛多达千匹,谷多达万斛。
不久,孙权再叛变。张辽还屯合肥,并进爵都乡侯。曹丕赐舆车予其母以示荣宠,并派遣兵马送其家人到他驻军的地方,又派遣向导们预先在各地张贴告示,宣告张辽的家人将要到临,指引着大家出迎。
同年,曹丕称帝,再封张辽为晋阳侯,增邑千户,并前二千六百户。
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张辽到洛阳皇宫朝拜,曹丕便引张辽会晤于建始殿,亲问其昔日破吴时的情状。
张辽述说过后,曹丕向左右叹息道:“简直是古代的召虎啊”。于是,曹丕下令为张辽建造屋舍,替其母兴建殿室,当年跟从张辽突破吴军阵线、直冲孙权帅旗而临时应募的一众步卒,都被封虎贲。
黄初三年(公元222年),孙权再次向曹魏称臣。张辽奉命还屯雍丘,却在此得病。曹丕遣侍中刘晔带著太医审视其疾。众多的虎贲勇士们询问张辽的病情,人来人往,以至于在道路上互相遇见。
张辽之疾久未痊愈,曹丕命人把他接到自己的行营,自己则车驾亲临,握着他的手,赐给他御衣,太官每天来送御膳。病情稍有好转后,张辽便返回其军中,然后率军与朱灵一同还屯合肥,忠于职守。
正当其时,孙权再次背叛曹魏,曹丕派张辽乘舟,与曹休到海陵临江驻防。此时,虽然张辽受到曹休的督领,但孙权得知张辽至此,甚为忌惮,敕令诸将道:“张辽虽然抱病,但仍是难以抵挡的,千万要谨慎!”
同年,张辽与王凌等人进军至广陵。一天夜里,吕范等人的东吴水军漂至北岸。张辽与王凌等人出战,大破吴将吕范等人,并缴获了大量舟船。
但张辽的病情却也日渐严重,最后终于在江都逝世,一代名将就此陨落。曹丕为之流涕,谥曰刚侯。其子张虎嗣任其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