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台仙馆笔记》之本分

西归老人 2023-12-23 20:39:10

山之左,有一户程姓人家,在吴中定居。

程家有一婢女,婢女长成,嫁给叶氏子为妻,白话来讲,就是婢女嫁给了一位姓叶的男子。

庚申之乱爆发,程家为避战乱,举家搬迁到叶家,一切财物、器用都寄存在叶家,与婢女夫妻共住。

数年后,程氏相继而死,只留下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是程家一点香火。

婢女抚养程氏幼儿,视若己出,使其与自己的子女共读。

俄尔,婢女的丈夫亦死,婢女守妇道,不再嫁人,独自抚养程氏遗孤及子女成年。

程氏子长大后,婢女为其聘邻村一女为妻。

成婚之日,程氏子请养母出来,见见儿媳。

婢女遽出,登上婚台红毯,对程氏子及新娘俯首而拜。

程氏子大惊,新娘亦不解,婢女当众自陈曰:我非新郎之母,而是程家婢女。主人不幸遭战乱,流离失所,死亡殆尽,我因郎君年幼无人管束,故十余年来,一直僭越主婢之分,冒母子之名。如今,郎君大婚,我怎敢隐瞒不道其实?

之后,婢女讲述程氏避难、离世始末,并将程氏寄存在自家的财物、器用一并归还给程氏子。

程氏子欲分一半财物给婢女,婢女不受,乃使妻子侍奉如舅姑,自己仍称婢女为母。

西归老人评曰:

人受圣贤之教,就会安守本分,守本分这件事,有难有易。

比如,孝养父母是儿女本分,父母若高兴,若疼爱我,孝养父母不难。若是父母憎恨我,每日撒气使性,孝养便难。

上古舜王,父母数次欲杀死大舜,大舜能守孝道,曲意承欢,令孝道无亏,此为难中之难,所以二十四孝中,大舜位列第一。

有时候,守本分这件事,难易程度不可同日而语,超出想象。

臣子忠君爱国,忠义是人臣本分,若是明君,善于纳谏,忠义亦不难。可遇到昏君,国家将亡,再去安守忠义,势必难如登天。

文天祥,这个人我们熟悉,写过《过零丁洋》,你若细读就会发现,当国家存亡之际,文天祥欲以一人之力扭转败局,他去抗击元兵,挽救南宋,他会怕死吗?

为什么文天祥视死如归?归是回家,回家哪有不乐的?

可问题在于,死不能死,活不能活,若赴死违背圣贤所教,不能安守忠义,故不能赴死。若存活,几度辛苦,再遭酷烈,肉体已无法支撑,该如何是好?

文天祥临死,如沐春风,本分已尽,而今而后,终于可以不再为本分之事忧虑。

故事中的婢女,守主婢之分,主人全家移居到自家,她要伺候吃食用具,令主人无忧;主人离世,她要安葬主人,令主人入土;主人遗孤,她要教养,至于长成,为遗孤娶妻。

至此为止,婢女本分已尽,可诸位要知道,这里边有多少艰辛,要用多少真金白银,才能令本分无亏?

我们在故事中看到,程氏遗孤大婚之日,婢女踏上红毯,双膝跪倒,她要拜程氏遗孤及新娘,为什么要拜?不忘自己是婢,安于婢女之分。

譬如皇帝驾崩,对太子岂能不拜?拜太子,等于忠君,不能因为自己贡献太大,就忘了君臣之礼、主婢之分。

所以,婢女在红毯婚台上说自己僭越,因为形势逼迫,她不得不身代母职,对遗孤加以抚养,僭越是僭越主人,是形势所迫,不得已而僭越。

印祖常说:敦伦尽分,伦是伦常,分是本分,读本篇文章可知,尽本分绝非易事,只如故事中的婢女,也不过是尽到婢女本分而已。

尽本分,无私心,因为有私心,很难尽本分。

比如婢女,但凡有私心,她完全可以不养遗孤,就算养,不为他娶妻也能说过去,因为娶妻不得出彩礼吗?

从遗孤在襁褓到长成,中间辛苦、银钱无算,都是婢女一人操持,你说她如何有私心?

也可以这样讲,尽分是儒家之修行,世间法中,尽分二字足可以囊括。

有人说,婢女这样做不傻吗?

我觉得,若用世人观点看,可以说婢女傻,傻是因为不自利但利人,傻是因为不愚痴而有智,当私心减弱,当自利去除,方能理解婢女所为。

我给诸位讲一段某读者发来的留言,与婢女故事大同小异,诸位可以看看:

我父亲13岁时去广州探望姑姑,那时粮食奇缺,饥荒常有,姑姑将一篮大米送给父亲,让父亲带回解困。

父亲无钱坐火船(轮船),只能坐横水渡河,在入口处遇见一生贵人。

此人身材魁梧,浓眉大眼,鼻直口方,年约十七八,他看到父亲手中有米,忙上前小声劝告:此是禁品,并为父亲遮挡米篮。

横水渡后,此人担心父亲米篮被人抢走,欲送父亲回家。

当时,父亲是孩童,瘦弱不堪,而他是练武之人,可以保护父亲。

天降大雨,父亲无伞,他拿出自己雨伞,与父亲共撑,二人步行回家。

途中,二人相谈甚欢,父亲开口欲结拜为兄弟,此人爽快答应,父亲称他为义兄。

十公里路程,义兄将父亲护送到家,并将雨伞送给父亲,自己则冒雨上路,返回原岗。

台风地震过后,家园被毁,一片废墟,母亲打算带我哥、我姐回娘家(那时我未出生),因为太穷,无力重建家园。

义兄从旁人口中得知父亲家园被毁,匆匆赶来,集结一班兄弟,出钱出力,一砖一瓦为我父母重建家园。

我称父亲义兄为伯伯,在我印象里,伯伯为人爽快,开口便笑,虽是一介武夫,而能粗中有细,呵护伯娘,孝顺父母,关爱子女,义气豪情,实乃坚忍丈夫。

今天,我带母亲及女儿探望伯伯,伯伯将近九十岁,虽瘦,而高大有神,记忆力超强。

伯伯案上供观世音,旁边放念佛机,原来伯伯与佛有缘,感恩!

——2023.9.23农历八月初九

西归老人回复:

你讲这些故事,对世道人心大有好处,令尊兄长义薄云天,孟子曰:此之谓大丈夫!

以上是某读者留言,我笔录出来给诸位看,诸位当知,若是私心作祟,断断作不出故事中义兄事来,也作不出婢女事来,必要摒除私心而后可。

有读者说,你为何总讲古代故事,这些无法考据,不知真伪,如何能当真?

现在好了,婢女属清代,说是古代故事没问题,但义兄不是,如今义兄健在,还在修佛,你能不能作到像义兄那样大义凛然、一心为人?

无论古今,理之所在就是义之所在,本分一事,不因时空变换而更改。

若私欲蔽心,纵然生在上古,也定会作出不义之事,必不能安于本分。

若去私心而利人,纵然生在五浊恶世,又岂能作出违背道义之事?

法无正像末,心有正像末,所谓末法,是人心之末法,若人心地归于纯善,各守本分,法当复归于正,即使不达,亦当归于像,何至于末法?

人心既乱,违伦常,逆本分,天道应之以灾变,是故地震、暴雪、瘟疫、洪水相继而出。

不思人心作恶,但忧灾变为害,共抗天灾,天岂能降灾?不过是应之以人心耳!

《左传》云:人弃伦常则妖兴,细细玩味,可知灾变之所由来。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