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正月,湖南净慈迎请云栖寺莲池师讲《圆觉经》,莲池师正月十三到寺,法席很盛,前来闻法的听众达两千余人。
某日,听众中有某僧,是庆安县宣城人,自言:明日午时,我要坐化。
有人听闻后,狐疑不信,告之曰:不要作怪,搅扰听众不安。
某僧未作理睬,交给某乞丐二分银子,让乞丐代他买些干柴,作为明日举火之用。
次日,众人守护某僧到午时,见他未坐化,便纷纷离去。
日头即将偏西,某僧忽然站起身来礼佛,礼拜数十次后,端坐在地,合掌而逝。
停尸三日,某僧颜色鲜好,如生时一般,鼻注尺余。
举火时,无尸气。
这件事,虞长孺兄弟和大众共同目击,千真万确。
西归老人评曰:
这段故事出自《快雪堂漫录》,作者叫冯梦祯,号真实居士,他与紫柏老人、袁了凡等均是好友,彼此熟知。
为什么要讲这段故事?
因为这段故事有数百人目击,发生在众目睽睽之下,而《快雪堂漫录》这本书,只记见闻,不加点评,所以真实性不容置疑,所见所闻,质疑什么?
从这段故事,可以读出很多内容。
明初之时,人口很少,洪武二十六年,全国人口6054万人,不像现在,人口已过14亿。
如此少的人口,你看莲池师讲经时,来了多少听众?两千多人!
现在人口是明初的20多倍,大德讲经,有多少人去听?少得可怜!
有读者告诉我,他去参加超荐会,有一千多人参加,可称之为盛大。
但,你要知道,这是以14亿人作基数,若换作莲池师住世的明初期,再以14亿人作基数,那听众能达到20多万人!
这说明什么?
说明五百年后,法教已经衰微得不成样子了!
参加超荐会,受益很大,得到心灵洗礼,这是极好的事情,但反过来看莲池师举办的法会,有听众听完,直接坐化。
心灵洗礼固然极好,可跟预知时至、泊然而化相比,心灵洗礼又不足论,这说明什么?
说明五百年后,人的根性与明初相比,又下降了很多。
莲池师,他是净土宗师,湖南净慈迎请他讲什么?讲《圆觉经》!
这又说明什么?
说明莲池师通宗通教,他不是只懂净土五经,不是这样,经律论无一不通,无一不精,这才是真实的莲池师。
遍阅《大藏》,行脚参学,莲池师一样没落下,早已明心见性,早已深证三昧,他将多年阅历作总结,劝人归心净土,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弥陀疏钞》。
莲池是八祖,有人读完他作的《弥陀疏钞》,死心塌地持名,再无二想,这个人就是灵峰蕅益,世人称之为九祖。
这段故事,很能策励学人,劝导学人一定要争口气,不要像莲池师讲的那样作个悠悠众人,不要既不懈怠也不精进,须时时刻刻将一句六字洪名挂在心头,不断修持,才能像故事中的某僧一样,预知时至,生死自在。
什么叫争口气?
学有所成,一心不乱,这就是。
净业学人,在亲朋好友眼里是怪人,不吃肉,不喝酒,看上去怪怪的,给亲朋造成了不小的生活影响。
如果你都这样怪了,却不能了断生死,证入三昧,会让亲戚朋友看笑话:你看他,学了半天,到头来也跟世人一样,稀里糊涂死了,哪有什么预知时至,全都是骗人的!
你瞅瞅,若不能学有所成,不能奋发向上争口气,会起反作用,会让人生出诽谤。
所以,我说学人,定要披肝沥胆,学就学出个样儿来,待你净业大功告成之日,没人敢笑话你,没人敢说三道四,因为事实摆在眼前,你能预知时至,能从容不迫交代后事,能离世后颜色鲜好,这是世人做不到的。
世人做不到,你能做到,才能证明你所讲的真实不虚,你这个怪人就不怪了,大有一雪前耻的味道,这叫表法。
如若不然,只是吃素,不肯在心性上用功,不肯精进持名,那临终就会丢人现眼,手忙脚乱,离世后还会遭人议论,成为他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读《西方愿文》,文章中告诉我们:见者闻着,发菩提心。见到瑞相,世人才能发菩提心,若见不到,世人是不肯发的,他会觉得六道其乐融融,不思出离。
只有你成就了,世人见到后,他才会发出离心,这也是最好的表法,是不是这个道理?
我们平常总说信愿行,《西方愿文》里有大愿,可大愿需要实际行动来填充,你得以事实理,落实行动,不能光说不练。光说不练,大愿会成为虚愿。
就像你想考全班第一,全班第一是你的愿望,你有了这个愿望,就得安下心来,脚踏实地刻苦用功,然后你才可能成为全班第一。
不能每天念一句:我要成为全班第一,然后就没事了,打游戏去了,逛街去了,这样下去,哪辈子能成全班第一?
大愿,需要你用事相充实,切愿才能导出实行。愿不切,行就不实,行不实就入不了一心,入不了一心就不能得生,不能得生就会被人看笑话,得理清这种关系。
学人今生只有一件事:发愿得生彼国,老实持名,定善散善导归。
除此之外,再无余事,不是余事不重要,是没有余事,若有,还在为余事费神劳心,就是愿不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