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除内心的无力感?

鹰哥爱写文 2024-12-22 06:23:56

​《整理情绪的力量》作者:有川真由美

​在上一节中,我们学习了整理怨恨、嫉妒和自卑这几种“阴暗情绪”的方法。那么,在这一节中,我们来看看如何用整理情绪的方法来应对内心的“无力感”?

激发内心的张力

在作者看来,在所有情绪之中,最难整理的就是无力感。

所谓无力感,指的是一种浑浑噩噩的生活状态,对生活没有热情、对工作没有动力。人们常说的“总是拿不出干劲”、“提不起精神”、“没心思做事”,这种失去了欲望和动力的状态,反映的就是我们心中的无力感。

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无力感就是“躺平”。这是一种失去内心张力的状态。

在我们没有受到无力感困扰的时候,内心充满了张力。这是因为,此时我们被某种为我们提供动力的东西向前牵引着,内心存在着一种凝聚力。而如果这个东西消失了,或者我们不再相信它,我们的内心就会变得没有依靠,整个人显得空空落落。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找不出自己要做的事情的意义,我们的情绪就会跳出来,告诉我们:“我不要做这件事。”这样一来,我们自然也就做不好眼前的事情,心理状态也会变得疲惫不堪。

时间久了,我们即便还是在做事情,但是心中的情绪始终是矛盾的,属于一种“被迫营业”的状态,对身心健康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那么,怎样才能恢复内心张力、摆脱心中的无力感呢?在书中,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两种具体的方法。

第一种是借助目的、目标,用未来激励现在,通过设定目标找回动力,增强内心的张力。而第二种方法则是先行动起来,通过行动来带动情绪。

这两种方法各有千秋,针对的重点也不相同。第一种方法是改变思考方式的方法,第二种方法则是改变行动方式的方法。无论是改变思考方式还是行动方式,最重要的是要行动起来,让改变发生,促进我们情绪的转化。

而在生活中,这些说法的适用程度对于每个人来说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是思考派,有的人则是行动派。

比如有的人会认为,情绪不会轻易被我们改变。与其等待情绪变好再去行动,不如咬咬牙先去做。在做事的过程中,情绪就会得到整理。这就是典型的行动派做法。

而在更多的时候,大家是综合采用思考和行动的方式,在行动中思考,也用思考来指导行动。

具体而言,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从一些小事出发,激发内心的张力。

比如,我们在早上不想出门时,可以试着比平时更加细致地打扮一下自己。这样一来,我们看上去就会更加精神,出门的动力也就会更足。

再比如,在工作中,没有动力的时候,可以试着从最容易做的事或是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开始,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这样我们在不知不觉间就会专注起来,产生工作的动力。

而工作上的动力,反映的就是我们内心的张力。这种张力只能靠自己激发,而不能指望外界的安排。我们可以在没动力的时候,设置一些比较低的目标,先把它们完成之后,再逐渐地把目标加上去,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间。

同时,我们也可以多想一想,自己的工作可能对别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自己做的事情是不是帮助到了用户,也帮助到了同公司的同事?多想想这些正面的价值,也许我们内心的动力也会更多一些。

最后,在整理无力感的时候,要把自己的格局打开,用整个人生的视野来观察自己,为自己的人生找到清晰的目标和明确的价值,这样我们就更有可能寻找到激发自己内心动力的无限力量。

拒绝拖延

好,那接下来,我们再换个角度,看看无力感会带来什么连带的问题。

在无力感带来的连带问题中,我们最为熟悉的一种就是“拖延症”。家中有孩子的朋友可能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妈妈对孩子说:“赶快写作业,不然睡觉之前做不完了。”而孩子虽然嘴上答应,手上却迟迟不肯动笔。

这里,孩子的表现就是“拖延”。当孩子拖延自己的作业,迟迟不肯去做的时候,反映的恰恰就是他内心之中的无力感,没有动力,自然也就不想行动了。

不仅孩子是这样,大人同样也会拖延。可以说,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拖延的时候。即便我们已经长大成人,也还是想把那些困难和麻烦的事情放到后面再做。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拖延属于一种逃避行为。然而,当我们逃避的时候,其实也并不安心。因为,我们总会在某个时刻想起“那件事情还没做完呢!”这时就算是在休闲娱乐,也没有办法全身心地投入。

而当最后的期限将至,再也不能拖延下去的时候,不情愿做事情的我们,最后不得不面对更大的压力,与时间赛跑,忙得筋疲力尽。

那么,面对拖延的情况,有没有好的方法帮助我们早早地行动起来呢?

对此,作者认为,解决拖延问题最重要的是要转变我们的观念,不能把自己要做的事情想得太难。我们可以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同时,从简单轻松的地方开始,不去想那么多,先行动起来。我们也可以从自己喜欢的工作开始做起,这样做会更容易行动。

我们还可以从手头要做的事情里,挑出两三个最优先的事项,集中精力做这些事,先不去想那些不那么重要的事项。

接下来,我们还可以试着感谢自己,对自己说一句“辛苦了”或是“谢谢”。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奖励”,可以大大缓解我们内心的焦虑。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别人身上学习,模仿那些能干、工作效率高的人。学习他们的做法,同时也用他们的例子来鼓励自己、鞭策自己按时完成自己的事情。

在这些具体的工作方法之外,我们还可以活跃自己的身体,笑一笑、或是唱唱歌、听听音乐,让自己放松下来、得到一个舒服的状态,这样也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己内心的动力,击破困扰自己的无力感。

让一切顺其自然

最后,想要打败无力感、获得幸福生活的动力,我们还要记住一点,那就是:不要太过敏感,让一切顺其自然。

太敏感会导致不安,想要前进,不妨让自己“迟钝”一点。

的确,在生活和工作中,敏感有敏感的好处,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机会、及时应对生活的变化。但是,如果敏感过度,我们的内心就会被塞满太多的东西,让自己喘不过气来。这时,我们前进的力量反而会变弱。

所以,变得迟钝一些,可以帮我们痛快地舍弃不必要的事情,专注在自己人生的主线上。那些不重要的事情,就让它们随风而去。

对于他人的流言蜚语,以及别人对自己的嫉妒、怨恨,也要迟钝一些。不要太过在意这些事情,用“不看、不听、不说”的态度生活,过好自己的精彩人生。

这样尝试一下,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内心越来越充实、前进的力量也越来越充足了。

这也是我们前面所讲的整理情绪的基本原则。

擅长整理情绪的人的特点是把对自己而言必要和不必要的情绪分开,然后再进行选择。这样的人才会达到自己的目标。而不会整理情绪的人,则是情绪的奴隶,不论是怎样的情绪,他们都会完完整整地吸收,然后就变得不知所措、惴惴不安。

所以我们不能做情绪的奴隶,而要努力去做情绪的主人。因为不论我们有怎样的压力、处于何种复杂的人生状态之中,我们其实都可以整理好自己的情绪,让心情焕然一新。

无论是生气还是烦躁、悲伤还是孤独、怨恨还是嫉妒,所有这些负面的情绪都是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主动调整来进行克服的。当我们选择直面这些负面情绪,接受眼前的现实,也就开启了自己的新旅程,开始寻找明亮的希望,以此来点亮自己的人生。

在整理这些负面情绪时,无论情绪的具体原因和表现是怎样的,我们都可以采用“认识情绪、直面情绪、整理情绪”的方法,从认知到行动,针对自己的情绪问题拿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并不是要消灭自己的不良情绪,而是为它们找到一个合理的位置,让它们不至于影响我们的生活,让一切顺其自然、更加顺利。

当我们带着微笑一步步地走上自己的道路,就能发现,愤怒、哭泣、消沉,都是我们活着的证据。能从逆境中重新站起来的过程,也会给我们今后的生活带来力量。

另外,只要我们能从负面的情绪中得到经验和启示,并把它们转化为自身的能量,让自己拥有了掌控生活方向的能力时,我们也就真正成为了理想中的自己。

0 阅读:2

鹰哥爱写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