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车水马龙间,网约车穿行在大街小巷里,已然成为现代都市交通网络不可或缺的关键脉络。然而,在这看似繁华热闹的场景下,有些网约车平台对于司机的剥削,简直是敲骨吸髓!
严苛到近乎苛刻的服务规则,稍有不慎就让司机面临罚款、扣分乃至暂停接单的处罚,而平台却鲜少考虑实际路况等不可控因素带来的影响,一切的损失都是由司机来承担。
网约车市场常见的主流平台
而一些平台又以复杂精细且偏向自身的抽成规则,悄无声息地剥夺司机们的劳动成果,因而每完成一单看似可观的行程费用,在经过平台层层克扣后,落入司机口袋的竟所剩无几。
阴阳订单与“臭车”背后:平台抽成黑幕下的司机困境今年1月,在上海开网约车的曹师傅遇到了这样的一桩怪事。一位乘客打车,订单结束之后,付给曹师傅140.13元,但是曹师傅手机显示只收到了116.92元,中间20多块居然不翼而飞。
那是被平台抽成了吗?也不是,因为账单上白纸黑字写明的抽成比例是25.76%,曹师傅最后到手的钱是86.79元,等于平台是从这116.92的基础之上抽成的。那这少的20多块跑哪去了,飞了吗?
于是曹师傅就怀疑,他接到的订单可能是转卖过来的阴阳订单!什么意思?很多头部平台在某些高峰时刻,会把暂时处理不完的订单转卖给小平台,由小平台的司机接单,然后从中收取一笔“手续费”。
网约车阴阳订单
这听上去是没什么问题,商业模式也合法,但是在“手续费”到底抽多少的问题上,却是大有讲究。
因为经过交通部的确认,行业内约定俗成的平台抽成比例不应该超过30%。而曹师傅的这一单订单,如果以乘客实付的140.13元来计算,平台的整体抽成比例竟然高达38%,这就不符合行业规则。
所以必须拟一个“阴阳订单”让司机察觉不出来。而抽38%可能都算少的,有媒体就报道,有的阴阳订单居然能够抽成接近50%,几乎一半的钱都交给各个平台了。所以司机们纷纷叹气:“我们开网约车是为了养家,现在平台赚得盆满钵满,我一家老小反倒快养不活了。”
而另一件事是,一位博主发布了一段“有味道”的视频,说自己打了一辆“臭车”:开窗户冷,关窗户臭,头油味+皮革味+汽油味混在一块,再用暖气一烘,那个酸爽直冲天灵盖。
这个话题很快冲上了热搜,不少人留言吐槽:“十辆车里九个臭”、“打个车像钻进了司机的被窝一样”。某些平台坐不住了,连夜道歉,并且表示要出台奖惩机制,整治网约车司机的卫生问题。
2024年某平台乘客投票——迫切希望提供“拉黑异味车”的功能
一边是网约车司机被平台敲碎吸血,另外一边是网约车打到“臭车”的概率越来越高。两件事情,一个看似是利益分配问题,一个看似是个人卫生问题,毫不相干。但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僧多粥少:网约车市场的内卷真相从2020年底到2023年底,全国发放的网约车驾驶员证从254.5万本暴增到了633.4万本。三年时间,开网约车的司机人数增长了接近150%。
那坐网约车的用户又增加了多少呢?2020年底是3.65亿人,2023年是5.28亿,三年增长了44.6%,等于坐车的人数增长赶不上开车的人数增长。
买方市场之下,各大平台为了抢订单,当然会压低价格,成本自然是由司机来买单了。那网约车司机们怎么办?只能加班加点,拉长工作时间,赚钱养家,但是真的养家都困难了。
2020-2023年中国网约车驾驶员证、网约车运输证及同比增速
以合肥为例,官方统计,今年1月到11月,网约车日均接单量是11.5单,空驶率高达45%。在10万名从业者当中,八成人的日流水不超过300块。这什么概念呢?我们来算笔账。
假设一名网约车司机一个月干26天,一天顶格算300块,一个月就是7800块。他运气爆棚,单单抽成都只有30%,那么一个月到手5460块,还有杂七杂八各种油费、电费、保养费,最后能赚个5000块都是奢望,这还是建立在他的车是自己的情况之下。
那么就算一个月挣5000,在合肥又是什么水平呢?根据数据,2023年合肥私营企业员工的平均年薪64810块,平均到12个月就是5400块一个月。这就意味着,网约车司机一天辛苦十几个小时,赚得不如普通打工人。
而去年合肥人均消费支出是多少呢?30592块,平均一个月就是2549块。开网约车又以中年男性居多,那么用剩下的一两千块钱去养老婆孩子,多吗?够吗?如果有的选,谁不愿意把车搞干净些呢?
但现实是,很多网约车司机手停口停,为了多跑几单,恨不得吃喝全住在车上了,就更别指望他们会花费时间搞卫生了。所以现在的网约车行业到底是什么情况?一句话,蛋糕做大的速度赶不上分蛋糕人数的增长,而掌握分蛋糕权利的平台还贪得无厌。
治本对策:公平分配机制的呼唤曾经,网约车的兴起为出行领域注入一股新风,许多怀揣着改善生活梦想的人涌入这一行业,想要多赚些钱。而在多重压力和市场的重重波澜下,如今的网约车司机们的生存状态越发艰难,那些往日里接单接到手软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
有人说,这是大环境的问题,造成司机增加所以卷起来了。但是上一年同期还在亏损的某平台,今年直接扭亏为盈,第三季度的运营利润是9.14亿元!已经成为了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网约车平台,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真的还要再追求利润的增长吗?
网约车平台国内出行日均单量创新高
难道平台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方式,就是惩罚超负荷工作而无暇顾其卫生的网约车司机吗?凡事不能如此简单一刀切,订单被转卖、司机的工资被克扣和“臭车”变多,这些事情的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平台与司机之间的利益分配失衡的问题。
单方面惩罚司机,不管用什么依据什么手段,完全是治标不治本,反而平台又多了一个可以名正言顺“罚款吸血”的理由。
身为消费者,当我们目睹网约车司机的某些不尽人意之举时,不假思索地口诛笔伐、施加道德批判,实则毫无意义。毕竟在生活的重压之下,大家都在各自的困境里奋力挣扎,司机们也不过是为了谋一份生计,多挣几个辛苦钱罢了。
我们与其执着于指责,不如把目光投向问题背后那些“闷声发大财”的真正获益者——网约车平台方。思考他们究竟以怎样的商业算盘,在这场网约车出行博弈中赚得盆满钵满?
网约车市场平台
司机们每日风里来雨里去,可到手的收入却常常不尽如人意。切实守护司机们的合法权益不被平台肆意践踏,绝不能沦为一句空洞的口号,这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监督。
而从根源上看,精心构思、合理设计一套公平公正的分配机制,让付出与回报成正比,让司机劳有所得,或许才是打破僵局、化解这一难题的核心要害,唯有如此,网约车行业方能驶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
文本来源:@楠哥有才气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