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日元汇率暴跌至谷底,日本股市却一片向好,日经225指数一度冲至历史最高。货币常被视为一国武力值的彰显,股市宛如经济晴雨表,如此相悖景象下,日本经济现状究竟如何?
暴跌日元下的飙升日经先看股市大涨缘由。回顾日经225指数自1985年初至2024年3月走势,1989年经济泡沫破灭后,股市一路狂跌至2003年。
随着银行和企业坏账问题逐步解决,再加上宽松货币政策助力,日经指数迎来涨幅。但2008年金融危机又让股市受挫。
2012年,日本祭出 “三支箭” 政策:一是激进货币宽松,如实行负利率,央行印钞买国债,增加货币供应;二是灵活财政政策,加大公共工程、基础设施支出;三是结构性改革,鼓励私营部门投资创新、改善企业治理、引进国外技术人力等。在这些举措下,股市上扬,被称为 “安倍经济学”。
从公司层面看,近20年日经225指数成分股净利率从2012年的2.2%升至2021年的8.7%,显示企业盈利能力增强。
同时宽松货币政策推高上市公司估值。2022年后东京交易所主导改革,企业更注重盈利能力、长期回报率与估值提升。巴菲特加码日本股市,众多国际投资者跟风涌入。
此外,日元贬值提升出口企业盈利能力,多因素促使日经指数飙升新高。
繁华股市背后的民众挣扎股市创新高并不意味着日本走出 “失去的三十年”。看GDP、工资与物价,股市虽猛涨,日本GDP却在每年1%甚至更低增速徘徊,30年前人均GDP达4万美元,如今仍停滞于此。多数日本人工资与30年前相比变化不大,近期日元贬值还抬高物价,增加生活成本。若问日本人生活是否变好,答案大概率是否定的,普通民众仍深陷 “失去的30年”。
为何如此?直接原因是家庭消费收缩致内需低迷。股市背后企业盈利多靠海外市场,获利却未同步传导至员工薪水。而且日本放水资金大量涌入金融市场,实体经济却资金匮乏,形成金融市场通胀、实体经济通缩反差,股市涨跌与多数普通人关系不大,仅股民赚钱,只是金融向实体传导的小支流。
大前研一在《低欲望社会》中从社会文化角度剖析,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年轻一代面临就业与生活重压,长期经济停滞使努力难有回报,加上阶层固化、终身雇佣制,人们奋斗意愿丧失,奉行极简主义,社会陷入低欲望状态。而消费是经济增长本质,低欲望导致投资与消费不振,经济萎靡,还引发年轻人不结婚、不生育,社会少子化、老龄化严重,消费需求减少,劳动人口缺失,这一问题在多国出现,几乎不可逆。
经济模式桎梏下的增长难题经济学家辜朝明在《被追赶的经济体》里从宏观经济视角指出,许多发达经济体有陷入低增长、低通胀 “日本化” 倾向,这是经济模式问题。
他将经济体工业进程分三阶段:城市化阶段,如工业革命时欧洲,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工厂低成本雇工,经济快速发展;成熟经济阶段,劳动力稀缺,工人议价、工资上涨,消费与投资提升,如二战后美国;被追赶的经济体阶段,劳动力成本高,低附加值生产环节外移,后发国家追赶,国民收入停滞,如90年代后的日本,中国成 “世界工厂”,如今又向东南亚转移。
发达经济体要想持续增长,须转型升级,发展先进科技、新质生产力,历史上诸多科技创新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当下先进科技中心不在日本,所以它未走出困境,还可能更久滞留。
日本经济极为复杂矛盾:日元崩盘,股市飙升,贸易逆差,企业赚钱,GDP停滞,工资不涨,房价新高。虽经济停滞,但民众生活保障高,企业缺人工作好找。日本在产业创新上并非一败涂地,过去20年从贸易立国转向对外投资立国,海外资产增长,是 “狡兔三窟” 策略。
虽有日本名义GDP被德国反超降至世界第四的说法,但仍是四强格局。如今日本既有深厚技术底蕴、全球化布局,又面临国内产业空心化、产业创新滞后问题。其经济好坏难用一词概括,过往经历是工业化、全球化与时代的镜子,值得借鉴。
【文本来源@阿泰(阿Test正经比比)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