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诺森三世被誉为史上最强教皇,他在位期间,教皇的权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几乎形成了一个以教皇为领袖的普世基督教王国。那么,英诺森三世靠什么手段取得如此成就的呢?
2、首先是困扰罗马教会多年的教皇选举办法得到了改进。自从公元1059年尼古拉二世规定教皇由枢机主教选举产生之后,经常出现两个教皇,因为枢机主教如果分成两派的话,他们会选出各自中意的教皇。这就催生了罗马教廷的派系斗争。
3、其中,一派被称为格列高利派,主张借助诺曼人的力量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对抗。格列高利派因为亲诺曼人,所以在罗马人中不受待见,但它的优势在于与克吕尼、西多会这些教会复兴运动的大本营(主要在法国和西班牙的修道院)有紧密联系,这是它的基本盘。然而,这一派的教皇经常被赶出罗马,这让他们的威信大受影响。
4、为了遏制这种派系斗争,公元1179年,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制定了新的《教皇选举法》,规定教皇须经枢机主教2/3以上的人赞成才能当选。这一规定有效地减少了派系斗争的影响,因为要达到2/3的多数票,必须有更广泛的共识。这一变革为后来的教皇英诺森三世的大权独揽奠定了基础,使得教皇权力进一步集中和巩固。
5、其次,是英诺森的个人能力。英诺森当选时只有37岁,年富力强。他是贵族出身,受过非常好的教育,尤其精通法学,而且口才也非常了得。
6、第三,是理论建构。从格列高利七世开始,教会就系统性地主张教皇高于王权,并提出了教皇高于皇帝和国王的理论。格列高利七世虽然声称教皇高于王权,但并没有提供详细的理论依据。到了十二世纪中叶,教皇尤金三世在位期间,教会的学者们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即“两把剑”理论。
7、“两把剑”理论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路加福音》中的一句经文:“主啊,请看,这里有两把剑。耶稣说,够了。”传统解释认为,这两把剑分别代表世俗统治者和教皇的权力:物质之剑在世俗统治者手中,用于征服;属灵之剑在教皇手中,用于评判世俗统治者的行为。格列高利七世也认同这种解释,认为教会有责任和特权匡正世俗强权者的行为。
8、然而,在尤金三世在位期间,教会的理论家们对“两把剑”做了新的诠释。他们认为,两把剑都属于教皇,而不是一把属于国王,一把属于教会。如果是一人一把,耶稣的回答应该是“多了”,而不是“够了”。因此,他们主张教皇不仅拥有属灵之剑,还拥有物质之剑,能够领导十字军东征,世俗君王只是教皇的手下部将。
9、此外,尤金三世还提出了“钥匙说”,声称基督把天堂的钥匙、世俗帝国和圣事帝国的钥匙都交给了圣彼得。以前圣彼得只有一把开天堂大门的钥匙,但尤金三世认为圣彼得有三把钥匙,象征着教皇对整个世界的统治权。
10、这种理论建构使得教皇的权力进一步提升,教皇不仅是教会的领袖,还被视为世俗君王的上级,有权罢免皇帝。这种权力关系的变化,使得皇帝从教会的保护者变成了教皇的附庸。
11、如此,英诺森三世不仅自称是“使徒彼得的代言人”,更大胆地自称为“上帝的代言人”,并宣称自己“低于上帝但高于人”,可以审判众人而不受任何人的审判。这种自我定位极大地提升了教皇的权威。
12、第四,是教会内部的中央集权。教会在中世纪的中央集权化过程中,首先是教会复兴运动中,克吕尼修道院起到了重要作用。克吕尼修道院每年向教皇缴纳象征性的献金,这不仅是经济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政治上的表态,表明修道院直接隶属于教皇,而非地方主教。这种做法引发了其他修道院的效仿,教皇借此加强了对地方教会的控制,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发展。
13、 在克吕尼修道院之后,西多会和托钵僧团体(如方济各会和多明我会)相继出现。西多会最初以严格的圣贫生活著称,但随着影响力的扩大,修士们也开始追求物质享受。托钵僧团体则以乞讨为生,强调贫穷和简朴生活。方济各和多明我这两个团体的重要性在于,他们活动于城市中,填补了教皇在城镇控制上的空白。教皇通过扶持这些团体,加强了对城市的控制,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
14、英诺森三世在位期间(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是罗马教会中央集权的巅峰时期。随着欧洲人口的增长和城镇化率的提高,教皇通过扶持托钵僧团体和军事化修士团体(如圣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条顿骑士团),实现了对更多地区的控制。1215年,英诺森三世召开第四次拉特兰大公会议,展示了教皇权力的极致。在会议上,各地主教几乎没有发言权,完全听从英诺森三世的指挥,显示出教皇对教会的绝对控制。
15、第五,是在英诺森三世的领导下,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虽然未能攻下耶路撒冷,但却意外地攻克了君士坦丁堡。这一事件使得东西方教会在分裂半个世纪后再一次归于一统,英诺森三世因此任命了一个君士坦丁大牧首,并宣称在他任内实现了教会的统一,这极大地提升了他的声望。
16、第六,是英诺森三世善于利用教会的惩戒手段和外交策略来巩固和扩大教会的权力。他通过开除教籍等手段来惩罚不服从的君主,使他们失去民众的支持。同时,他巧妙地利用国与国、皇帝与诸侯之间的矛盾,坐收渔翁之利。
17、在英诺森三世的影响下,西西里、英格兰、阿拉贡、波兰、匈牙利、葡萄牙和保加利亚等国家的君主都承认教皇是他们的宗主。这意味着这些国家在名义上都处于教皇的统治之下,教皇的权威得到了广泛的承认和尊重。
18、英诺森三世通过强硬的手段使得法兰西和德意志的王权也不得不屈服。例如,当法国国王与妻子发生婚姻问题时,英诺森三世禁止全法国举行圣礼,迫使国王妥协。此外,他还废黜了不听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四世,并轻松地更换了皇帝,这显示了他对世俗权力的巨大影响力。
19、第七,是宗教裁判所。宗教裁判所主要由多明我会和方济各会的修士担任裁判官。其主要职责是审判和惩治被认为是异端的人士。由于宗教裁判所的设立和运作方式,多明我修士们因此获得了“教皇恶犬”的称号。
20、宗教裁判所的设立极大地强化了教皇的权力,因为它不仅是一个宗教机构,还具有很强的政治和司法功能。通过宗教裁判所,教皇可以直接打击和控制异端分子,维护教会的纯洁性和权威性。这种权力集中和对异端的严厉打击,使得教皇在中世纪的欧洲拥有了极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