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发明怎样的“爱”
1、如果我们将《生命的奖赏之书》不仅视为文学作品,还将其视为中世纪情感样式的范本。通过这种视角,我们不仅能理解书的内容和表达特征,还能深入认识一种特殊的“爱”的情感性质及其作用特征,即“痴迷”(infatuation)。
2、这种情感起源于早期基督教时代,并在中世纪成为一种标志性的情感形式。大约在12世纪,它从宗教情感转变为世俗情感,成为后人崇尚的“浪漫之爱”模式。因此,文化心理研究者指出,今天人们所说的“爱”实际上是在12世纪才被发明的。
3、今天人们所说的“爱”(或“爱情”)基本上都与寻求伴侣或婚姻有关。很少有人会愿意在没有对伴侣产生爱的感觉的情况下结婚。爱是使一对男女在一起生活的主要原因,而缺乏爱则会使他们分离,或使他们的结合显得“庸俗”。然而,这只是现代人心目中的“爱”,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段里并非如此,甚至可以说,“爱”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
4、从古希腊开始,婚姻的同意权主要由新娘的父亲掌握,新娘本人没有发言权。父亲会考虑与富有或有名望的家庭联姻以获取利益。汉斯·利奇德在《古希腊风化史》中指出,希腊人的订婚更注重家庭背景和嫁妆,而非个人品质。即使嫁妆不丰厚,女方家庭也会尽力提供与男方家境相匹配的嫁妆。
5、在古代希腊和罗马,婚姻观念与现代不同。例如,普劳图斯的喜剧《奥卢拉利亚》中,欧克利俄不愿将女儿嫁给富有的迈戈多勒斯,因为他担心自己作为穷人会在这种婚姻中受到压迫和嘲笑。这表明,即使在穷人中,婚姻也讲究门当户对,爱情在婚姻中的地位并不重要。
6、在中世纪,天主教会将婚姻视为一种圣事,并通过教会仪式给予配偶祝福,认为这可以将肉体之爱转化为精神之爱。由于真爱被视为宗教婚礼的结果,因此婚前是否有感情并不被认为是必要的。爱情被认为是在婚姻中产生的,因此婚前的感情状态并不重要。
7、在11世纪末至12世纪,法国南部的诗人发明了“宫廷爱情”,这一概念使爱情成为男女关系中的重要主题。宫廷爱情虽然具有革命性,但并不违背教堂婚姻及其圣礼。在这种观念下,真正的爱情仅存在于贞洁的形式中,与婚姻无关,婚姻只是对身体和普通爱情的美化和神圣化。
8、丹尼斯·德·鲁格蒙特在其著作《西方世界的爱》中指出,贵族夫人的骑士式爱情主要象征人类的精神和天使的部分,即真正的自我。12世纪的骑士浪漫故事,如《特里斯坦和伊索尔特》,反映了人在征服自己灵魂方面的冒险。
9、然而,这些早期小说的深刻含义逐渐被淡化,爱情的神话被泛化,爱成为任何时候都应该被满足的要求。现代的离婚统计数字反映了这一无处不在的神话的后果,爱已成为一种感情暴政,每个人都声称有权获得类似于电影和小说中的爱情,但这只是爱情神话的苍白反映,其意义已经丧失。人们生活在对完美爱情的怀念中,但美好的、“幸福生活”式的爱情总是不断地与我们擦肩而过。
10、在中世纪早期,基督教情感中的“爱”主要以上帝为对象,强调“彻底”和“绝对”的爱,这与古希腊和罗马人对情感应有节制的观点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上帝的绝对爱要求爱得不彻底就是彻底不爱,爱得不绝对就是绝对不爱,这种思维方式影响了后世对“爱”“忠诚”“崇敬”“信仰”等观念的理解。
11、到了12世纪,基督教的“爱”开始向世俗世界转变,但其价值观并未改变,而是延续下来。泰勒指出,基督教信徒被要求浪漫地和彻底地放弃,这种无限上帝之爱的原则也影响了世俗的爱,使其超越了希腊“凡事勿过度”的规则,主张绝对的善没有限度。这种“无限热爱”的理念渗透到中世纪的世俗文学作品中,塑造了中世纪的传奇和诗歌。
12、以今天的视角来看,这可能是爱向人性化转变的一个阶段,其中上帝之爱与世俗爱情紧密联系在一起。许多中世纪女性感受到对精神新郎的强烈爱情,这种精神感情往往会转变为对某个世俗男子的爱。同样,基督教中的圣处女崇拜和激情奉献也可以转换成男性对纯洁女性的爱慕。
13、在不同的时代和文化中,爱情的表现和理解方式各不相同。中世纪晚期,基督教对爱的理解发生了转变,从对父神的专注转向对基督徒人性的新关注,鼓励个人与上帝建立情感关系。浪漫的爱情成为个人自我实现的一种情感理由,尤其是在贵族和宫廷文化中,这种爱情得到了文学的广泛表达。
14、希尔德加德的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情感转变,她表达了一种绝对而彻底的基督教之爱,这种爱以上帝为对象,但具有溢出效应,影响宗教团体之外的社会。她的语言特色是感情澎湃,使用浓烈的用词和煽情的修辞手法,这种语言风格与痴迷之爱相匹配。
15、《生命的奖赏之书》通过寓言式的语言描绘幻觉中的景象,赞美了受祝福的众灵的统一联盟,并严厉谴责懒惰。这种亢奋的语言与特定的精神状态和生存方式紧密相关,中世纪的修道院生活方式是维持这种精神状态的典型环境。尽管这种生活方式在现代社会已不复存在,但它可能在其他环境中被重新创造和维持。
16、现代社会中也可能存在类似于中世纪的生活方式,以乔治·奥威尔的《1984》描述的一个充满政治亢奋和监视的社会为例。在这个社会中,人们也使用一种与他们仇恨和暴力精神状态一致的亢奋语言,他们每天高呼口号,举行忠诚和崇拜的仪式。尽管存在男女之情,但始终受到“老大哥”的监视。
17、相比之下,中世纪的僧侣和修女专注于自己的修行,并没有监督他人的任务。在他们看来,两性之间的激情之爱主要是欲望,但在婚姻的纽带之内,欲望并不是致命的罪恶;当然,处女之身状态是最好的。他们认为婚姻内的欲望不是致命的罪恶,而修道院的“基督新娘”之爱可能为其他爱提供新的灵感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