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坵村老墙斑驳,但就是在这个村落里,曾走出若干风云人物

宏爽玩转旅游 2025-01-21 05:21:01

距临海市区30公里的羊岩山东麓,有一个孔坵村,这里四面环山,风景如画,是个避世不出的好地方。

孔坵,古名陇洲,据《临海陇州章氏宗谱》载:明末“天下大乱,为避战乱,处士海游人章廷可携六子入山,惟恐不深,寻台陇洲结庐而居。”可见章氏先祖在此建村定居,正是看中了这里幽深僻静,远离乱世。

所谓“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章家人暂时的隐居山林,不过是战乱时不得已的选择,待到天下安定,章氏子孙仍要走出山林,到更广阔的世界去谋求出路。

大概就是怀着这样的信念,章廷可带族人迁入此地后,“举世不闻,以耕以稼,克勤克俭,秉承遗训,教子育后。”清初,该村开始出现私塾,其中,育英家塾和登祥家塾曾在临海东乡一带名噪一时,培养出不少文人。此后孔坵一直崇文重教,人才辈出,被誉为“临海东乡文化第一村”。

村落中,老墙斑驳,墙头长草,木门也染上了烟熏般的颜色,你很难想象,就是在这看起来破败沧桑的村落里,曾经走出了多少风云人物。

清道光年间,孔坵村出了第一个文人太学士章业培,他创办了“宝书义塾”“鼎新义塾”,聘名士任教,附近郡县不断有学子前来求学。清咸丰年间,宁波籍子弟章鋆高中壬子科状元,一时风头无两。

光绪三十年(1904),义塾改为新式学堂,更名“宝新初等小学堂”。民国二十二年(1933)新建校舍七间,依附宗祠边,因“历年来颇有得法,为教育界赞许”,相关部门颁发了匾额嘉许。

宝新学校培养了不少人才,民国期间,在各地任要职的就有10余人。其中有曾为复旦大学教授,抗战爆发后投笔从戎,任29军军法处处长的章升平。他与台州籍名将陈安宝并肩抗日,为后人所敬仰。其它还有陆军少将章宏戌、章宏量等人,这些都曾是宝新小学的学生。

村中至今还保留着的宝新学校的旧址,就在章氏祠堂东面。现在已经改建成了孔坵村文化礼堂,陈列着村落曾经的荣耀。

孔坵村中,清至民国时期的古院落随处可见,这些传统民居依山而建,连片成群,虽久经风霜却保存完好。百岁路上,曾经的南货店、杂货店、中药铺等店铺,门面还在,只是没了做生意的人,如果不是有文字记载,游人很难想象,一处偏远山村,民国时竟是临海东北山区的商贸中心。

时过境迁,那个辉煌时代的终究是远去了,就连宗谱中记载的古“陇洲八景”,也不能尽数寻得,只余古桥下的淙淙流水,经年未改。

【陈少非作品/《依山临海三五》】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