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森克虏伯裁员1800人;网友:“德系供应链,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翱皓谈文化 2025-03-23 15:11:01

因汽车业务疲软,德国工业巨头蒂森克虏伯将裁员1800人!

失业君小编 | 文网络 | 图

近日,蒂森克虏伯公司正式对外公布了其针对汽车技术部门的裁员计划,这一决定是基于汽车行业长期低迷的现状而作出的。根据计划,公司将削减1800个岗位,这一数字相当于该部门3.1万名员工总数的5.8%,裁员的重点将放在汽车零部件供应业务领域。同时,为了应对销量持续下滑的挑战,蒂森克虏伯还决定暂停高薪职位的招聘,并削减对汽车相关领域的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裁员行动并非蒂森克虏伯首次进行战略性调整。早在2024年11月,公司就已经在钢铁部门实施了大规模的裁员计划,裁员人数高达1.1万人。这一举措是受到产能过剩和亚洲廉价进口产品冲击的直接影响,钢铁部门计划在接下来的六年内裁员41%,并通过外包、业务转移等多种方式优化内部结构,以提高竞争力。

鉴于“全球汽车行业面临的持续严峻市场挑战”,蒂森克虏伯还决定暂停招聘活动,特别是针对高薪职位的招募。同时,为了应对预期中的汽车销量下滑,公司还将减少在汽车相关领域的投资。

蒂森克虏伯公司预测,此次裁员及投资缩减举措将为公司节省超过1.5亿欧元的成本。蒂森克虏伯董事会成员Volkmar Dinstuhl表示,由于汽车产量持续低迷,加之美国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公司不得不采取紧缩措施以应对当前严峻的市场环境。这些措施旨在确保公司在面对行业挑战时能够保持稳健的财务状况,并为未来的转型和发展奠定基础。

失业君小编分析认为,蒂森克虏伯的裁员行动实际上映射出了德国整个汽车产业链所面临的深刻危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审视:

①市场需求疲软与转型升级受阻的困境:随着电动汽车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放缓,以及传统燃油车市场的不断萎缩,这一趋势直接导致了汽车制造商及其供应商所接收到的订单量显著下滑。以奥迪、大众等为代表的知名车企已经相继宣布了大规模的裁员计划,累计裁员人数高达数万。更为严峻的是,整个欧洲汽车行业在2024年的裁员计划总数已经超过了5万人,这进一步凸显了市场需求的疲软与转型升级所面临的巨大阻力。

②成本与竞争压力的双重挤压:在德国汽车供应链中,企业还面临着能源价格上涨、美国关税政策的潜在威胁以及亚洲低价产品的激烈竞争等多重压力。这些因素共同作用,进一步加剧了德国汽车企业的盈利困境。例如,博世公司在2024年宣布了全球范围内的裁员计划,裁员人数达到了5500人;而舍弗勒公司则不得不关闭了两家位于欧洲的工厂,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市场环境。

③政策导向与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在绿色转型的大背景下,德国汽车产业链上的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投资需求。然而,由于传统业务收入的不断下滑,这些企业普遍面临着资金链紧张的问题。蒂森克虏伯公司虽然制定了推进氢能直接还原厂等绿色钢铁项目的计划,但高达30亿欧元的投资却因成本上升而面临严格的审查。这一现状充分说明了政策导向与技术变革在推动德国汽车产业链转型升级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根据蒂森克虏伯集团2023-2024财年年度报告,该集团总销售额下滑7%,降至350亿欧元,并录得了14.5亿欧元的净亏损。其中,钢铁部门销售额同比大幅下跌13%,至107亿欧元,成为拖累集团整体业绩的主要因素。尽管汽车技术部门的具体数据未单独披露,但受整车厂需求疲软的影响,该部门业务同样出现了明显的收缩。

自2020年以172亿欧元的价格出售电梯业务以来,蒂森克虏伯持续推进其分拆计划。例如,该集团将汽车系统工程部门独立出来,成为一个全新的业务单元,并计划通过外包或出售的方式,进一步精简部分业务。此外,蒂森克虏伯还制定了到2030年用直接还原厂全面取代传统高炉的战略目标,旨在年产220万吨低碳钢材。然而,这一转型计划不仅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还面临着技术可行性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挑战。为了提升竞争力,蒂森克虏伯还计划通过裁员、外包和行政精简等措施,每年降低10%的人员成本。

蒂森克虏伯的裁员计划将在短期内对德国就业市场,尤其是汽车产业密集地区造成一定的压力。但从长远来看,这一结构调整反映了传统工业巨头在产业变革中的无奈选择——通过“断臂求生”的方式,为企业的转型腾出空间。

作为大众、奥迪等车企的核心供应商,蒂森克虏伯的收缩可能会进一步削弱德国汽车供应链的稳定性,从而迫使下游企业加速推进本土化或多元化采购策略。

此外,蒂森克虏伯的困境也为全球制造业敲响了警钟:那些过度依赖单一行业或传统技术的企业,必须提前布局多元化与技术创新。如果蒂森克虏伯的绿色钢铁战略能够成功实施,那么它将成为高碳行业转型的典范;反之,如果失败,则可能加剧欧洲工业竞争力的下滑。

综上所述,蒂森克虏伯的裁员不仅是企业自救的无奈之举,更是德国工业在全球化竞争与绿色转型双重压力下挣扎的缩影。未来,蒂森克虏伯能否在成本控制与技术创新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点,将决定这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工业巨头能否在“工业4.0”时代焕发新生。而德国汽车行业的命运,也将对全球制造业格局的演变产生深远的影响。

网友热议

@RockyLee(IP苏):

看来蒂森克虏伯也要瘦身过冬了,汽车行业这波寒流真是全球性的啊……

@Watts2001(IP苏):

德系车供应链,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小月酿Quintin(IP沪):

受累于BBA,蒂森克虏伯找宝马奥迪奔驰大众说理去。

@北极狐裔(IP皖):

它汽车科技业务第一季度的订单量下降了12%,销售额下降了10%。难啊。

@余承西996(IPHK):

各种业务线低迷裁员,蒂森克虏伯会重启大炮业务吗?

@走着走着还就散了(IPHK):

“克虏伯”作为公司的中译名,霸气十足,意指“克制敌人,威名显赫”的企业,但衰落起来更教人唏嘘。

最后一条,行业困境!

0 阅读:300

翱皓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