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天池记》孙觌散文名篇·之三

安荷评书法 2024-09-02 22:16:45

原创2024-04-07 06:36·三近居士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孙觌在游历华山天池,回忆起隐居太湖马迹山二十多年的酸甜苦辣都涌上笔端。

首先要说明,这苏州华山,不是陕西那华山。名字虽同,但其中地理方位大相径庭。莫要试图将苏州的华山与西岳华山联系或对比,就如同苏州与西安又如何同日而语呢?虽然华山比不上西岳挺拔,海拔仅超出点西岳的零头,但“山不在高”,无碍世人给予华山与西岳比肩的荣光。

老子在《枕中记》中向世人竭力推荐:“吴西界有华山可以度难”,甚至作品中不止一次出现了华山的影子。而后,文人雅士、帝王卿相纷至沓来,来者不愿离开,于是决心隐居于此,一生与山同在,华山进入全盛时代。

天池华山,一山二名,西曰天池东曰华山。因山巅有巨岩矗立,形似盛开莲花,故称莲花峰。“华山”相通,华山亦称花山。唐代陆广微撰写《吴地记》载:“晋太康二年,生千叶石莲花,故名”。可知山名由来已久。

孙觌在八十一岁耄耋之年写下《华山天池记》,云:“东坡先生尝语云龙山人张天日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世传桃花源在人境中父所芸游而武陵太守问途而不获,草堂移文勤俗之驾折轮埽轨而不得至焉。盖岩穴之胜在天壤间非若仙山佛图,有弱水流沙万里之隔而云物遮藏,鬼神护惟幽柄绝俗通世之土之所独得星将相王公之贵。金钱可以编马埒明珠可以照车乘而一丘一壑则不可擅而有也。

余家晋陵与吴门接,填鸡犬相闻牛羊之牧相交,果菜五谷之垄相入也。故舟车所至所及自城长洲县山神运之殿云岩虎距之丘西子响级廊,吴王试剑石不观松江笠泽鲈之乡,洞庭林屋橘之林,不游山中草木鱼鸟往往知名,与夫仙翁释子渔樵隐逸亦如旧识,独不知有华山天池者,按图经山距吴县西六十里,由絶岭而上有大池。

晋太康中芸产千叶莲花,华山得名自兹始,而榛蒙翳道险绝樵所不至。郡人张君一日过其下顾见兹山翘然,特出衆峰之右,日是必有异乃聚工徒,奥草翦恶木刳朽坏而石然疏泪汝而鸣湍锵而升高,而视鸟背临深而观鱼乐风雨之晨雪月之タ俯仰百变争効于左右。于是买产置屋引水环之莳松桧植蒲荷颖菊玩宿中之英,种梅爱雪中之色垂而清流不能求获交碁,而度长日不能求胜或命舟或策杖适意则行兴尽,则止无忧于其心,无责于其身,盖无往而不自得焉。宜乎南面之乐无以易此也。

张君始作横卷,命画工图其迹又自文以传于世。山容水色了了如在人目中矣,昔柳子在永州山水佳絶处而得溪居之具,后志西山之怪特以为向始游游于是始也。余虽矣,欲ト日泛轻舟从张君历览华山天池之奇,底几得所末始游者,绍兴岁次辛已十月日晋陵孙某记。”见《鸿庆居士文集》卷三七。

这是回忆孙觌自己在隐居时的散文,该文中“辛巳,华山天池,宜乎南面……”可知,该记作于此年。开篇发表议论,孙觌引 “知遇之恩”的东坡先生之言:“子知隐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表达隐者独得之乐。美名的的桃花源,虽在人间,但难觅。吴越名山胜景,风物美景,悉览无余,而“独不知有华山天池者”。孙觌开篇就发了一通议论,是为铺垫,以点出华山天池的处所:距吴县西六十里,由绝岭而上,有大池,晋太康中,尝产千叶莲花,始得名“。

这里的景致,多么令人心驰神往。故”宜乎南面之乐无以易此也“。华山天池那叫一个美呀,不由想起柳宗元谪居永州冉溪。怎么就没有到此一游呢?于是,孙觌感叹:”余虽老矣,欲卜一日泛舟从张君览华山天池之奇“。“垂钓而赋清流,不能求获;弈棋而度日,不能求胜。或命舟,或策杖,适意而行,兴尽则止,无忧于其心,无责于其身,盖无往而不自得焉”,重申了“隐者之乐”,徜徉自然,悠然恣意。孙觌心中只有前朝柳先生,本朝苏先生。孙觌将隐者之乐愈超凡脱俗,就愈知隐者梦幻之乐也。”

孙觌的《游华山天池记》可与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褒禅山旧名花山,亦称华山。唐贞观年间,高僧慧褒禅师在此结庐,死后葬此山,其弟子即将花山改名为褒禅山。)比美。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钦宗在金国去世的消息传回南宋临安,已经八十一岁耄耋老人的孙觌想着自己曾作为近臣服侍过的先帝在五十七岁就早早悲惨地走了,孙觌不禁老泪纵横,长久不能自己:

“东海怀疏傅,西州忆谢公。剑飞冲夜斗,桂折卧秋风。

暗尘芸堂冷,香凝粉署空。潺潺千斛泪,忍看一旌红。”

花山自古是佛教胜地,自东晋支遁来此卓锡,代有高僧名士以山就隐。现有临济正宗三十一至三十八代高僧塔林。禅师塔造型庄严秀美有较多的文物价值。自晋代起,代有高僧名士,在此避世隐居,故又名“就隐山”之名。花山自古以来就是佛教胜地,自东晋支遁(314年-366年)来此开山,历有名僧高士就隐超然世外。山上有翠岩寺,始建于晋代。尚留下遗迹的寺庙遗址,资料显示与天池山寂鉴寺同时代建造,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自元代以来,许多高僧大德曾经在此设立道场。元代有师梵、明代有麓亭、雪良、憨山、中孚、咸然、巢松等等。清代更有汰如、苍雪在此道经说法,轮流主讲《华严疏钞》,一岁两期,名公巨卿,诗人墨客,无不皆来于此。

华山,兴于晋代,盛于元明清,清末初开始衰落。东晋支遁在此苦心经营二十年,德闻于朝,晋帝嘉其志“拨银十万缗”营建。华山北有“贺九岭”,因吴王贺重九而得名。贺九岭旧为苏州西部地区的交通要道,岭上有明代所建道观。岭南有拱形石关。东西各一座。西石关用石灰岩构筑,循坡而建。东石关,用花岗岩构筑,西关两端砌金刚墙,石关古道,摩崖“贺九岭”之字。雄伟有力,十分壮观。

元朝张雨有《天池石壁为铁雅赋》云:

尝读枕中记,华山閟中吴。神泉发其颠,青壁缭其隅。

春风四山来,群绿互纷扶。羽觞曲折行,浮花与之俱。

采珠搴薜荔,洗玉弄芙蕖。聱叟颇好名,石洼作鱼湖。

鸿乙志草堂,挑烟遂成图。而此涤烦矶,阅世如摴蒲。

发兴云林子,盥手与我摹。居然缩地法,挈入壶公壶。

明诗人高启的《姑苏杂咏 天池(在华山)》云:

  灵峰可度难,昔闻枕中书。天池在其巅,每出青芙蕖。

  湛如玉女盆,云影含夕虚。人静时饮鹿,水寒不生鱼。

  我来属始春,石壁烟霞舒。滟滟月出后,泠泠雪销余。

  再泛知神清,一酌欣虑除。何当逐流花,遂造仙人居。

古人喜夜宿天池赏山月,曾留下不少诗简咏月。明王稚登《天池看月》诗最为人推崇:

禅心何处是,窗里石莲峰。

池黑松千片,崖深月一重。

山光寒客剑,霜气入僧钟。

怜取嫦娥意,清辉照病容。

据传,康熙南巡游花山,欲登莲花峰,山僧为迎圣驾,一夜之间凿成五十三级石阶,取“五十三参,参参见佛”之意。“五十三参”右侧,有康熙、乾隆御碑。康熙游山赐“翠岩寺”额并赋诗一首:

欲向青山涧壑行,青云又变晓阴轻。

勾陈不遣惊禅定,恐碍林间碧草生。

清乾隆皇帝弘历《天池》(乾隆壬午年)云:

天池有水瀣浆如,仿佛明星玉女居。

度难在人宁在境,曰毋错会枕中书

(自注:老子枕中记华山可度难池在山之巅故高启诗有灵峰可度难昔见枕中书之句)

乾隆又诗云:

警跸来初地,青山鸟道深。

风生松涧合,云暗石共青。

静昼飞闲蝶,余春噪晚禽。

空留支遁迹,物外托宸襟。

千百年来,诸如禅学宗师支遁、敏膺、晓青,文人隐士赵宧光、王芥庵、朱白民、李根源,帝王卿相康熙、乾隆、申时行、文震孟、姚希孟、熊开元等相继留下了足迹,为花山积淀下了深厚的人文底蕴。至今,花山仍完好保留了质朴的山林野趣和丰厚文化遗存,成为现代人远离烦嚣、修禅悟道的心灵归宿。

0 阅读:6

安荷评书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