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房地产已进入挤泡沫阶段,国人的财富也随着20多年来房价的起伏,出现了一轮大幅波动,从房价暴涨时期的家庭财产增值,到如今暴跌后的大幅贬值,仿佛坐了一趟过山车。正如俗话说,“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想不到,如今中国老百姓自己也亲身经历了这一戏剧般的过程。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现在大约有4亿中等收入群体,还有9亿人是低于中等收入的群体。想要实现共同富裕,重点是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提升低收入群体的人力资本。”
未来按照国家的发展目标,中国将在未来10年-15年时间里,推动中等收入群体再增加一倍,新增的4亿中等收入群体基本都分布在民营中小微企业里。
从国际经验看,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进入到中等收入阶段后,如果制度安排得当,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能够占总人口的40%左右。到了高收入阶段,会提高到60%以上,基本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的社会结构,即橄榄型结构。
事实上,中等收入群体是“橄榄型”社会结构的主体,是社会和谐的“稳定器”,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坚力量。
然而,截至目前,中国中等收入群体数量距离“橄榄型”社会结构的目标依然较远,这也是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制约。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培育壮大中等收入群体,不仅是中国经济抵御风险、对冲下行压力的关键所在,以收入分配改革为核心的社会财富再分配,还将关系到中国社会能否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历史周期率的关键问题。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长期停滞的一种状态。
当一个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万-1.2万美元左右后,可能出现两种结果:1、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发达国家2、跌入中等收入陷阱一些发展中国家会发现自己卡在劳动力成本上涨和成本竞争力下降的中间,无法与高技能创新的先进国家,或低收入低工资的国家在廉价市场制成品上相互竞争,导致经济发展徘徊不前。后一种结果就被称为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世界银行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中等收入陷阱是指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人力成本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当前,中等收入国家的典型代表有,巴西、阿根廷、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菲律宾、墨西哥、泰国等。
央行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家庭资产70%以上是房地产,金融资产仅占30%,股票、基金、保险和养老金比例偏低,这几类资产合计占居民总资产的8%。中国家庭平均负债率为57%,其中77%的家庭有房贷,房贷占总负债的75%。
房地产泡沫破灭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房价下跌使得大量中产阶级的财富缩水。住房是中产阶层最宝贵的财产。他们一般都会把自己的存款拿去买房子,即使有很高的抵押贷款也在所不惜。但是,一旦房屋价格下滑,这些人的财产就会缩水,甚至低于他们的负债。
胡润研究院最近发布了《2023胡润财富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1日,中国拥有600万资产的“富裕家庭”数量为514万户,比上年减少4.1万户;拥有千万资产的“高净值家庭”为208万户,同比减少2.7万户;拥有亿元资产的“超高净值家庭”为13.3万户,减少5200户。
目前我国这一轮房地产市场调整,是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的,经历了连续两年下跌后,全国平均房价相比高峰下降了23%,而部分地区部分楼盘的实际降幅更大。手握一到两套核心城市房产的中产是房价下跌的最大受害者。
由于中国家庭70%的资产是住房,这就意味着,房价每下跌10%,居民家庭财富规模就会缩水数十万元至数百万元,结果便导致中国的“富裕家庭”和“高净值”家庭数量同比减少。
房价大幅下跌对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和经济状况将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房价下跌导致居民资产缩水,如果房价持续大幅下跌,很多人将一夜之间变成负翁,这将导致社会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加剧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而居民财富的缩水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民众没钱消费,导致消费降级,从而使得中国经济内循环受阻,进一步增加了拉动内需和经济复苏的难度。
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过低给经济社会造成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事实证明,如果中等收入群体占比过低,国家就难以为民众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和养老等公共服务,也难以满足人民对更高生活水平和更多消费选择的需求。一个国家如果长期处于中等收入水平,就难以摆脱对传统能源和资源的过度依赖,推进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实现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二、制约消费潜力释放
近些年来,由于楼市进入挤泡沫阶段,股市又常年处于熊市状态之中,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并没有随着经济发展而增长,反而出现了减少的趋势。许多人的财富随着房价和股价的持续下跌而不断缩水。
在此情况下,一些中等收入群体的生活现状正如网络段子所形容的那样,“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数量的减少,导致社会整体消费能力的下降,是当前出现消费降级状况主要原因。
三、导致社会结构失衡,社会矛盾激化
根据“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增加同样数量的收入,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增加消费量是不同的,所以社会中不同收入水平结构会带来不同的消费倾向,进而影响全社会的总消费。
收入差距扩大时,高收入者增加了收入但边际消费倾向较小,增加的消费有限。而低收入者因为收入太低,没有消费能力,从而导致了全社会消费疲软。整体而言,收入差距扩大导致居民的平均消费趋势向下,进而引起全社会消费水平的降低。由此可见,我国的消费降级现象,是由收入差距扩大所导致的消费需求不足造成的。
四、加剧利益矛盾冲突
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得不到扩大,反而减少,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贫富差距破坏了人们的正常价值观
穷人认为,自己贫穷都是社会的责任,因此对社会充满仇恨并产生仇富心理。正如孔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此大的差距,资本利得(即钱生钱)远超劳动,再努力也没用,因此他们不再努力。
而富人和中产则认为,我们是靠自己的努力才获得了今天的财富,社会给了大家同等机会,穷人之所以贫穷,是因为你们自己不努力所造成的结果。
2、社会阶层的固化
现在中国的社会阶层日趋固化,表现为,富人的下一代仍然是富人,“富二代”,而穷人的后代依旧是穷人。因为富人的孩子一出生就可获得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占有更多医疗、教育等社会资源,正如同人们所描述“出生时嘴里就含着金钥匙”。
在没有社会资源和家庭背景的情况下,个人仅凭自己奋斗是很难改变命运的,所以,在当今社会状态下,很多人从一出生的那一刻起,其一生的命运基本上就已注定了。因此,许多看破红尘的年轻人不再努力,干脆选择躺平。
3、破坏正常社会秩序
由于社会阶层的固化,一个人出身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基本上就已决定了其一生的命运。一个人的发展、前途要靠“拼爹”,哪里还能体现出什么公平竞争?和谐社会应有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也无法得以实现。
尽管我国人均GDP已经突破1万美元,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目前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要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力争尽快进入到高收入国家行列之中。目前全球发达国家中,人均GDP基本都在2万美元以上。
如果以2万美元作为中高收入的分界线,我国还需要多久才能成为高收入国家呢?按照我国未来15年的经济发展目标看,平均增速在5%-6%之间,如果以5%的增速计算,我国的人均GDP预计可在2033年左右突破2万美元。
总之,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消费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解决制约居民消费的堵点和难点,而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努力提高民众收入水平,才是化解这一难题的根本。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