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从本质上来说到底是什么

行者无名君 2025-04-07 04:05:18

阴阳五行从本质上来说到底是什么?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也是中医、占卜等领域所应用的基本理论之一。

阴阳,指世界上一切事物中都具有的两种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的力量;

五行即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

阴阳与五行两大学说的合流形成了中国思维的框架。

上面这些关于阴阳五行的介绍,网上很容易找到。

不过现代科学是严谨的,现在我们要进行追根问底:阴阳五行到底是什么?

现代科学对物质的本质进行深入探索,最后发现了原子。所有的物质的本质都是原子,所有物质一定都是由原子构成。

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物质世界所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质,是由于这五种最基本物质之间的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运动变化而构成了物质世界。

从科学严谨的角度,我们就必然面临一个问题:既然五行是构成物质世界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质,那么阴阳五行到底在哪里?以何种形式客观存在?

我们现代科学已经扫描了原子结构,只发现了原子核与电子的存在,并没有发现原子中哪里有阴阳五行这种存在。

既然找不到阴阳五行的存在,那么阴阳五行理论自然无法得到证实。所以导致阴阳五行理论无法融入现代科学。

本文我们要进行深入探索,我们要去寻找,阴阳五行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以及阴阳五行到底在原子中什么位置。

我们现代科学中认为:原子中只有原子核+电子,并无其他客观存在。

这个观点也是现代科学认为阴阳五行不存在的证据。

所以我们首先要通过事实否定此观点。

我们来看一个场景:

场景:阳光照在物体上。

我们对比一下场景开始与场景结束两个时间点,这个闭合系统中的客观存在(为了方便研究,我们把物体简化为原子):

场景开始的客观存在:原子+光子

场景结束的客观存在:原子(运动速度发生变化)

我们都知道,光子是一种客观存在,既然是客观存在,那么就不可能凭空消失。

但是,我们对比一下场景开始时与场景结束时的客观存在,可以发现:

场景结束时原先客观存在的光子不见了。

既然光子是客观存在,当然就不可能凭空消失,那么光子到底去哪里了?

通过我们现代科学,我们知道,光子被电子吸收了,或者说:光子叠加到了电子云之上。并转化为“原子震动速度的改变”。

通过此案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电子不是一个固定不变得客观存在。

电子可以通过电子云的方式叠加光子。

而我们现代科学却把电子作为了一种基本粒子,这显然与事实并不相符。

上面的案例电子就叠加了光子,并转化为原子震动速度的改变。

既然电子可以叠加光子,那么我们就不可能再通过“原子里只有原子核+电子”这个事实来否定阴阳五行的存在。

因为其中的“电子”不是一个固定的基本微粒,而是一个变量,可以叠加其他能量。

既然电子可以叠加其他能量,所以自然可以成为阴阳五行能量的载体

有人可能反驳,此场景中光子变成了“热”,变成了原子的运动,所以并不能成为阴阳五行能量的载体。

那么我们可以继续再看另一个场景:光合作用;

场景开始时的客观存在: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二氧化碳+水),阳光的光子;

场景结束时的客观存在: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淀粉分子);

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场景结束时原先客观存在的光子消失了,但是此时并未出现温度或者原子运动速度的变化;

那么此场景中原先客观存在的光子又去哪里了呢?

通过现代科学我们知道,此场景中,光子变成了“化学键”。

但是要知道一点:

我们现代科学中,化学键并非一种独立的客观存在,只是电子的一种组合方式。所以,就算我们知道了光子变成了化学键,我们也无法解释从客观存在的角度光子去哪里了。

从客观存在的角度,光合作用后,光子就是消失不见了。这是我们现代科学对物质客观存在判断的最大误区。也是我们现代科学找不到阴阳五行存在的关键原因。

所以,我们要建立一种新的客观存在判断方式。

同一个电子的不同电子云形态,其中的客观存在是不一样的,因为可能叠加了新光子,可能失去了光子。

那么,这些不同的电子云形态是否就是中国古文化中的阴阳五行呢?

科学讲究严谨性,如果要认为这些叠加在电子云中的光子能量就是阴阳五行能量,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进行证实。

通过现代科学我们知道,一种物质的物理化学特征,是由分子决定的。化学就是研究分子结构的科学。

但是我们有没有思考过,分子具有这种“物理化学特征”,到底是由分子中的哪个部分来决定呢?

或者说,分子中的哪个部分,在让物质表现出物理化学特征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组成分子的基本部分并不多,只有原子核和电子云。

也就是,决定分子物理化学特征的,或者是原子核,或者是电子云。

我们先排除原子核的可能性:

对比一下不同的物质,比如氧原子碳原子氢原子等,这些相同的原子核,在不同的分子中,可以体现出截然不同的物理化学特征。

另外,我们知道有一种“同分异构体”,就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也就是相同的原子核组成,但是却是不同的物质。

假如物质的物理化学特征是有原子核决定,那么就不应该存在“同分异构体”现象。

所以我们可以排除原子核。

也就是:通过原子核的组成,无法决定一个分子物理化学特征。

那么就只剩下电子云这种可能性了。

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不同的分子是不是电子云结构是不同的?

答案是确定的。

不同的分子,是电子将不同的原子组合在一起。

而组合的结果,就是一种对应该分子的特有形态的电子云。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决定一种物质物理化学特征的,是该物质特有的电子云形态。

有人可能会反驳:

我们科学已经有结论了,同分异构体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有不同的化学键。

其实我们思考一下,化学键的本质是什么?

不就是电子云的形态吗?

每种化学键都会拥有自己特有的电子云形态。

两者只是同一种本质的不同名称而已。化学键是从原子的角度对该事物进行描述。

也有人会反驳说:

决定物质物理化学特征的,是“不同原子的空间几何结构”。

我们思考一下:“不同原子的空间几何结构”本质是什么?

不还是“不同的电子云结构”吗?

然后我们再看五行能量的定义:

是物质中的能量,拥有五种不同的形态,每种形态具有特定的属性。

简而言之就是:五行能量就是物质中的决定物质形态与属性的能量。

我们再回顾一下前面两个证明原子周围有五行能量的场景:

场景1:阳光照在物体上。场景2:光合作用;

这两个场景中,光子最终去哪里了?

通过现代科学,我们可以知道:最终光子都被电子吸收了。

或者可以表达为:能量叠加到了分子中的电子云之上。

我们把几个结论放到一起对比一下:

1、决定一种物质物理化学特征的,是该物质特有的电子云形态。

2、五行能量就是物质中的决定物质形态与属性的能量。

3、能量就在分子中的电子云之中。

这样我们就可以证实:

所谓的“五行能量”,其实就是光子叠加到电子云之上,形成一种新的电子云形态。

同时会形成一种新的分子结构。

这种新的电子云形态,让这种新的物质分子拥有了特有的物理化学特征。

至此,阴阳五行能量就可以完美的如现代科学融合了。

并且我们可以得出预测性结论:

我们可以基于五行能量的属性对分子电子云形态展开深入研究,此类研究可以彻底的替代化学这门学科。

0 阅读:0

行者无名君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