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真正说清楚阴阳是什么吗?

行者无名君 2025-04-10 04:19:17

谁能真正说清楚阴阳是什么吗?

笔者已经写过几篇文章,详细解释了阴阳五行的本质。

根据回复,很多人有两种极端的态度;

1:贬低科学认可阴阳五行。认为阴阳五行是高层次的知识,科学才是落后;

2:不认可阴阳五行。认为阴阳五行是封建迷信,只是想碰瓷科学。

对于第一种贬低科学的态度:从事实上来说,科学已经给我们这个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吃穿住行哪个方面,都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便利。就算这些读者贬低科学使用的工具,也是科学提供给他们的。

所以这种情况下贬低科学,笔者个人认为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理性的。

贬低科学等于制造科学与阴阳五行理论的对立。

客观来说,虽然阴阳五行理论也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但两者之间显然是科学对我们世界的影响更大。制造科学与阴阳五行理论的对立,只会让阴阳五行理论走向孤立。

科学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

科学本身不可能存在错误,出现错误的是我们对科学的认知,而非科学本身。

所以认为科学不能解释阴阳五行的观点,肯定是错误的。

从理论上来说,科学必然可以解释我们世界的一切现象,理所当然包含了阴阳五行理论。

目前我们人类的科学不能解释阴阳五行,并非科学本身存在问题,而是我们目前对科学的认知水平不够高。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要做的是提升自己的科学认知。

从逻辑上来说,我们这个世界只有事实。当一个事实发生后,不管这个事实是如何的离奇,也不管我们能否理解这个事实,我们都要无条件接受所有的事实。

然后,我们需要判断这个事实是否在我们认知范围内:

如果在我们认知范围内,则为已知事实;对于已知的事实,我们要做的是尝试去加以利用。

如果不在我们认知范围内,则为未知事实。

阴阳五行理论对我们来说,就是一种未知事实。

目前我们对于未知事实,很多人采取的态度是:

给对方扣上一个封建迷信的帽子,认为它不存在,然后把头埋在沙子里做鸵鸟;

这就是前面说的我们对待阴阳五行理论的第二种极端态度。

何为“迷信”?

其实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知道:

所谓的迷信就是:不顾事实的存在,而去沉迷的相信一件事或者一个道理。

当我们为了相信现代科学,而去否定一些实际存在的事实时,是不是也符合这个“迷信”的定义呢?只是我们迷信的是我们现有的科学知识而已。

而这种遇到未知事实,就将其打为封建迷信的做法,本身其实也是一种迷信思路,只是迷信的是自己已经了解的知识。

对于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文明而言,出现未知事实是一种常态,也是一种必然。

当我们遇到未知事物时,我们需要做的不是直接否定,然后把头埋在沙子里,那样只会让我们自己越来越愚昧。

对于未知事实,我们先要坦然接受这些事实,然后去研究这些事实背后的科学原理,为何会出现这种事实,是不是我们现在的科学理论体系存在不足。

我们应该接受一切未知,尝试一切未知,理解一切未知,运用一切未知。

寻找背后的原理,不去否认未知可能的存在,也不要膜拜一个“万能的神”来解释未知。

如果我们的科学存在不足,则我们应该要做的是发展我们的科学体系。

研究它,搞清楚它背后存在的原理,如何应用,就可能会为我们打开一扇全新的大门。

一直到我们的科学理论可以解释该事实,然后这个未知事实就变成了已知事实,不再神秘,不再是“玄学”。

一个朝气蓬勃的文明,只存在已知和未知。

已知尝试应用,未知尝试科学的理解并提出理论然后论证。

承认一切的可能性,并尝试得到科学原理的解释,最终去应用它,掌控它,为己所用,这就是在掌控命运。

从理性上来说,事实就是一切!

任何理论,包括我们所有的认知,所有的科学,所有的哲学,都存在出错的可能性;

唯独事实不会出现错误。

所以从理论上,如果我们能坚持真正的科学,理性对待所有未知事实,不断发展我们的科学,这些未知事实最终都会成为已知事实。

承认自己的无知,乃是开启智慧的大门;

接受并承认所有发生的未知事实,然后发展自己的科学理论,把未知事实变为已知事实,乃是开启人类通向高级文明之路的大门。

然后言归正传,回到阴阳五行本质的主题。

目前主流科学家们是不认可阴阳五行理论的,我们看一下一些实际案例:

有某位院士攻击中医,说科学界花了几千万,都没有找到中医口中的经络。还说“我不反对中医,只反对中医里的阴阳五行”

钱学森说过:中医不是现代科学,是经验。中医治病确实有疗效,但是怎么回事,恐怕连老中医自己也说不清楚,中医书上也说不清楚,无非是阴阳二气,木火土金水,这些不是现代科学的道理。

我们思考一下,为何现代科学无法兼容阴阳五行理论?

中国古文化中的阴阳五行理论,是以哲学模式流传的。而哲学的流传,只需要大概的方向,具体内容上是模糊不清的。

其中阴阳、五行等,其定义和范围并不十分明确,导致了一些理解上的模糊和歧义。这使得人们难以对该理论进行精确的研究和测试。

而现代科学是严谨的,所有定义及范围都要进行严格的描述。

比如阴阳五行到底在哪里?

科学家们已经用各种先进仪器找遍了原子周围,只发现了原子核与电子,并没有发现其他的客观存在。

既然找不到阴阳五行,那么自然就无法证实阴阳五行理论的真实性。

所以,我们将阴阳五行理论与现代科学融合的最重要一步就是:

找到阴阳五行具体在原子中什么位置。

好,我们开始寻找阴阳五行到底在原子中什么位置。

现代科学认为阴阳五行不存在的证据是:原子中只有原子核+电子,并无其他客观存在。

那么我们就通过事实来证明:原子中除了原子核与电子,还有其他的客观存在。

我们来看一个场景:

场景:阳光照在物体上。

我们对比一下场景开始与场景结束两个时间点,这个闭合系统中的客观存在(为了方便研究,我们把物体简化为原子):

场景开始的客观存在:原子+光子

场景结束的客观存在:原子(运动速度发生变化)

我们都知道,光子是一种客观存在,既然是客观存在,那么就不可能凭空消失。

但是,我们对比一下场景开始时与场景结束时的客观存在,可以发现:

场景结束时原先客观存在的光子不见了。

既然光子是客观存在,当然就不可能凭空消失,那么光子到底去哪里了?

通过我们现代科学我们可以知道,光子被电子吸收了,并且导致了“电子能级”的改变。

我们现代科学到此就为止了,现在我们要进一步追问:

“电子能级”是什么?是客观存在吗?

从直观感觉上来说,肯定不是。

但这样就会导致上述场景出现“客观存在不守恒”的悖论。

所以,“电子能级”必须是一种客观存在。

而如果电子能级成为一种客观存在,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电子不是基本粒子,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客观存在。

电子可以通过电子云的方式叠加光子。

而我们现代科学却把电子作为了一种基本粒子,这显然与事实并不相符。

上面的案例电子就叠加了光子,并转化为原子震动速度的改变。

既然电子可以叠加光子,那么我们就不可能再通过“原子里只有原子核+电子”这个事实来否定阴阳五行的存在。

因为其中的“电子”不是一个固定的基本微粒,而是一个变量,可以叠加其他能量。

既然电子可以叠加其他能量,所以自然可以成为阴阳五行能量的载体

有人可能反驳,此场景中光子变成了“热”,变成了原子的运动,所以并不能成为阴阳五行能量的载体。

那么我们可以继续再看另一个场景:光合作用;

场景开始时的客观存在: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二氧化碳+水),阳光的光子;

场景结束时的客观存在: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淀粉分子);

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场景结束时原先客观存在的光子消失了。

但是最终产物淀粉分子,并没有出现“电子能级的变化”;

那么此场景中原先客观存在的光子又去哪里了呢?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电子吸收光子后,不一定非要出现“电子能级的变化”。

通过现代科学我们知道,此场景中,光子变成了“化学键”。

但是要知道一点:

我们现代科学中,化学键并非一种独立的客观存在,只是电子的一种组合方式。所以,就算我们知道了光子变成了化学键,我们也无法解释从客观存在的角度光子去哪里了。

从客观存在的角度,光合作用后,光子就是消失不见了。这是我们现代科学对物质客观存在判断的最大误区。也是我们现代科学找不到阴阳五行存在的关键原因。

所以,我们要建立一种新的客观存在判断方式。

同一个电子的不同电子云形态,其中的客观存在是不一样的,因为可能叠加了新光子,可能失去了光子。

那么,这些不同的电子云形态是否就是中国古文化中的阴阳五行呢?

科学讲究严谨性,如果要认为这些叠加在电子云中的光子能量就是阴阳五行能量,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进行证实。

通过现代科学我们知道,一种物质的物理化学特征,是由分子决定的。化学就是研究分子结构的科学。

但是我们有没有思考过,分子具有这种“物理化学特征”,到底是由分子中的哪个部分来决定呢?

或者说,分子中的哪个部分,在让物质表现出物理化学特征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组成分子的基本部分并不多,只有原子核和电子云。

也就是,决定分子物理化学特征的,或者是原子核,或者是电子云。

我们先排除原子核的可能性:

对比一下不同的物质,比如氧原子碳原子氢原子等,这些相同的原子核,在不同的分子中,可以体现出截然不同的物理化学特征。

另外,我们知道有一种“同分异构体”,就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也就是相同的原子核组成,但是却是不同的物质。

假如物质的物理化学特征是有原子核决定,那么就不应该存在“同分异构体”现象。

所以我们可以排除原子核。

也就是:通过原子核的组成,无法决定一个分子物理化学特征。

那么就只剩下电子云这种可能性了。

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不同的分子是不是电子云结构是不同的?

答案是确定的。

不同的分子,是电子将不同的原子组合在一起。

而组合的结果,就是一种对应该分子的特有形态的电子云。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决定一种物质物理化学特征的,是该物质特有的电子云形态。

有人可能会反驳:

我们科学已经有结论了,同分异构体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有不同的化学键。

其实我们思考一下,化学键的本质是什么?

不就是电子云的形态吗?

每种化学键都会拥有自己特有的电子云形态。

两者只是同一种本质的不同名称而已。化学键是从原子的角度对该事物进行描述。

也有人会反驳说:

决定物质物理化学特征的,是“不同原子的空间几何结构”。

我们思考一下:“不同原子的空间几何结构”本质是什么?

不还是“不同的电子云结构”吗?

然后我们再看五行能量的定义:

是物质中的能量,拥有五种不同的形态,每种形态具有特定的属性。

简而言之就是:五行能量就是物质中的决定物质形态与属性的能量。

我们再回顾一下前面两个证明原子周围有五行能量的场景:

场景1:阳光照在物体上。场景2:光合作用;

这两个场景中,光子最终去哪里了?

通过现代科学,我们可以知道:最终光子都被电子吸收了。

或者可以表达为:能量叠加到了分子中的电子云之上。

我们把几个结论放到一起对比一下:

1、决定一种物质物理化学特征的,是该物质特有的电子云形态。

2、五行能量就是物质中的决定物质形态与属性的能量。

3、能量就在分子中的电子云之中。

这样我们就可以证实:

所谓的“五行能量”,其实就是光子叠加到电子云之上,形成一种新的电子云形态。

同时会形成一种新的分子结构。

这种新的电子云形态,让这种新的物质分子拥有了特有的物理化学特征。

至此,阴阳五行能量就可以完美的如现代科学融合了。

并且我们可以得出预测性结论:

我们可以基于五行能量的属性对分子电子云形态展开深入研究,此类研究可以彻底的替代化学这门学科。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