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目前众说纷纭。
有人说时间不存在。
可是我们可以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时间的存在,并且中国有句古话:一寸光阴一寸金,难道是胡话吗?
有人说运动速度越快时间越慢,如果达到光速时间会停止。
但是我们怎么也想不通,时间停止了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对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主要来源于相对论,并且创造出了一个“时空”的概念。
但是没有人能说清楚时空到底是什么玩意。
有人举出时空的案例:比如两千多光年以外的地方,现在还能看到秦始皇登基。
但笔者认为用这个案例来证明时空是不合理的。
这个案例只能证明秦始皇登基时的光线,目前刚刚到达两千多光年以外的地方。
同时,该地点两千多年前的光线,也刚刚到达地球。
这个案例并不能证明时间,更不能证明什么时空。
为何对时间的解释会出现这种混乱的情况?
因为目前所有对时间的解释,都来源于复杂的理论或者计算过程。
本来理解理论推导过程都很困难,何况对理论结果的理解,更为困难。

为了能更清楚的讲解时间的本质,我们抛开各种复杂的工具与概念,从眼前出发,从脚下出发,从最基本最简单的事实出发,争取用最简单的语言将时间的概念解释清楚。
首先我们要建立一个时间模型的粗略概念。
我们使用一个比喻:
有一个存在于手机中的世界,这个世界与我们世界是一样的。
只是这个世界通过手机屏幕显示世界中的各种物体形象。
请问:这个手机世界中存在时间吗?
答案是显然的,当然存在。
因为这个手机世界里的一切都与我们现实世界一样,世界在运转,物体在运动。
然后我们再进一步追问:这个手机世界中时间的本质是什么?
这个问题也许很多人一下子反应不过来。
我们换个说法:
我们可以看到物体在手机屏幕上运动,请问这些物体是真的在运动吗?
了解手机屏幕显示原理的都知道,其实不是。
这里简单解释一下手机屏幕的显示原理,比如刷新率100的手机屏幕,其原理是:
每秒屏幕显示了100幅连续相似的静态画面。当这些相似的静态画面快速切换的时候,我们会产生一种屏幕中物体在“运动”的错觉。如同我们小时候在厚厚一叠纸上手画的人物,画好后一张张快速翻动,每页中相似的人物就组成了运动的图像。
一张张静止并相似的图片,以每秒100幅的速度,反复生灭在手机的屏幕上,这就是手机世界中事物运动发展的本质。
其实不是因为手机里存在时间,也不是手机世界里的事物真的动了。其实只是手机世界中一幅幅静止的画面连续的切换给我们产生的错觉。
然后我们再来进一步思考一下,在该手机世界中时间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在该手机的世界中,如果我们要度过1秒,我们必须先度过一个1/100秒。
在每一个1/100秒内,手机世界是静态的,是一幅幅静止的画面,不存在运动。
当手机世界中的时间“流动”的时候,只能从前一个1/100秒度过到下一个1/100秒,这之间只存在一个间隔,是跳跃式过度的。
所以该手机世界中的时间只是由无数个1/100秒片段组合而成的一帧一帧静止的连续。
该手机世界只是由无数个1/100秒片段组合而成的,在该世界中,只存在上一刻的状态跃迁下一刻状态之间的间隔,只存在一帧时。
该手机世界本身是静止的,动只是一种幻觉,时间也是一种幻觉。只存在帧时的间隔。
该手机世界中所谓的“1秒”本质上只是截取了其中100个这样的连续静态帧,并将其定义为“1秒”。

介绍完手机世界中的时间,然后我们再把这个思路套用到现实世界。
有人可能会反驳:不对,手机屏幕显示的本质是一帧一帧切换静态画面,但现实世界不是,所以不能这么套用。
好,就此问题,我们来思考一下:现实世界中的时间是如何“流动”的?
虽然我们身处时间中,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时间的流动,可是我们很少思考过,时间到底是怎么流动的?
在我们的感觉中,时间的流动是平滑的,是无间隙的;
形象的说,从A时间过渡到B时间,中间的时间段是无限密集的,可以无限细分。
我们假设这种感觉是正确的,然后我们进行一个思想实验:
场景:我们从A时间过渡到B时间;
我们制定一个过渡策略:先过完剩下时间的一半;
假设时间是无限密集,无限可分的,那么永远会有一半时间没有过完。
这样就会出现一个悖论:
时间在正常的流动中,但是我们却永远也到不了B时间。
有人会反驳:使用极限计算,时间停止在了B点。
但是:这只是数学计算的理论结果,我们给的预设条件中并没有时间停止这一项;
我们只是“先过完剩下时间的一半”,为何过着过着,时间自己就停止了呢?
也就是:数学计算的理论结果,与现实出现了矛盾,那么一定是哪里出问题了。
其实问题就出在预设的过渡策略中:先过完剩下时间的一半;
因为时间与空间一样,也是有最小单位的,当小于这个最小单位时,就不能继续“取剩下时间的一半”,而是只能“一格一格往前跳”。
这个最小时间很重要,这样保证了时间可以流畅的进行,而不会出现“先过完剩下时间的一半”而导致永远过不完当前的一秒。
这个最小时间单位就是“普朗克时间”,目前测量出的普朗克时间=5.39×10⁻⁴⁴秒。
好,我们来做一个总结与展望:
我们现实世界的时间并非连续的,而是每隔5.39×10⁻⁴⁴秒往前跳一格;
在这个5.39×10⁻⁴⁴秒内,我们的世界是静止的,不存在时间,不存在运动,只是一个静止的三维立体“图片”,其中的万事万物“显示”在三维背景空间上。
当时间从一个5.39×10⁻⁴⁴秒跳跃到下一个5.39×10⁻⁴⁴秒,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静止的三维立体图片,其中部分运动的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
然后不断的循环往复,这就是现实世界时间的本质。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我们现实世界中的时间,本质上与手机中世界的时间是一样的。
区别是:
手机世界时间每隔1/100秒跳动一次,现实世界时间每隔5.39×10⁻⁴⁴秒跳动一次。
手机世界结果显示在二维屏幕上,现实世界结果“显示”在三维空间背景中。
这就是我们的现实世界中的时间的本质。
所以时间只是一种感觉,从本质上来说不存在时间,不存一秒,一小时,一天和一年。
时间只是我们对“世界播放速度”的感觉。
现实世界只是由无数个5.39×10⁻⁴⁴秒片段组合而成的一帧一帧静止的连续,只存在世界上一刻的状态跃迁下一刻状态之间的间隔,只存在一帧时。
我们所定义的“秒”,只是截取了一部分帧时并把它们定义为一秒。
而这一秒包含了1÷(5.39×10⁻⁴⁴)=1.6949×10⁴³个帧时。
不存在时间,因为物理世界本身就是静止的,动只是一种幻觉,时间也是一种幻觉。只存在帧时的间隔。
但是如果说“时间不存在”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笔者认为更精确的描述应该是:
时间不是客观的存在,只是我们对世界的一种感觉,时间在我们的感觉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