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到底是苦是甜呢?
有人说:现在人们的物质极大丰富,有吃有穿,有房有车,生活很甜。
但是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大部分人现在的状态。
其实目前大部分人脸上都缺乏笑容,大部分人眉头都是皱着的,脸上凝聚着焦虑发愁痛苦等各种表情。
也有人说:现在的人们,车贷房贷,生活压力,人情淡漠,生活很苦。
但是我们对比一下现在的人们与几十年前的人们;
几十年前的人们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破草房破瓦房,甭说汽车,连自行车都不多。
从物质条件来说,现在与几十年前是完全无法对比的。几十年前的物质条件是地狱的话,现在的物质生活就是天堂。
所以,生活到底是苦还是甜呢?
这个问题并非一句话就可以完美回答的。
在此我们使用一个比喻:
抬头看夜空,你看见了什么?
有人看见了夜空。漆黑一片,沉闷压抑,然后心情低落。
有人看见了满天的繁星。星光灿烂,无比壮观,然后心情爽朗。
那么请问夜空到底是什么样呢?
到底是黑暗压抑?
还是灿烂壮观呢?
其实我们世界的任何事物,一定都同时具有两面性:闪光的一面与阴暗的一面。
你可以选择看闪光的一面,也可以选择看阴暗的一面;
你的选择决定你的状态;
你的状态决定你的未来。

再回到开头的问题:
生活到底是苦还是甜呢?
其实生活也具有两面性,有苦的一面,也有甜的一面;
甜的一面:有吃有住,有房有车;
苦的一面:生活压力,人情淡漠;
如果我们能把目光聚焦在甜的一面,那么我们的状态就会很好。
状态很好,对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有利。
这就是“正能量”。
有人会反驳说:
可是我的压力真的很大,我的钱不够用,我没钱给孩子买名牌衣服,没钱给孩子报培训班……难道要我学阿Q,整天神神叨叨的跟自己说:我很幸福,我很快乐……这样才行吗?
当然不是,对于生活中“苦”的一面,我们要尝试去化解。
问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会觉得生活苦?
对于大部分人,他们的答案是:钱太少了,不够用。
对此,我们要区分一下这个“钱少”的实际情况。
生活中我们会出现两种“钱少”的情况:
1:钱真的很少,不够吃住;
2:觉得自己钱少,不够买车买房买……;
对于第一种情况,是实实在在的问题。
处于此情况中的人,需要加强拼搏努力的精神。
其实目前我们的世界,处于第一种情况的人并不多,看看有几个人没得住睡大街了,有几个人没钱买吃的饿肚子了?
我们大部分人实际上属于第二种情况:觉得自己钱少。
这个就没具体的标准了。
什么时候才会觉得自己钱多呢?
只有在“赚了比以前更多钱” 的时候。
而这个保质期又很短。
因为如果再下一次赚不到更多的钱,到时候就又会觉得自己的钱少了。
循环往复,没有尽头。
最终你一定会处于“觉得自己钱少”的状态。
就算你成为亿万富豪,你就一定会觉得自己钱多吗?
其实不是,因为就算你是亿万富豪,当你站在世界首富面前的时候,你仍然会觉得自己钱少。
所以 “觉得自己钱少”这个问题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的。
所以对于“觉得自己钱少”的问题,我们需要有正确的认识。
认识到这是一个没有尽头死循环,千万不要认为多赚一点钱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多赚一点钱,只会让自己的胃口变得更大,下次又要求赚更多的钱。
有人会反问:难道我们不应该追求多赚一点钱吗?
笔者没有这个意思。
我们可以追求多赚一点钱,如果目标实现,我们可以为之而开心;
但是万一如果我们的目标无法实现,我们千万不要为之而焦虑,不要有压力。
因为这是一个死循环,最终必然会出现目标无法实现的情况;
如果目标无法实现我们就焦虑,那么最终我们必然会陷入焦虑状态。
而一旦我们陷入焦虑,不但影响自己的状态,进而影响自己的未来,还会影响自己的健康。
百害而无一利。

有人会说:可是我的钱真的不够用,我无法说服自己假装成快乐的样子。
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对此,我问一个问题:
你为什么要赚钱?
这个答案是显然的,为了用钱交换自己想要的东西。
那么,新的问题来了:
你要的到底是“钱”,还是“想用钱交换的东西”?
假如钱不能用来交换,你还会想要钱吗?
所以,我们真正想要的,并不是钱,而是“想要钱交换的东西”。
然后我们再进一步追问:
你为什么想用钱来交换这些东西?
答案是:
用钱交换得到这些东西,会让自己快乐。
所以,我们可以获得最终的答案:
我们真正的目的是“让自己快乐”。
钱和那些交换的东西,都是手段。
通过这些手段,我们想让自己获得快乐。
那么,“让自己快乐”只有“钱”这一种手段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钱是“让自己快乐”的方法之一,想让自己快乐,其实还有无数其他方法。
现在孩子是家庭重要的压力之一,就以此为例。
比如,很多人因为没钱给孩子买名牌而闷闷不乐,进而给自己产生赚钱的压力。
现在问一个问题:他们为什么想给孩子买名牌?
因为在他们想象中,如果给孩子买了名牌,孩子就会快乐,然后看到孩子快乐,也会让自己快乐。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在孩子的心中,只要你不灌输,是没有名牌概念的。
孩子自己绝对不会因为穿上名牌就开心。
这种行为更多的是一个自己的攀比心理,看到别人的孩子穿上了名牌,如果自己的孩子穿的普通,自己就会觉得不如别人,觉得丢脸。
觉得丢脸的是自己,而不是孩子。
孩子只是自己的攀比的工具而已。
对孩子而言,其实快乐很简单。
你陪孩子叠一个纸鹤,陪孩子出去捉迷藏,放风筝……
这些情况下孩子才是真正的开心,
而这些开心,是不需要钱的。
我们仔细观察一下生活中各种钱的压力,我们会发现,我们大部分对钱的压力其实都来自于“与他人的攀比”。
别人买了车,自己就一定要买;
别人买了房子,自己就一定要买;
……
其实我们如果认识到自己真正的目标是快乐,钱只是手段,并非必需,我们就可以放弃这些攀比,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轻松很多。

有很多人可能还会问:
我现在知道自己的目标是快乐了,可是我如何寻找生活中的快乐呢?
要获得这个答案,我们需要了解另外一个问题:
对我们自己最重要的事物是什么。
有人可能感觉到此问题很弱智很可笑:
对自己最重要的事物难道自己会不知道吗?
其实,我们还真的不一定知道什么事物对自己最重要。
如果拿这个问题去进行调查,得到的答案无外乎:
对我最重要的是钱;
对我最重要的是爱情;
对我最重要的是升职;
……
就此问题,我们再做一个场景假设:
假设你现在知道,从明天开始你将会瘫痪在床;
然后,原先你认为对你最重要的金钱爱情事业等,对你还继续很重要吗?
为什么你的感觉会发生变化呢?
所以金钱爱情事业等东西,真的是对你最重要的事物吗?
对我们来说,有两种不同的事物;
第一种:我们正在努力追求的东西;
第二种:对我们最重要的东西;
这两者并不是同一个东西,本来也没有多少关系。
但因为我们当下的注意力全部聚焦在“正在努力追求的东西”之上,这些东西充斥在我们大脑中,所以我们不自觉的将“正在追求的东西”误以为是“对我们最重要的东西”。
那么我们人生中什么东西才是对我们是最重要的?
或者说,如何判断一个事物是不是对我们最重要的?
判断标准就是:这个东西如果失去了,会让我们追悔莫及。
当你用这个标准去思考,你会发现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对我们很重要很有意义的东西,比如我们的健康,我们的亲情,我们的友情,我们的青春等等。
但是,因为我们拥有了,反而导致我们忽略了这些重要事物的存在。
我们总是习惯于把当前已经拥有的作为理所当然,然后再企图索取更多的东西。
可是这种“索取更多”的企图,必然会有一个终点。
当到了这个终点,我们必然无法再获取到这个我们想要的东西。
而此时我们的注意力已经全部聚焦在这个事物上,以为这个事物就是我们人生的全部,所以理所当然就会陷入痛苦。
比如对于金钱爱情事业等事物,我们很多人常常会因为无法获得而痛苦;
我们不知道,这些事物其实只是给我们的人生锦上添花的,并非对我们最重要的东西。
我们要想让自己不痛苦,就必须能认识到在我们生命中,到底哪些东西才是对我们最重要,最有意义的。
判断方法就是前面说的:
进行假想,假想失去该事物后,你会感觉到追悔莫及。
既然失去后会追悔莫及,那么就珍惜现在拥有的时刻,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如果我们把注意力回归到对自己最重要的事物上,我们就会发现,其实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充斥了美好的事物:
春天,我们可以去踏青,
夏天,我们可以去游泳,
秋天,我们可以去收获,
冬天,我们可以去玩雪。
坐在公园里,我们可以选择把目光聚焦在美丽的风景上,也可以选择把目光聚焦在角落里的垃圾桶上。
如果我们把目光聚焦在美丽的风景上,我们就可以心情爽朗;
如果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角落里的垃圾桶上,我们就会心情糟糕。
不同的选择决定我们的状态,不同的状态决定我们的未来;
同样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把目光聚焦在对自己最重要的事物上,也可以选择吧目光聚焦在自己正在追求的事物上。
如果我们把目光聚焦在对我们最重要的事物上,我可以很容易的获得幸福快乐;
如果我们把目光聚焦在我们正在追求的事物上,那么就容易出现各种焦虑烦恼痛苦。
不同的选择决定我们的状态,不同的状态决定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