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一定要用科学来解释或证明中医

行者无名君 2025-03-29 04:37:20

网上关于此类的话题很多。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科学对我们这个世界的改变是毋庸置疑的。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无论哪个方面都充满着现代科学带给我们的便利。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去否定现代科学显然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理性的。

但是,中医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使用历史。就算现在也有遍地的中医馆,疗效也不错,并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

但是中医却仍然没有得到现代科学的认可。

我们要去寻找问题的根源,不能因为科学否定中医,然后我们就要去否定科学。

从本质上来说,科学就是我们世界的运行规律。

现代科学,给这个认识世界运行规律这个过程加上了“严谨”的要求。

从科学本身来说,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问题根源在哪里?

举一些实际的例子:

有某位院士攻击中医,说科学界花了几千万,都没有找到中医口中的经络。还说“我不反对中医,只反对中医里的阴阳五行”

某位中医学博士,竭力主张砍掉经络系统理论,把中医的成功实践剥离出中医理论的轨道。

钱学森说过:中医不是现代科学,是经验。中医治病确实有疗效,但是怎么回事,恐怕连老中医自己也说不清楚,中医书上也说不清楚,无非是阴阳二气,木火土金水,这些不是现代科学的道理。

这些就是现代科学界对中医“证伪”的实际案例。

从上述证据来看,中医不被现代科学接受的主要原因在于:

找不到阴阳五行在哪里。

而这个阴阳五行却是中医理论自洽的基础。

因为现代科学讲究严谨,而科学家们已经用各种先进仪器找遍了原子周围,只发现了原子核与电子,并没有发现其他的客观存在。

既然找不到阴阳五行,那么自然就无法证实阴阳五行理论的真实性。

中医是基于五行理论的,离开了阴阳五行,中医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而对于五行能量,现代科学找遍了原子周围,从来就没发现过有五行能量的存在。

中医的经脉真气等,实验室进行过无数生理解剖,从来没有发现过经脉的实体存在。

科学是讲究严谨性的,既然找不到五行能量与经脉的存在,那么理所当然无法证实中医的科学性。

所以只要我们可以找到五行能量的客观存在,那么我们就可以推翻现代科学对中医的证伪。

只要推翻了现代科学对中医的证伪,那么凭借中医的理论自洽与实际应用的广泛程度,完全可以成为货真价实的现代科学。

所以我们就把重点放在“五行能量到底在哪里”。

现代科学之所以认为五行能量不存在,是因为通过各种科学手段找遍了原子的周围,除了原子核,只发现了电子的存在。

因为没有发现“五行能量”的任何痕迹,所以现代科学就认为五行能量是不存在的。

其实我们现代科学之所以没有找到五行能量,因为执行的标准是目标对象要能“看得见摸得到”。而实际上很多客观存在看不见也摸不到。

原子周围就有很多“看不见摸不到”的客观存在。

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事实案例证明,原子周围存在某些“看不见摸不到”的客观存在。

场景1:阳光照在物体上。

我们对比一下场景开始与场景结束两个时间点,这个闭合系统中的客观存在(为了方便研究,我们把物体简化为原子):

场景开始的客观存在:原子+光子

场景结束的客观存在:原子(运动速度发生变化)

我们都知道,光子是一种客观存在,既然是客观存在,那么就不可能凭空消失。

但是,我们对比一下场景开始时与场景结束时的客观存在,可以发现:

场景结束时原先客观存在的光子不见了。

既然光子是客观存在,当然就不可能凭空消失,那么光子到底去哪里了?

答案显然是“隐藏在原子周围”。

有人可能反驳,此场景中光子变成了“热”,变成了运动,所以并不在原子周围,不能证明原子周围有“隐藏的客观存在”。

那么我们可以继续再看另一个场景。

场景2:光合作用;

场景开始时的客观存在: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二氧化碳+水),阳光的光子;

场景结束时的客观存在: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淀粉分子);

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场景结束时原先客观存在的光子消失了,但是此时并未出现温度或者原子运动速度的变化;

那么此场景中原先客观存在的光子又去哪里了呢?

所以事实证明,原子周围真的存在很多“看不见摸不到”的客观存在。

而目前我们的现代科学,对这些“看不见摸不到”的客观存在,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

这样,现代科学对五行能量的证伪还能继续成立吗?

现代科学之所以可以证伪五行能量和中医,是因为对“客观存在”的判断过程中,事实上执行了“看得见摸得到”的标准。

而“客观存在”,并不一定就“看得见摸得到”。

我们再思考一下,一个事物要想被看到或者被摸到,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一个事物之所以能被“看”到,是因为该事物的原子具有电子云结构,电子云与光子发生作用,导致了该事物被看到。

一个事物之所以能被“摸”到,是因为该事物具有强弱力规则带来的“不可互相穿透”属性的静态质量。而强弱力规则是由质子与中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来。

所以一个事物要能被看得见摸得到,则必须具有电子云结构且具有原子核。

简单的说,就是必须具有原子结构。

所以基于“看得见摸得到”准则发展的科学,只能局限于具有原子结构的物质领域。

所以我们的科学从本质上来说其实是一种经验型的科学。

我们依赖于自己的感知,对这个世界进行科学认识。

而我们人类只有物质感知器官,所以一直以来我们科学的发展方向都在物质上。

通过上面的过程,我们现在知道原子周围客观存在很多“看不见摸不到”的能量;

我们再来看中国古文化对五行能量的定义,是“物质周围的能量”,这些能量有金木水火土五种状态;

两种定义是不是完美的统一了?

所以我们可以推测出:

这些“隐藏在原子周围的能量”,很可能就是中国古文化中的“五行能量”。

从前面科学家们对待中医的态度,他们都认可中医的实用性与疗效,只是从科学的严谨性上,无法接受中医理论。

而无法接受中医理论的关键,就是“找不到五行能量在哪里”。

而现在我们知道了,原子周围真的有很多隐藏的能量。

从科学知识可以知道,这些能量叠加在电子云之中。

然后我们通过现代科学可以知道,决定一种物质物理化学性质的是分子结构。

那么,对于不同物质的分子结构,他们最核心的区别是什么呢?

其实只有两种可能性:原子核与电子云。

我们先排除原子核的可能性:

我们知道有一种“同分异构体”,就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也就是相同的原子核组成,但是却是不同的物质。

假如物质的物理化学特征是有原子核决定,那么就不应该存在“同分异构体”现象。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决定一种物质物理化学特征的,是该物质特有的电子云形态。

有人可能会反驳:

我们科学已经有结论了,同分异构体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有不同的化学键。

其实我们思考一下,化学键的本质是什么?

不就是叠加在电子云中的能量吗?

两者只是同一种本质的不同名称而已。化学键是从原子的角度对该事物进行描述。

然后我们再看五行能量的定义:

是物质中的能量,拥有五种不同的形态,每种形态具有特定的属性。

简而言之就是:五行能量就是物质中的决定物质形态与属性的能量。

我们再回顾一下前面两个证明原子周围有五行能量的场景:

场景1:阳光照在物体上。场景2:光合作用;

这两个场景中,光子最终去哪里了?

通过现代科学,我们可以知道:最终光子都被电子吸收了。

或者可以表达为:能量叠加到了分子中的电子云之上。

我们把几个结论放到一起对比一下:

1、决定一种物质物理化学特征的,是该物质特有的电子云形态。

2、五行能量就是物质中的决定物质形态与属性的能量。

3、能量就在分子中的电子云之中。

这样我们就可以证实:

五行能量其实就是分子中电子云形态之上叠加的能量。

这些能量决定了分子的物理化学特性。

至此,五行能量就可以完美的如现代科学融合了。

并且我们可以得出预测性结论:

我们可以基于五行能量的属性对分子电子云形态展开深入研究,此类研究可以彻底的替代化学这门学科。

当五行能量成为客观存在,中医就有了立足的基础。

我们要将中医科学化,并不需要排斥现代科学的概念,而应该是对其内容进行发展。

现代科学目前之所以不能解释中医,是因为我们现代科学过于注重物质领域。

而五行能量是能量领域,中医又立足于五行能量,导致了现代科学无法解释中医。

其实只要我们将现代科学延伸到能量领域,那么解释中医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0 阅读:0

行者无名君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