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古堂|为什么齐白石是“新文人画”的“巨擘”?

张济评文化 2023-06-10 20:49:05

“文人画”与“新文人画”,从来都是泾渭分明,而最明显的界限就应该是齐白石这杆大旗。所谓“文人画”,通俗而言,即是“士大夫写意画”,以元明清三朝最为鼎盛。从倪云林、梅道人、大痴道人,再到文徵明、陈淳、八大、石涛、査士标,以及“清初六家”等,都在追求萧散俊逸的画风,讲究的也是略脱形似,有书卷气或文人味。

而晚清以降,西学东渐,画坛亦是百家争鸣,有传统的捍卫者,也有“中国画”的改良者,积极探索用新的审美,表达时代的精神。其中,吴昌硕以篆籀入画的笔墨,与当时金石风气的盛行相关,潘天寿、王一亭、赵云壑等受他的影响甚多。

“文人画”与“新文人画”

张大千根植于传统,临古功力深厚,又受敦煌艺术洗礼,入晋唐之室。此后,其更独创“泼墨泼彩”,富有抽象美,被誉为“东方之笔”。另有徐悲鸿所绘的战马,御风而行,昂首奋蹄,与传统画家笔下“鞍马”的静逸亦不相同。林风眠的“戏曲人物”,则将水墨主导转向色彩表现,有现代感,也有古典神韵。

然笔者私以为,二十世纪画坛中影响力最大、面貌最新的,非白石翁莫属。传统“文人画”的审美,很重要的一点是“画外之意”的表达,须“足堪玩味”。只是“玩味”这个词有深邃,有平实,也无法具象化。然而,显而易见的是,原来“文人画”所能感受的多是旧式文人曲高和寡的心境。

齐白石

而齐白石的“新文人画”没有亦步亦趋追随古人,而是胆敢独造,融合民间艺术的元素,形成鲜活有趣,质朴诙谐的意境内涵与形式技巧,既有“文人画”的清新散远,也充满着天真和童趣,可谓赋予了中国画新的生机。

在齐白石的画作中,以往为画家所摒弃的题材,皆可入画。如柴耙、锄头、鸡笼、竹筐等,充满着乡野气息,与古人笔下“高山流水”、“竹屋草堂”、“携琴访友”等,显然是格格不入。而“芋头、南瓜、白菜、豆荚、螃蟹、游虾”等寻常食物,“蜻蜓、蟋蟀、知了、蜜蜂、蚂蚱”等田间草虫,也与文人所推崇的“幽兰、劲竹、苍松、鸿雁”等,似乎亦是风马牛不相及。

可是,当我们仔细揣摩画中的题画诗时,才逐渐明白,“芋头”是“到老莫嫌风味薄”,“柴耙”是“过草如梳鬓发青”,包括“灯盏”是“自少松火读唐诗”,“瞌睡”是“问道穷经岂有魔”,“蟋蟀”是“空劳唧唧促黄昏”等,这些又何尝不是古今文人所追求的旨趣?原来,持杖高士,也可食人间烟火。

齐白石《灯鼠图》,局部

除了题材的丰富外,笔墨技巧的改变,也是齐白石另辟蹊径的革新之一。“红花墨叶”的画法,用墨极讲墨韵,用色则浓艳泼辣,点线块面的粗细变化,纯以顿、挫、提法表现出来。这种粗阔用笔,水墨淋漓的大写意,犹如玉磬相击,又似银盘坠地,直面而来的是烂漫与热烈。

而其笔下的草虫,有工笔,有写意,它们的翻飞鸣跃之相,翻者折翅能见动作,飞者振羽如临风声,鸣者切股能闻音响,跃者挺身可视起状,也充满着神形兼备、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在那些栩栩如生的草虫中,我们既惊叹于精细的笔触,同时亦感受它们的“草间苟活”与“生机盎然”。而对于草虫而言,这一尺画面,又何尝不是它们在丛下所期盼的宁静天地。

齐白石的传统底蕴,自然是深厚的。他的老师王闿运,是湘楚大儒,人称“晚清第一狂人”,夏寿田、杨度、马宗霍、易顺鼎等,都是他的学生。所以,白石翁“大匠之门”、“鲁班门下”的身份外,是经过旧文学长久熏养的。而与他们不同的是,其放牛娃的过往,自然也有着“士大夫”所不能感受的贫苦与“乡土情结”。

在半生飘零,为生计发愁中,齐白石决意“衰年变法”,并告友人“即饿死京华,公等勿怜,乃余或可自问快心事也。”至此,画坛格局改变,“文人画”不再局限于物象的外在形式,也有了质朴的情感,此即“新文人画”,而齐白石则是当之无愧的“巨擘”,影响及今不绝。

齐白石

北京保利:齐白石专题

此次,北京保利“近现代书画部”,即将呈现数十件齐白石的作品,囊有草虫、人物、山水、瓜果、书法等题材,可谓无所不包,形制亦含册页、立轴、横幅等,可整体一窥白石翁的“新文人画”面貌与内涵。

其中,《翎毛花虫册》《佳卉工虫册》,可谓是其“写意花鸟”与“工笔草虫”艺术的集大成者,尤为可珍,而《白石老屋图》,亦见耋耄老者满满的乡愁,也是佳构。另有诸多作品或有早期可靠出版,或为名家旧藏,亦或是传承有序,方家可自行慧眼撷珍。

/ 齐白石:翎毛花虫册 /

2533

齐白石 1864-1957 翎毛花虫册

册页 设色/水墨纸本

38×30 cm.×8 15×11 3/4 in.×8 约1.0平尺(每幅)

【题识】1.借山吟馆主者白石。印文:苹翁

2.吾少时诗少蕃师,师之屋后山,野兰幽香,白石。印文:老白

3.星塘老屋后人。印文:白石老人

4.白石之小名阿芝。印文:阿芝

5.濒生。印文:齐大

6.白石老人。印文:木人

7.白石。印文:借山翁

8.寄萍老人八十八岁作。印文:齐白石

【出版】《齐白石画集》,(兰香清)图版60,(雁来红)图版61,(螃蟹)图版62,国华书画出版社,1982年11月。

【来源】中国嘉德2008年第十三期,lot1919。

相较于镜心、立轴等,册页虽是书画小品,却能集作者诸多题材、技法于一册,展开观赏时,也有浑为一体,目不暇给的感觉,因此备受藏家喜爱。

而齐白石的册页创作,更为特别。其一,在其笔下,无论是写意花鸟,亦或工笔草虫册,所呈现的画面清新生动,往往亦是万物皆可入画,充盈着“小生命,大境界”的气息。其二,在制定润格时,其册页的形制,有着一种独立的价格体系。

齐白石

如1903年,樊增祥书写的“白石草衣画润格”,记“册页每部八开者十六金,十二开者廿四金。方广汉尺一尺为本,加大者倍之, 工细者倍之。”1919年,樊增祥再书其润格,又记“册页每开三元,八开至十六开, 每开二元。”而1920年,吴昌硕为齐白石写润格,亦记“册页每件六圆”,另有1946年齐白石自订润格中,记“册页一尺万元”等,不一而足。

此皆可见“册页”的创作,在其润格中从早年开始便单独定价。而其侧面所反映的,也是齐白石的册页历来为藏家所青睐,其价亦昂。

1946年,齐白石自订润格,北京画院美术馆藏

此齐白石作《翎毛花虫册》计八开,或水墨或设色,绘有禽鸟、草虫、水族、花卉,题材丰富,分别为雀鸟、稚鸡、兰花、青蛙、螃蟹、游虾、雁来红、灯鼠等,俱足生活气息,又富极写意笔墨意趣,为其经典力作,亦可称集大成者。款识中“寄萍老人八十八岁作”,知作于1948年,正值巅峰期。

其中,雀鸟高立于枝头,浓墨点睛,淡墨晕染羽翼,模样可爱,所栖息的小枝虽细,却有大木之感,如篆籀法,具骨力。整作构图简洁明快,应是拟八大笔意,却独出机杼,所呈现的是一种清新、淡雅的格调,而非表现“孤寂”。

雀鸟高立

笔者考,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藏齐白石画册中,有一开绘雀鸟图,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处。其题跋“曾看朱雪个有此雀,似是而来是也,老萍”。可作参考。

事实上,齐白石的内心,有着很深的“八大”情结。在其八十五岁时,曾有画跋“予五十岁后之画,冷逸如雪个,避乱世于京师。识者寡,友人曾劝其改造,信之,即一弃。今见此册,殊堪自悔,年已八十五矣。乙酉,白石。”可见已成为“一代宗师”的齐白石,仍对当初放弃“八大”冷逸的画风,深感后悔。

齐白石画册之小鸟,京都国立博物馆藏

齐白石的绘画,不少题材是其少时所见。此野兰图,即是以其老师陈少蕃的屋后野山所长的清香野兰花为题而作。画中,一株野兰独放,叶片阔大,又用淡墨写花,浓墨点蕊,微微向左倾斜,余者大面积留白,更显兰花之空幽。

兰花淡雅清丽,诸多文人都曾以此为题,如郑燮、吴昌硕、任伯年、潘天寿等。而齐白石的兰花,若仔细观察,可见往往是兰叶粗而健,兰花大而厚,想来老人是以“建兰”为天然粉本,而非取自画谱。此陈少蕃屋后的野兰,亦应是如此。

兰花

将生活中所见的平常画面,通过拙朴而浑融,沉着而明快的写意笔墨,赋予其妙趣横生的艺术感染力,是极见功夫的。而“稚鸡琢虫”中,三只小鸡或低头觅食,或望着小虫,伺机而动,形态生动,富有生机。整个画面疏朗有致,雏鸡之稚拙与小虫之灵活,亦是相映成趣。

此外,画中小鸡的描绘,如头部与腹部、身体等部位通过“圆点笔”与“平涂笔”的结合,同时施以浓淡、干湿的笔墨,再点睛、画爪等,既形象刻画小鸡的蓬松毛羽,也使得神态更为耐人寻味。

稚鸡琢虫

齐白石的作品,一草一木,一鱼一虫,源于生活,世俗却不庸俗,其“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有着艺术之超然,处处透出一种大雅之美,又有一种乡野的生命力。如其亦时常忆起少时居住的星塘老屋,与蛙为邻,听取蛙声一片。

此作中,两只青蛙神态机敏,一浓一淡,简洁的笔墨使青蛙的形态高度概括,好似邻家活泼的小孩在嬉戏。右上角绘有慈姑花,丰富画面,同时,箭头状的慈姑叶和白色的慈姑花向上伸展,与青蛙形成不同方向的对比,予人以纵深和广阔之感。

茨菰青蛙

而“灯鼠图”,在其他画家的作品,几乎未见有所描写。然在白石翁的笔下,将其拟人化、艺术化,所呈现的不再是为人所厌恶的“鼠害”,而更像是一只调皮的小精灵,有诙谐,有拙趣,也见天真浪漫。

灯鼠图

所作的“雁来红”,也是颜色分明胜秋菊,艳丽的设色中,娇若红颜,摇曳生姿,甚至隐隐有着富贵的笔意。这一点,与单纯追求苍辣笔锋的吴昌硕,有着明显区别。

雁来红

齐白石的册页,频有过亿成交。而此《翎毛花虫册》,无论题材、笔墨,俱属佼佼者,当亦会有藏家激烈竞价。此册曾于2000年北京拍卖会释出(图号1919),亦有数开曾在1982年出版于《齐白石画集》。

墨蟹

游虾

/ 齐白石:佳卉工虫册 /

2534

齐白石 1864-1957 佳卉工虫册

镜心 设色纸本

34×26 cm.×8 13 3/8×10 1/4 in.×8 约0.8平尺(每幅)

【题识】1.阿芝作。

2.八砚楼头久别人。白石。

3.星塘老屋后人。

4.老白。

5.濒生氏画。

6.白石山壕多此藤。白石。

7.此蝗也,北地最多。白石老人。

8.白石老人六十岁后画虫八十后补物。

【印文】借山翁、八十岁应门者、阿芝、最怜君、想入非非、齐大、齐白石、老木、自石翁(二次)、耿耿心、老年肯如人意

【出版】1.《嘉德十周年精品录—中国近现代书画油画雕塑》第40页,文物出版社,2003年。

2.《书画拍卖集成—齐白石》图版388,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3.《银座美术馆馆藏作品选集》第16-17页,银座美术馆,2007年。4.《银座风韵—银座美术馆馆藏作品集》第198-199页,山东美术出版社,2007年12月。5.《嘉德二十年精品录·近当代书画卷·一》图版97,故宫出版社,2014年5月。

在花鸟中点缀以草虫,形成墨色淋漓的大写意花卉与精细入微、活灵活现的草虫对比,在齐白石的绘画中,可谓精绝之作。前人的草虫画,亦不乏精妙者,然多单纯是为烘托所绘的主题,而并非经意勾勒,作为画面中心。

而自齐白石“生动传神,可惜无声”的草虫画出现,令人惊叹于大千世界中,万物皆有灵,跃然于纸上,花草树木为之作嫁衣,又可有微妙的呼应效果,几可谓改变数百年来草虫在绘画中的地位。此亦可见白石翁的“草虫”,具有极高的艺术张力与视觉审美,是绘画体系中的璀璨明珠。

齐白石

齐白石的草虫画,首先得益于长年的写生。寻常的飞蛾、蜜蜂、知了、蚂蚱等昆虫,在其笔下,工而不板,富有生机与神韵。如蜻蜓的刻画,从头部再到腹部、双翼、足部等,比例精准,在墨色的晕染下,浓淡富有变化,又完美表达着纤巧与灵敏。亦或是知了的描绘,薄如蝉翼上的筋脉,也清晰可见,有透明感,而观者又似不敢肆意靠近,唯恐其闻声会随时会振翅飞走。

而将栩栩如生的草虫,结合“红花墨叶”一派的写意花卉,则可谓匠心独运,神来之笔。可惜,因绘制精细入微,状貌写真的“草虫”,极费眼睛,对于老人而言,也无法多次创作,所以其在齐白石的作品中,甚是稀珍。诸多藏家亦莫不以拥其“一草一虫”而自得。

芭蕉知了

此《佳卉工虫册》,即可谓是齐白石“草虫画”的极佳注脚,亦是八开,并有多次出版。据款识“白石老人六十岁后画虫,八十后补物”所言,可见此册前后约历时二十年乃成。其以壮年所作惟妙惟肖、一丝不苟的草虫,时隔二十年,再补绘率意淋漓的花卉,这一点在齐白石的作品中,甚为少见,更显其珍。

是册,设色丰富,题材多样,如草虫即绘有蜜蜂、蜻蜓、蝽虫、蚂蚱、剑角蝗、知了等,而花卉则有紫藤花、莲蓬、牵牛花、荔枝、翅果、芭蕉、慈姑花等。册中,白石翁以浓墨、淡墨、焦墨等,描绘不同的花卉、草虫姿态,草虫亦有是否设色之区分,且八幅画之间隐约构成一种呼应之势,似乎册中宣纸便是这些草虫穿梭、跳跃的世界。

蜜蜂紫藤

其中,“蜜蜂紫藤”,画面清新,绘紫藤花,藤干盘曲遒劲,藤叶繁茂,花序并排垂下,如紫蝶成行。设色丰富艳丽,西洋红调花青,衬以绿叶,另有两只蜜蜂点缀,嗡嗡欲采蜜,更显自然生动之气。

紫藤花素有“紫气东来”、“紫云来”、“紫气逢世”等美好寓意。齐白石润格中,亦记有“花卉加虫鸟,每一只加十元,藤萝加蜜蜂,每只加二十元。”可见“藤萝加蜜蜂”其价翻倍。

蜻蜓莲蓬

“蜻蜓莲蓬”,则构图简而不空,画面右侧画一杆莲蓬,直上直下,从上到下,贯穿整个画面,其下方又有一杆斜出,形成交叉,有多位空间的美感。而拖笔的水纹描绘亦是自然。

一只红色蜻蜓飞舞荷塘之上,形成动静对比。刻画亦是细腻入微,如其四翼,从翅膀的边缘到翅膀的内侧,墨色由重变轻,繁杂的筋脉描绘亦丝毫未见紊乱,令人震撼。

蝽虫牵牛花

而“蝽虫牵牛花”中,喇叭状花筒及含苞待放的花蕊,以纯净的西洋红设色,在墨色的衬托下,娇艳欲滴,花叶硕大,以淡墨晕染,大笔写出,构图亦是饱满。据说,齐白石始画牵牛花,缘于最初在梅兰芳宅院见到如碗般大的牵牛花。

两只蝽虫点缀,清晰写出花甲、六条细足和两根触须,极见写实功力,别有生趣,同时也表达了适宜牵牛花生长的湿润环境。

野蜂荔枝

齐白石对荔枝,可谓情有独钟。早在广东游艺的时候,彼时其声名尚未十分显赫,始为岭南佳果所打动,曾于中国美术馆藏《荔枝蜻艇》上题有“寄萍老人齐白石自钦州归后始画荔枝”,表达对荔枝的念念不忘。

画中,荔枝果实则用色点法来描绘表皮独特的粗糙质感,其色艳红,复以浓淡笔墨表达叶片的明暗,焦墨写叶片筋脉。又描写野蜂飞舞其间,表达累累硕果。野蜂的描绘中,大翅下,隐约可见一对小翅,蜂身绒毛的质感,也被精细表现。

齐白石 《佳卉工虫册》,局部

册中另有芭蕉、慈姑花、翅果等,亦是大笔挥洒,放而有度,而蚂蚱、剑角蝗、知了、蝴蝶等的描绘也是生动形象,富有艺术魅力。此册款识,亦多不相同,如“阿芝”、“老白”、“濒生氏”、“星塘老屋后人”、“八砚楼头久别人”、“白石老人”等,亦可见白石翁的乐天心境。

/ 齐白石:白石老屋图 /

2544

齐白石 1864-1957 白石老屋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42×47 cm. 55 7/8×18 1/2 in. 约6.0平尺

【题识】白石老屋图。老屋风来壁有声,删除草木省疑兵。画中大胆还家去,且喜儿童出户迎。前甲子二月画

图,此再画也。白石齐璜。

【印文】木人、大匠之门

【展览】“融古开今—京津绘画对话展”,天津美术馆:2014年4月19日-24日;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2014年

5月25日-30日。

【出版】1.《游记山人之书》,第77页,日本出版社,1989年。

2.《保利拍卖十五週年精品集近现代(上)》第64页,保利艺术博物馆,2020年。

【来源】藏家得自日本重要中国艺术品收藏家。

册页难得,而齐白石的山水画作,亦是其少见的题材。日本须磨弥吉郎即曾言“白石翁画山水最罕而佳也”,可见其之可珍。白石翁亦曾诗云“少年为写山水照,自娱岂欲世人称。我法何辞万口骂,江南倾胆独徐君。”并言“余画山水绝无人称许,中年仅自画借山图数十纸而已,老年绝笔。”也可见其北上后山水画作不为人所理解,多为“知己”而作。而又正因此缘由,齐白石的山水画作,既少又精稀。

是作“白石老屋图”,为齐白石描绘家乡老屋的样子。其曾自述“余之老屋在湘潭之南一百里,白石山下,因以地名为字,曰白石翁。”而在寓居京城后,其时常怀思家乡,尤是“白石铺寄萍堂老屋”,更是魂牵梦萦。是画中“近山”,应即白石山,山下屋舍便是其五十岁前生活、刻印、作画的地方,也是其最难以忘怀的一段岁月。

齐白石 白石老屋图,局部

画中,齐白石题跋“白石老屋图。老屋风来壁有声,删除草木省疑兵。画中大胆还家去,且喜儿童出户迎。前甲子二月画图,此再画也。白石齐璜。”其中“前甲子二月”为一九二四年二月。

齐白石 湘潭旧居

自一九一七年,白石翁旅居北京,以求绘事上更多的发展,然数度飘零,思归情绪总涌上心头。此作,峭壁群山,笔力雄强,山麓小屋两间,竹篱笆围绕,院中植有绿竹林,一持杖老者缓缓而来,小童惊愕望着。这一画面似极“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诗意。

画中,山石的勾勒、设色等,与齐白石《万竹山居》(北京画院藏),大体相类。此作源于其家乡旧景,而又有所不同,则契合其画“介于似与不似之间”。齐白石亦曾绘有《扶梦还家图》,画意大致为晚年已是白发苍苍的齐白石回家,步履蹒跚,而院中小童问其从何而来,与是作颇有异曲同工之处。

参考图:齐白石《白石老屋旧日图》胡佩衡旧藏

另有胡佩衡旧藏《白石老屋旧日图》,构图亦与此相类。少小离乡老大回,这浓浓的游子乡愁,在画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此间的持杖老者,即是齐白石的化身。是作亦曾出版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游记山人之书》中,更显其珍。

其余作品

此次,北京保利另有诸多齐白石佳作,如螃蟹、游虾、稚鸡、花卉等,俱是其经典题材。而如为悟园画《悟说山舍图》《蟋蟀图》等,或同一上款,或有出版,或兼名家旧藏。可见,此次拍卖盛意拳拳,质素甚高。

/ 同一上款 /

2503

齐白石 1864-1957 为悟园画“悟说山舍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25年作

29×68 cm. 11 3/8×26 3/4 in. 约1.8平尺

【题识】悟说山舍图。悟园仁兄先生以李白访斛斯山人诗意属缋,异日即将桉此买山隐居也。乙丑春正月,齐璜并记。

【印文】木居士、芝

【鉴藏印】悟园珍藏

【著录】1.《齐白石遗作展览会纪念册》第30-31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年。

2.《齐白石全集》(第三卷)著录-注释部分,第8页,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10月。

3.郎绍君著《齐白石研究》第176、342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

【出版】《齐白石作品集》第27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

【说明】1.朱悟园先生同一上款。朱心佛(1890-1961),原名羲胄,别号悟园,湖北潜江张港镇人。京师大学堂国文系毕业,师从章太炎与林纾。曾与国画艺术大师齐白石同居京华寺,相互切磋学问,习字作画。编订林纾作品多种,著有《悟园诗存》等。

2.夏衍旧藏,夏衍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中国著名文学、 电影、 戏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 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 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此作为齐白石以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诗意而作,上款人“悟园”即朱心佛(1890-1961),原名羲胄,别号悟园,湖北潜江张港镇人。京师大学堂国文系毕业,师从章太炎与林纾。曾与国画艺术大师齐白石同居京华寺,相互切磋学问,习字作画。编订林纾作品多种,著有《悟园诗存》等。

齐白石 为悟园画“悟说山舍图”,局部

《齐白石诗集》中,有《招朱心佛饮不至,来书请以画代酒》,诗云“故人能知我,苦无沽酒钱。一钱不值赠君画,石榴如斗藕如船,记取同居萧寺年。”《答朱心佛中秋日赠葡萄葡萄》,诗云“葡萄无子金珠贱,知我平生为口游。一啖举头同看月,客中几过此中秋。木偶泥人似老翁,法源寺里感相逢。此翁合是枯僧未,又听观音寺里钟”。由此可见,齐白石与朱心佛交谊匪浅,且有书画往来。

齐白石 为悟园画“悟说山舍图”,局部

此《悟说山舍图》苍苍横翠微,绿竹入幽径,山舍筑于山麓,晴天碧波,甚是清幽,居于此间,足可与陶渊明共忘世俗烦扰。是作亦是夏衍旧藏,夏衍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中国著名文学、 电影、 戏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 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2502

齐白石 1864-1957 为悟园画“蟋蟀图”

镜心 水墨纸本

68×17 cm. 26 3/4×6 3/4 in. 约1.0平尺

【题识】余看儿辈养虫,小者为蟋蟀,各有赋性:有善阉者而无人使,终不见其能;有未斗之,先张牙鼓翅,交口不敢再来者;有一味只能鸣者;有或缘其雌一怒而斗者;有斗后触雌须即捨命而跳逃者;大者乃

蟋蟀之类,非蟋蟀种族,既不善鸣又不能斗,头面可憎;有生于庖厨之下者终身饱食不出庖厨之门,此大略也。若尽述,非仗二之纸不能毕。余先画蟋蟀小帧赠悟园先生,因画记少“触雌须”一句,重赠之。弟齐璜白石翁。

【印文】老苹、白石翁

【说明】上款“梧园”先生为朱心佛(1890-1961),原名羲胄,别号悟园,湖北潜江张港镇人。京师大学堂国文系毕业,师从章太炎与林纾。曾与国画艺术大师齐白石同居京华寺,相互切磋学问,习字作画。编订林纾作品多种,著有《悟园诗存》等。

2.夏衍(1900-1995)旧藏,夏衍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中国著名文学、 电影、 戏剧作家

和社会活动家, 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 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此“蟋蟀图”,亦是齐白石为朱心佛所作,夏衍旧藏。是图,并未布景,绘九只蟋蟀,大小各异,动静有别,或扬须奋翅,或宴然自处,富有想象空间。其又作长跋,言及蟋蟀的习性以及蟋蟀相斗的场面,并由物及人,感慨“有生于庖厨之下者终身饱食不出庖厨之门”,言外之音,颇是深刻。

而题识中“余先画蟋蟀小帧赠悟园先生,因画记少“触雌须”一句,重赠之。”可见是图曾有二本,此为第二本,第一本曾于香港某拍卖上拍。

蟋蟀图,局部

/ 鸳鸯谱 /

2543

齐白石 1864-1957 荷塘鸳鸯

镜心 设色纸本

127×36 cm. 50×14 1/8 in. 约4.1平尺

【题识】秀仪夫人、琪翔将军同庆,白石画。

【印文】白石、人长寿

【说明】上款人“秀仪、琪翔”为郭秀仪、黄琪翔夫妇。

2505

齐白石 1864-1957 荷花鸳鸯

立轴 设色绢本

83×28 cm. 32 5/8×11 in. 约2.1平尺

【题识】白石山翁。

【印文】木居士

2051

齐白石 1864-1957 嘉耦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99.5×33.5 cm. 39 1/8×13 1/4 in. 约3.0平尺

【题识】树怀仁弟、秀如女士佳期。甲申九月望后,白石璜。

【印文】齐大、白石翁

【说明】上款人“树德仁弟”应为于树德(1894-1982),抗战胜利后任国民党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1949年后任中央合作实业管理局副局长。

此三幅齐白石“荷花鸳鸯”题材,构图大体相类,却各有其美,亦可见其对此类题材之喜欢。白石翁老年曾有短句:“老年心肠,不厌荷香。最怕牛羊,最喜鸳鸯。”亦可证之。然齐白石却不轻画并蒂荷与双鸳鸯的组合题材,凡画必赠重要之人,且均能获善价。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齐白石《鸳鸯并蒂图轴》中,亦是描绘了一对惬意的鸳鸯和劲直的荷茎与宽肥的荷叶共同构成的美景,可作对比。

画中,荷叶大笔没骨法写,荷叶大如华盖,墨色淋漓,荷花茎干或劲直,或略左斜,穿插自然,荷花盛开,娇艳欲滴。而鸳鸯悠然凫游,水波粼粼,藤黄、西洋红、浓墨、石青著色,设色丰富,造型生动,笔墨简约,令人有“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美好憧憬。整作,荷花、墨叶、鸳鸯等布局合理,以艳衬雅,遥相呼应。

郭秀仪、黄琪翔夫妇

其中,“荷塘鸳鸯”上款人“秀仪、琪翔”为郭秀仪、黄琪翔夫妇。黄琪翔是北伐与抗战时期的名将。尤是在抗战中,奋勇抗日,功勋卓著,而后又拒绝内战,矢志不移。妻子郭秀仪亦是我国知名爱国民主人士、社会活动家,中国妇女运动的先行者之一。自解放后,其拜师白石老人学画,侍奉笔砚达6年之久。

而白石翁为其作画题词近百幅,如为《海棠秋色》题:“海棠结子又秋风,秀仪女弟大易进步,同门只此人也。”为《刘海戏金蝉》题:“画人物之衣纹与白石无别。不怪京华人,怪杀白石作伪也。予亦不可分别真与伪也。”为《秋雨残荷》题:“秀仪弟子作画已大成”等。

另二幅“荷花鸳鸯”与“嘉藕图”,皆荷塘水畔,鸳鸯双栖,红花并蒂,有美好祝福。前者为绢本,颇是少见,约作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晚期,设色相对淡雅,笔墨亦相对细瘦,与绢本的颜色结合,亦是典雅。后者为纸本,敷色明艳,上款为于树德。

/ 花鸟水族题材 /

2830

齐白石 1864-1957 富贵寿考

立轴 设色纸本

71.8×31.8 cm. 28 1/4×12 1/2 in. 约2.1平尺

【题识】白石山翁。

【印文】齐大

【出版】1.《名家翰墨》月刊 第14期,第133页,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香港),1991年。

2.《碎金集》(二)第6页,许礼平主编,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香港),2008年。

3.LOT2821-2830为重要机构委托,请买受人于拍卖结束后一个月内完成结算相关事宜。具体情况请咨询相关工作人员。

“绶带鸟”,一鸟二吉名, “绶带”即“寿带”。称之为“绶带鸟”,象征官运亨通,而称“寿带鸟”,则象征长寿,皆是吉祥寓意。而且,其鸟叫声类于“求福,求福”,又外形美丽,有林中一枝花美誉。

此“富贵寿考”绘绶带鸟,造型生动,淡蓝设色亦是特别,作翩翩飞舞状,而牡丹花,国色天香,寓意富贵,画中牡丹枝繁叶茂,花卉硕大,没骨法写二朵,西洋红敷色,石青石绿涂染叶片,叶皆繁复重叠,却可分阴阳向背,浓墨线条勾划出叶脉。花朵及叶片富有动势,似有微风拂过,摇曳生姿。是作笔墨纵逸老辣,有出版,如《名家翰墨》月刊、《碎金集》(二)等。

2527

齐白石 1864-1957 雏鸡图

镜心 水墨纸本

103×34 cm. 40 1/2×13 3/8 in. 约3.2平尺

【题识】三百石印富翁齐璜画,时年七十又九矣。

【印文】齐大

【出版】1.《齐白石书画集》第117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

2.《艺术家》9月刊第213页,台湾,1987年。

3.《大陆名画家探访录》第15页,台湾艺术家出版社,1992年。

4.《齐白石画集》第28页,日本龙华堂,1990年。

5.《齐白石绘画精萃》第95页,吉林美术出版社,1994年。

6.《齐白石全集4》第296页,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

7.《中国近现代字画拍卖会》第175页,香港荣宝斋,1992年。

此“雏鸡图”,绘小鸡觅食图,画中绘有鸡笼,鸡笼描绘率意随性,用笔粗犷,吸收书法的运笔之势搭建起鸡笼挺直的构架,又用笔墨的浓淡表现出鸡笼的立体感。

而雏鸡纯以湿笔表现,真实再现出其毛茸茸的质感,浓淡有别的墨色避免了形象的重复与板滞,雏鸡的爪随它们站立的方向变化,看似简单,实出自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堪属鉴定齐氏同题材作品的法门之一。此题材,富有生活气息,小鸡的憨态可鞠,亦令人莞尔。

是作早期出版诸多,包括1986年《齐白石书画集》、1987年《艺术家》9月刊、1990年《齐白石画集》等,尤是鸡笼打开后,仍有一只小鸡在鸡笼中,神情迫不及待,甚是生动。此在齐白石的同类题材中,颇是少见,而小虫似为甲虫一类,更为特别,亦是白石翁艺术缘于真实生活的体现,富有情趣。

2524

齐白石 1864-1957 灯鼠图

立轴 设色纸本

67×36 cm. 26 3/8×14 1/8 in. 约2.2平尺

【题识】少严先生清属,八十三岁白石。

【印文】借山翁

【鉴藏印】新会霍氏宗杰鉴藏

【出版】《齐白石画海外藏珍》第176、177页,荣宝斋(香港)有限公司,1994年。

【说明】1.霍宗杰旧藏。

2.上款人“少岩”应为王少岩,王氏为云南省著名爱国民族工商业家,曾任云南省工商联名誉主席、

云南省人大常委副主任和全国人大代表。

是作为“遂性草堂”旧藏,造型简练,笔墨率意。画中,油灯下,一只长尾翘首的鼠儿,鼠儿后肢微蹲,前爪轻抬,似准备立起偷油,颇有动感,妙趣横生。而墨色晕染的鼠儿与焦墨描写的灯台,亦形成对比。黄色灯油洒落,橙色的灯火跳跃,又使得画面更具有动感。1994年,出版于《齐白石画海外藏珍》中。

上款人“少岩”或为王少岩,王氏为云南省著名爱国民族工商业家,曾任云南省工商联名誉主席、云南省人大常委副主任和全国人大代表。此亦是著名收藏家霍宗杰旧藏。霍宗杰,著名实业家、文物收藏家,祖籍广东省江门新会。生性豪迈,雅好文物,富于收藏,广纳徐悲鸿、黄宾虹、傅抱石、吴昌硕,齐白石等当代名家之作。其所藏的齐白石绘画精品是蔚为大观,辑为《齐白石画海外藏珍》出版。现为香港道德会会长、香港北大助学基金会永远名誉会长。

2302

齐白石 1864-1957 蟹图

镜心 水墨纸本  

103×34 cm. 40 1/2×13 3/8 in. 约3.2平尺

【题识】八十九岁白石老人。

【印文】白石

【展览】《纪念齐白石逝世50週年展览》,斯科纳画廊,布拉格(捷克),2007年(附展览现场作品照片)。

【出版】1.《Kultura》,Československo,1957.8。(《文化报》,“不朽的齐白石”文章插图,捷克斯洛伐克,1957年8月)

2.《Čchi Paj-Š》P111,ODEON, PRAHA,1970.(《齐白石画集》图版111,ODEON出版社,布拉格(捷克),1970年。)

3.《Chinesische Aquarelle der Shanghaier Malerschule》第43页,Dausien, 1978。(《海派中国水墨画》图版43,Dausien出版社,德国,1978年。)

4.《齐白石彩色精选》第155页,图版202,台湾艺术图书公司,1986年1月。

5.《齐白石》【译著】,广西美术出版社,2017年12月。

螃蟹是白石翁除“游虾”外的妙墨,是作《蟹图》,绘蟹八只,或浓或淡,右上角绘半只,斜出画面,予人无尽之意,富有想象空间。此外,是作所绘“螃蟹”仅施黑墨,并以浓淡表现形体结构及肌理层次,造型简练生动,蟹腿扁而鼓,有棱有角,又有穿插变化,寓之生机,甲壳的质感厚重,浓墨点睛、螯上尖爪等,亦栩栩如生。同时浓淡之间,部分留白,如“西画”中,有“引光”效果,增强画面明暗对比,可谓点睛之笔。

是作,最早出版于“《文化报》,‘不朽的齐白石’文章插图,捷克斯洛伐克,1957年8月”,而后又在《齐白石画集》图版111,《海派中国水墨画》图版43,《海派中国水墨画》图版43等多次出版,并曾展览于《纪念齐白石逝世50周年展览》,尤是难得。

2053

齐白石 1864-1957 群虾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955年作

98×44.5 cm. 38 5/8×17 1/2 in. 约3.9平尺

【题识】九十五岁白石老人画。

【印文】齐白石、大匠之门

【说明】原藏家1992年购于澳门荣宝斋。

齐白石所绘“群虾”,莫不栩栩如生,是老人笔下最写实的对象之一,可谓“绝艺”。又其笔下的“虾”,曾经“三变”,曾言“余之画虾已数变,初只略似,一变毕真,再变色深淡,此三变也。”因此,愈到晚年,愈见提炼概括,精妙绝伦。

此幅《群虾图》,作于1955年,画中游虾灵动有神,如姿态的捕捉、肢体的概括、穿插以及将虾的透明质感表现的淋漓尽致等, 粗略数笔,而趣味无穷。其用淡墨掷笔,绘成躯体,浸润之色,更显虾体晶莹剔透之感。以浓墨竖点为睛,横写为脑,落墨成金,笔笔传神。细笔写须、爪、大螯,刚柔并济、凝练传神。

相对于齐白石早期游虾,是作虾身一笔一节,眼睛由“墨点”改为横笔,挠足、游须亦减少,使得整体“留白”更多,更能表现群虾戏水的动态。其为原藏家1992年购于澳门荣宝斋。其共绘虾十一只,其中一只露半身,有画境无边之意。白石翁画虾,以数量计润格,曾有“十两文银一只”之说。

2309

齐白石 1864-1957 藩篱处处蔓牵牛

镜心 设色纸本  

102×33 cm. 40 1/8×13 in. 约3.0平尺

【题识】龙生先生清正,八十八岁白石。

【印文】白石翁、杏子坞老民

【说明】1.上款人“龙生”为王龙生。美国旧金山知名华裔商人。

2.纽约苏富比2019年3月22日,Lot1149。

【注】此件作品的交接地点为中国香港,具体信息请联系北京保利拍卖中国书画部工作人员。

是作“牵牛花”设色纸本,构图饱满,笔墨精简概括,创作于1948年,亦是白石翁晚年佳构。画中,数株牵牛花沿着竹篱笆盘绕而上,花蔓缠绕,浓墨勾勒花茎,或浓或淡笔墨写叶,墨色淋漓,寓之层次感,叶片的向背、筋脉等皆有表达。而牵牛花,或绽放,状若喇叭,或含苞,如红椒,敷色艳丽,与墨色形成鲜明对比,充满生气。

如上所言,齐白石绘牵牛花,与梅兰芳有关。据《齐白石回忆录》载:“民国九年(1920),我五十八岁。那时他(梅兰芳)住在前门外北芦草园,他书斋名“缀玉轩”,布置得很讲究。他家里种了不少的花木,光是牵牛花就有百来种样式,有的开着碗般大的花朵,真是见所未见,从此我也画上了此花。”而是作据其始绘牵牛花,已将近三十年,绘艺自然是如火纯青。

王龙生夫妇结婚纪念

王龙生子女签名说明

上款人为王龙生,美国旧金山知名华裔商人。其与孟修(1916-2000)在上海大学相遇后于1939年在上海结为夫妇,此作即艺术家本人赠予夫妇二人的婚庆礼物。是拍品得自王龙生家属后人,并附后人签字说明书,证明此幅是王龙生夫妇结婚时齐白石所赠之礼物,并一直多年悬挂于其加利福利亚的家中。

▲ 同古堂坚持原创

感谢关注并欢迎转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4

张济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