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人寿“平安福”退保损失为何如此大(下)?——应对方案

秋柔聊商业 2024-05-02 05:21:00



如果您已经完整阅读上篇内容,那么本文的理解就非常简单了。平安福是平安人寿的一款主打保险产品,且该产品自上市以来多次升级换代(主要是健康险承保疾病种类和范围上的拓展),现存版本应该超过5只,由于时间的原因无法一一为大家评析,以下是我截选一位好友2016版“平安福”的保单利益,以此为例为大家进行详细分析,其它版本可如法炮制。

表4.

保单结构

平安福的保单结构比较简单:终身寿险+重疾+长期意外+保险费豁免。为何退保损失巨大?纯纯的四项保障型产品组合,正如我们上文所说:实性保障成本前置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投保人退保损失必然巨大。

1、保单结构

【终身寿险+健康险+豁免】, 这是一个默认的常规组合,即便是现在的健康险产品框架也是如此,从这一点说该产品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长期意外险】,就产品本身而言没有问题,但是搭配进健康险组合问题就来了:

就产品本身而言,每年780元*30年缴费期/40年保障周期/20万保额,相当于10万意外伤害保险费率为292.5元/年,费率不低,但是相对于其提供的杠杆而言,也可以接受。问题就在于被保险人是否有这样的需求?三个维度分析:

(1)意外伤害保险的费率与职业相关,与年龄/性别无关,与身体健康状况基本无关。因此,人们对意外保险的需求会随职业或生活方式(有运动爱好,旅游爱好等)的变化而改变(费率也是如此),去单独建立一份40年意外伤害保险价值不高。

(2)意外伤害保险的获得非常之容易,可以说只要有保险的地方就有意外伤害保险,1分钟投保,免核保,当日24时自动生效,且获取成本很低。因此,如果没有现实的需求,花费如此高的成本去锁定40年意外伤害保险的必要性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3)就整个产品组合而言,长期意外伤害保险的保险费预算为780/总保险费预算5259=14.8%,对保险费预算的占比还是比较高的。不知大家是否还记的上篇表2中提到的“修正保险费费率”,14.8%意味着你可以在不增加保险费预算的情况下把原来20年缴费升级为30年缴费,把每年保险费预算从148.3元降到98.87元或者不降低年保险费预算,把重疾险保额提高22%。

评析小结:

从产品设计的角度“平安福”这个组合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默认捆绑销售模式下,从投保人需求的角度分析就有不合理之处:

(1)提高投保人的保险费预算,我想这也是这个产品多人选择30年缴费的原因;

(2)降低投保人保费预算的使用效率,即被迫购买一些自己不需要的产品;

2、缴费期

只要购买过长期人寿保险的人,我相信代理人都给大家解释过:保险缴费期与年保险费预算的关系类似按揭房贷,贷款周期与按揭预算,即保险缴费周期越长,年付保险费越低,但总保险费越高。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个参考基准:缴费期每向上升级一次(比如10年到20年),总保险费预算增加7%-10%。

对于这一点我不理解的是:似乎所有购买平安福的投保人都默认选择30年缴费期,通常情况下不是保险费预算不足,我们一般不建议选用如此高的缴费周期,这会增加缴费和退保风险。

“平安福”版本问题

大部分保险公司都有系列产品,系列产品的特征就是对原产品进行细致末梢的“完善”。平安福系列因为时间跨度比较大,所以就健康险而言,保障范围相差比较大,从传统三四十种疾病到现在100种疾病(本人所在公司也存在这个问题,但是公司曾两次为存量投保单进行过病种的免费升级,以缩小系列产品差异),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否定存量保单的价值:

(1)就健康险本身而言,保险公司承保的前28种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2020年修订版)》统一定义的疾病占保险公司理赔90%以上,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会形成巨大的保障空白(所以不要再骂保险公司定义苛刻,我们也是个“打工仔”)。

(2)依据多年的经验来看,系列产品升级换代带来的另一个副作用就是费率的上升,即保险公司总是在提升保障的同时小幅度提升费率,不会一边提升保险责任,一边降低费率。因此,无论你持有新保单还是老保单,基本公平原则还是有效的。

据本人了解,近几年销售的“平安福”已经剔除了长期意外伤害保险的绑定,这应该平安福前进的一大步。如果平安人寿能开放对存量保单附加险利益的调整,那么整体而言存量平安福保单还是值得继续拥有的。当然,如果你的保险费预算足够充足,且对意外伤害保险也有需求,则完全没有调整或退保的必要。

平安福的保障杠杆问题——如何理解保险是储蓄

保障杠杆低,退保损失大,这是我能想到大家“激流勇退”的原因之一。我想很多人都听说过一句话:“重大疾病保险,有病看病,没病就当储蓄了”。很多人都懂这句话的意思,但是不一定明白其中的道理。今天,我换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角度为大家解释一下这句话的含义:

案例2 健康险储蓄作用的理解

1、前提假设:

a. 不考虑意外伤害保险;

b.不考虑轻症保险费豁免因素;

c.只考虑定期寿险与重大疾病保险(二者共享保额,可以合并计算)

2、方案假设:

我们以上文表4为例,该产品的被保险人为30周岁男性,缴费期30年,适用的费率为:

终身寿险(平安产品代码 1118):143元/年/10000保额

重疾保险(平安产品代码 1146):82元/年/10000保额

即:投保人只需要每年缴费225元,连续缴纳30年,未来必然可以获得10000元保险金(身故或疾病),那么把它当成一个投资项目,我们就可以得到以下现金流量表:

表5: 2016版平安福“终身寿险+重大疾病”保障IRR演示:

保障IRR:以投保人缴纳保险费为基数,以对应保单年度(年龄)获得保险赔偿金为结果,计算投保人IRR(年复合投资收益率)。如果不会计算IRR,或不理解单/复利的,浏览本人上一篇文章:

由表5我们不难看出:

1、如果被保险人57周岁之前身故或罹患重疾,则投保人相当于制定了一份年复合收益率不低于3%的定期储蓄计划;

2、如果被保险人62周岁之前身故或罹患重疾,则投保人相当于制定了一份年复合收益率不低于2%的定期储蓄计划;

3、如果被保险人82周岁之前身故或罹患重疾,则投保人相当于制定了一份年复合收益率不低于1%活期储蓄计划;

这是我个人对“重大疾病保险,有病看病,没病就当储蓄”的理解。或许当你看到上表会更加对健康险嗤之以鼻,收益率太低了,没用。原因有二:

(1)中国刚经历了金融腾飞的20年,站在风口上母猪都能起飞,肯定看不上这几个点的收益,但是还是那句话,不要用当下去评估未来。

(2)你没有设置家庭财务规划。在家庭财务规划中,应急医疗准备金是最主要的部分之一。如果你家庭常备医疗准备金为10000元,建立该计划以后,你只需要储备225元就可以实现同样的效果,但是你增加9775元可投资资产,且你可以轻松用这9775元的投资收益直接覆盖这225元的“成本”,这才是金融杠杆的正确用法。

“平安福”的退保问题

对于正在考虑退保的朋友,给大家几点建议,当然这些建议也适合非“平安福”的投保人:

1、退保平安福,你是否有更优的替换方案,尤其是自身健康条件是否依然符合投保要求,是否有更优的产品选择?如果可能找到下家再谈退保问题。

2、仔细评估你的退保损失。原保险费的损失只是表象,隐含的是保险费率的自然增长损失(健康险整体发展方向是保险责任和保险范围拓展,费率上升,且如果中国直接进入低利率时代,则会激发健康险费率的进一步上涨)和你个人因为年龄增长而产生的费率增长损失。

3、对于更多的投保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本人更加建议去优化“平安福”的组合计划:

(1)删除不必要的附加保障,例如长期意外(如果可以);

(2)申请缴费期变更,延长或缩短缴费期,缓解缴费压力或获得更高保障IRR;

(3)如果附加险(长意外)不能申请删除,可尝试申请降低保障额度;

专业名词解释—减额交清与保单自动贷款

看到有网友询问过两个专业名词的问题,这里给大家简单解答一下:

减额交清,即以你保单净现金价值为基数,按净保险费率(不包含佣金、营业费用等修正后费率),趸交的方式购买该产品计划,直接效果是:保单继续有效,基本保额下降,缴费结束。我们在保单利益演示表“减额交清”项下看到的数据就是减额交清后保单的实际有效保险金额。

通常情况下,我们不建议投保人做减额交清,尤其是健康险,缴清后的保额一般非常低,实际价值不高,除非该保单下有高价值的附加险,而保险公司规则允许在减额交清的前提下附加险持续有效(通常保险公司不允许)。

保单自动贷款,注意要与保单贷款区分,保单贷款是投保人的主动申请行为(额度一般为现金价值的70%-80%),保单自动贷款是指投保人在宽限期(通常为60天)之后,依然未能缴纳保险费,且保单依然有净现金价值,则保险公司会以贷款的方式用现金价值抵扣应付保险费。

特别注意的是,保单自动贷款通常是没有下限的,甚至可以精确到天,至投保人现金价值为0止。所以当你预估宽限期之后不能缴纳保险费时,一定要及时评估使用自动保单贷款权益还是退保,或者用保单贷款来替代自动保单贷款,防止因自动贷款现金价值降为0,赔了夫人又折兵。

结束语

如果说理财型保险是否退保还是一个有待商榷的问题,那么在没有特别原因之下,健康险退保应该是被绝对禁止的行为,无论从它需求的刚性,获得的难度,退保的惩罚性损失,还是机会成本角度,都绝对不支持你去退掉一个付款N年的健康保险计划。相信我,一年万八千块钱的健康险预算,不会影响你的家族复兴大业,但可能会救你于水火。

看病的钱,永远不只是钱的问题!

0 阅读:2

秋柔聊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