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孔子的“无倦”?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无倦”是孔子回答弟子关于“政”方面的疑问,特别指向:如何执政方面或者说做好行政管理。理解这两个字,可以从一位人物入手:千古一相诸葛武侯(181年-234年)。从28岁,被刘备三请出山起,到53岁,病逝于出征途中的五丈原,这25年,诸葛亮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千古一人!!!辅佐刘备从颠沛流离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公元223年,白帝城,刘备托孤诸葛亮,其后直至234年病逝,诸葛武侯尽心辅佐刘婵,五次北伐,以复汉室,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25年时间,运筹帷幄、开疆扩土、上马治军,下马治民。。。殚精竭虑,样样精通。。。孔子说的“无倦”如何理解?对照诸葛武侯,是不是就容易理解了?
进一步理解“无倦”,还可以参考一个人物:汉武帝(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
公元前135年,汉武帝21岁,随着窦太后逝世,他开始大展拳脚:实行推恩令,削弱藩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冶铁、煮盐、酿酒等民间生意编成由中央管理,禁止诸侯国铸钱;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在长安创立专门的儒学教育——太学,是当时的最高学府(也可理解在意识形态领域搞大统一,掌控舆论至高点)。采用法规和刑法来巩固政府的权威和显示皇权的地位。派名将卫青、霍去病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收河套地区,夺取河西走廊,封狼居胥,。。。。。以上种种,可称“无倦”。
可惜,公元前92年,汉武帝,64岁,巫蛊之祸开始爆发,结果几十万人被牵连,数万人被杀,太子刘据自杀。。。西汉由盛转衰。公元前89年,汉武帝,67岁,颁布《轮台罪己诏》:“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公元前88年,汉武帝,68岁,汉武帝送了 一张“周公背成王朝诸侯图”送霍光——托孤:让霍光学周公,辅佐其幼子,时年7岁的刘佛陵(汉昭帝,前94年-前74年)。
如何理解“无倦”——无倦的标杆,顶配:诸葛武侯。“无倦”为何难?因为人的局限性(私心、能力。。。),特别是:岁月不饶人——年纪大了:思维会固化,经验会过时,精力会大大下降;最可怕的是:权力的交接!——不仅仅是继任者是否可靠,还有太多不确定因素。就像巫蛊之祸,太子刘据被诬陷就是因为汉武帝的近臣江充害怕太子上位后对其不利,乘汉武帝年老混口而栽赃陷害。
能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能在自己“无倦”的时候,完成权力的平稳过渡,只有做到这样,才能算是做到孔子的“无倦”!翻开,历史,无倦!太难,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