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叫赵倩,今年38岁,初中毕业,已婚,目前在我们小县城的一家超市做收银员。
丈夫陈志国是镇上的电工,收入不高但还算稳定,我们有一个12岁的女儿,正在读小学六年级。
婚后我们住在丈夫家的老宅里,跟公婆同住,几间瓦房,已经有些年头了,但还算结实。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是家里的长女,下面还有一个弟弟。
小时候我们家很穷,父亲在外面打零工,母亲在家种田做家务。
家里一直重男轻女,我和弟弟从小的待遇就天差地别。 我还记得小学时我想要一双新鞋,母亲说“女孩子凑合穿就行,省点钱给你弟买书”。
那时候我心里就种下了一颗委屈的种子,一直长着、发芽,却不敢说出口。
如今我已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但原生家庭的阴影,始终像一根细针,时不时地在我心头扎一下,不疼,却难忘。
那天中午,我正在店里忙着,手机响了,是母亲的电话。我没接,沉默地看着手机屏幕跳动不已—— 她连续打了5通电话,但我选择了拒接。
母亲来的毫无预兆。
我并不知道她要来,更不知道她为什么来。她一向是那种不会提前通知的性子——我早已习惯。
可这次我没有像以往那样,慌里慌张地骑上电动车,急急忙忙赶去车站。我只是看着手机响了一遍又一遍,最后按下了“拒接”。
不是我冷血,而是太多次了,太多次让我觉得自己只是她的“工具人”。
记得前年冬天,母亲打电话让我回趟老家,说家里屋顶漏雨,弟弟要结婚了,得重新修修房子。我当时刚刚交完孩子的补课费,手头紧得很,便和她说:“妈,这事你们商量着来,我这边真没办法了。”
她在电话那头冷冷地说了一句:“你是女儿,你不帮,谁帮?”
我憋着气挂了电话,眼泪却止不住地往下掉。第二天,她还是来了,站在我家门口,抱着一大包行李,说要住几天。
那次她住了整整两个星期。每天在我耳边念叨,说我命苦,说我嫁没嫁对人,说我女儿不如我弟家的儿子聪明。我忍着,告诉自己:她是我妈,我不能翻脸。
可她走的时候,却带走了我攒下的3000块钱,还说:“你弟弟结婚急着用,这钱你先借给他。”
我没说话,丈夫看着我一脸不满。回屋后他甩下一句话:“你妈是你妈,我不是她的提款机。”
那一刻,我的心像被撕开了一道口子。
我一直在想,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母亲对我从来没有温柔过?她对弟弟百般呵护,哪怕他现在已经结婚了,有了工作,母亲还是处处为他张罗。
而我呢?作为长女,从小洗衣做饭,照顾弟弟,初中一毕业就外出打工,把工资寄回家。她从来没有感谢过我,甚至连一句“你辛苦了”都没有。
去年,弟弟的儿子满月酒,母亲打电话让我包个大红包。我说:“妈,我女儿下个月也要过生日,咱们日子都紧,红包小点成不?”
她立马就火了:“你那女儿是女孩,哪能跟你弟的儿子比?你弟家第一胎,你不出点力,传出去别人笑话咱家没教养。”
我心里发苦,可还是包了1000块钱。到了酒席上,母亲却当着亲戚的面说:“倩现在日子过得还行,出手大方,给我孙子压岁钱都上千。”
我低着头,笑不出来。
丈夫回家后忍不住骂我:“你是不是没脑子?她拿你当冤大头你还觉得光荣?”
我无言以对。因为我知道,我是她的女儿,哪怕她一遍遍伤我,我还是割舍不下。
直到今年春节,又发生了一件事。
那天晚上母亲喝了两杯酒,突然拉着我说:“你以后多帮衬你弟点,他压力大,养娃不容易。”
我看着她布满皱纹的脸,心里莫名一阵悲凉:“妈,我家也不容易,我女儿才12岁,学费一年比一年高,我和志国也不是什么有钱人。”
她却冷笑一声:“你女儿以后嫁人了,是别人家的人,你弟是咱家根儿。”
我再也忍不住,眼泪啪嗒啪嗒地掉下来:“妈,我是你女儿啊,我不是你养来给弟弟当后盾的。”
她没说话,只是冷冷地站起身,走进屋里,摔上了门。那一晚,我彻底明白了: 在她眼里,我永远是次要的,是可有可无的。
所以当她中午打电话让我去接她的时候,我才会犹豫、迟疑,最终按下了拒接键。
她从来没有问过我累不累、苦不苦,也从来没有关心过我女儿的成长。她只关心我能不能帮她,能不能给弟弟出钱出力。
我不是不想孝顺,而是我再也负担不起这份单向的“孝顺”。
那天下午,她打电话给我小姑,我小姑打来骂我:“你妈大老远来一趟,你连车站都不去接,还是不是人?”
我忍着泪说:“她来之前跟我说过吗?她知道我今天要上班吗?她知道我这几天为孩子的学费愁得睡不着吗?”
对面沉默了半天,说:“她是你妈,她不说你也得接。”
我没再解释。我只是望着手机屏幕,心里一遍遍地问自己: 母女之间的爱,真的应该是无条件的吗?如果这份爱从来没有公平过,那我还要继续当那个“懂事”的女儿吗?
03母亲最终还是来了,独自一人打车到了我家门口。那天晚上,她坐在堂屋里,脸色冷冷的,一句话也不说。我也没迎上去,只默默收拾厨房,做晚饭,照顾女儿写作业。
晚饭后,她终于开口:“你长本事了,连接我都不愿意了。”
我停下手里的碗筷,轻声说:“妈,我不是不愿意接你,我是太累了。”
她愣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你弟弟不争气,我不指望你,我还能指望谁?”
我轻轻摇头:“妈,我不是不孝顺你,我只是希望你能看看我,看看我也有家庭,也有难处。”
她没再说话。屋外风很大,吹得门板咯吱作响。我心里却莫名轻松了一些。也许她还是不会理解我,但我终于说出自己的心声了。
有些爱,如果不被珍惜,就不该一味地忍让。
人生后半段,我要为自己活一次。 不是不爱母亲,而是终于学会了,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