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继母抽我打断三根棍子,前天听说她在儿子家受气,我找上门

秋雅聊情感 2025-04-12 23:58:57

01

我叫黄梅,今年五十二岁,初中文化,来自一个偏远的小县城。

年轻时候家里穷,初中没毕业就跟着人下了田,后来嫁给了一个做小工的男人。

结婚没几年,他就因工地事故去世,留下我和一个三岁的女儿。

那年我才二十五岁,寡妇门前是非多,婆家人劝我改嫁,我为了孩子,硬是熬了下来。

三十岁那年,我改嫁了,对方是个二婚男人,比我大六岁,家里有个七岁的儿子,妻子早逝。

他对我说:“你要愿意过,我这家你就是主母,我儿子也会叫你一声妈。”我那时心软,也想着有个伴,孩子也能有个依靠,就答应了。

可谁知道,这段婚姻,是我另一段苦难的开始。这个男人姓孙,孙建民,嘴上说得好听,实际上是个懦弱怕事的主。他家的“主母”,从来不是我,而是他那个早熟又心眼多的儿子,还有他那帮亲戚。

我成了一个“外人”,一个“后娘”,他们嘴上喊我“梅姐”,背地里却防我如贼。可我那个时候不懂这些,也不管这些,我想着:“只要我努力,总能换来一家人的接纳。”

但我错了,错得彻底。

02

我刚进孙家门那年,孙建民的儿子孙志刚七岁,正是懂事又调皮的年纪。

他不叫我“妈”,也不叫“阿姨”,只叫我“她”。

我刚开始没计较,觉得孩子慢慢会接受我。

可没想到,这个孩子心眼比我想象的深,一点点把我推向了“恶人”的位置。

有一次,他把我刚洗好的衣服扔进了院子里的泥坑里,我气打了他一巴掌。他哭着跑去找他奶奶,说我虐待他。

第二天他奶奶上门,把我骂了个狗血淋头,还拿出一根鸡毛掸子,让我当着邻居的面,给孙志刚赔礼认错。

我不想让人看笑话,咬着牙道了歉。可就在我低头那一刻,我看到孙志刚眼里的得意,那一刻我心里咯噔一下。我知道,这个家,我怕是进错了。

后来事情越来越多,孙志刚在学校说我不给他饭吃,老师找上门来;他说我偷他爸爸的钱,孙建民不问青红皂白就当着我女儿的面骂我;他说我打他,我被他奶奶用竹棍抽了三下,那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反抗。

我把棍子夺过来,一下子折断,扔在地上。我说:“你们要是再这样,我就走!”可孙建民只是低头抽烟,不说一句话。

我没走。因为我女儿才十岁,我不能让她没个家。

我再婚不到两年,孙建民失业了,在家喝闷酒,一喝醉就骂我,说我命硬,克死了前夫,现在又让他丢了工作。我那时候已经不指望他了,只想着把我女儿养大。

我出去打零工,给人家洗衣服、刷碗,晚上还在街边摆摊卖袜子。有一次我下雨天没回来,回到家已经十一点,我女儿一个人坐在屋里哭,她说:“妈,志刚哥把我关在门外,我冷。”

我冲进孙志刚的房间,质问他。他冷笑一声:“她不是我妹妹,关她怎么了?”

我那一刻,真的想打他。可我忍住了。我知道,真要打了,是我吃亏。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女儿考上了县里的中专,后来在外地打工,结了婚,嫁了个老实人,过得还算不错。孙志刚呢,读书不行,初中就辍学了,出去混了一圈,后来娶了个媳妇,生了个儿子。

我和孙建民的婚姻,像一场没有尽头的冷战。我们不吵也不笑,像两个陌生人住在一个屋檐下。直到他六年前中风,半身不遂。

那时候孙志刚早就搬出去住了,他不回来伺候父亲,说他老婆不愿意,说他家太小。我扛下了一切,喂饭、擦身、端屎端尿,整整三年,直到孙建民去世。

葬礼那天,孙志刚来了。他对着灵堂哭得撕心裂肺。我站在一边,冷眼旁观。别人都夸他孝顺,只有我知道,真正为这个家付出最多的人,是我。

孙建民去世后,我搬回了我娘家住的一间老屋,屋子小,但清净。我种点菜,养只狗,偶尔去女儿家住几天,日子虽然清苦,但比过去自在。

直到前几天,邻居告诉我一件事。

她说,孙志刚的媳妇把我以前用的那根竹棍找出来,打了他妈三下,说她多管闲事,还骂她:“你算什么东西,指挥我管孩子?”

我听完,心里说不清是啥滋味。那个当年护着孙志刚、抽我打断三根棍子的女人,如今成了别人家的“后娘”,也尝到了我当年的苦。

我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决定上门看看。

那天我穿了件旧外套,走到孙志刚家门口,听见屋里在吵:“你要是不想住,就滚!”是他媳妇的声音。

我敲了敲门,孙志刚开门,看见是我,愣了一下。他说:“你怎么来了?”

我说:“听说你妈受气了,我来看看。”

屋里他妈坐在角落,脸上的巴掌印还新着,眼睛红肿。我看了她一眼,没说话。

她看见我,低下头,声音有些哑:“你来了?”

我点点头,走过去,蹲在她身边:“疼不疼?”

她抬头看我,眼里有泪。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强势了一辈子的女人,露出这样无助的表情。

她说:“我老了,也不中用了。”

我笑了笑:“我那年被你打的时候,不也这么想的吗?”

她一愣,随即低头哭了出来。

孙志刚默默站在一边,一句话也没说。

03

我离开孙志刚家的时候,天已经有点黑了。路边的灯一盏一盏亮起来,照得我影子很长。

我回头看了一眼那个家,那个曾经让我痛苦了二十多年的地方,如今也开始偿还着曾经的债。

我不恨他们了。真的不恨了。人活到这个年纪,痛过、苦过、忍过,才懂得,有些账,不需要你去讨,它总会有人替你还。

我女儿在电话里问我:“妈,你怎么去了他家?”

我说:“去看看一个老朋友。”

她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半晌,说:“妈,你是个好人。”

我笑了:“以前我不是,现在可能是吧。”

人生就是这样,苦过,才知道甜的可贵;伤过,才明白善良不是懦弱,而是一种力量。

我不知道那位继母以后会怎样,也不关心了。她若能从中懂得些道理,也算没白走这一遭。

而我,终于放下了那段阴影,向前走了。

0 阅读:2

秋雅聊情感

简介:生活的点点滴滴,全都是因为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