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叫林雪,今年35岁,初中学历,已婚,有一个6岁的儿子。我们家住在一个偏远的小县城里,生活节奏不快,人情味却很浓。我没有正式的工作,平时在镇上的菜市场摆摊卖点熟食,一年下来也能赚个三四万块补贴家用。
我丈夫叫赵磊,比我大三岁,是镇上水泥厂的工人,工作稳定但辛苦,工资也不高。
我们结婚八年了,感情说不上多深厚,但也算是相敬如宾。
赵磊性子闷,不爱表达,家里的事大多由我做主。
他的父亲早年去世,婆婆一个人含辛茹苦把他和小姑子拉扯大,我一直很敬重她。
结婚那年,婆婆就搬来和我们一起住。
她身体硬朗,话不多,但对我一直不冷不热。
她从不干涉我和赵磊的事,看起来像是个很开明的老人。
我一直以为她是真的通情达理,直到后来发生的那一连串事情,我才慢慢看清她的隐忍和苦衷。
儿子出生那年,我们因为一件小事发生了争执—— 孩子该跟谁姓?
我娘家只有一个我,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儿子出生的时候,我就提出想让他随我姓林,不为别的,只是希望我爸妈老的时候有人能陪着他们,哪怕只是个心理安慰。
赵磊开始是不同意的,说这事儿在我们这地方从没听说过。
但我跟他摆事实讲道理,说如果他是独子,我肯定不会提这个要求,可他还有个妹妹,娘家却只有我一个人,爸妈以后就靠我养老了。
我们争执了几天,最后赵磊妥协了。他说:“你想好了就行,别以后后悔就好。”婆婆在旁边听着,一句话没说,脸上也没有任何表情。
儿子出生后,我们给他取名林晨。我知道这个决定在乡里乡亲间会引起些议论,但我不在乎,毕竟这是我深思熟虑后的选择。
但从那天起,婆婆对我的态度变了。
她没说什么难听的话,也没当面反对,甚至在外人面前还帮我说好话。可我能感觉到,她开始变得沉默,饭桌上不怎么跟我说话,偶尔看我一眼,那眼神里带着一种我说不出的意味。
我以为时间会冲淡她的介意,毕竟孩子都已经出生了,姓什么也改不了了。但我错了。
孩子一岁那年,婆婆带着他去村里参加庙会,回来的时候脸色很差。我问她怎么了,她只是摇头说累了。晚上我哄孩子睡觉时,他却小声说:“奶奶说我不是‘赵家人’。”
我当时心里一震,赶紧去找婆婆问清楚。她沉着脸说:“我没说什么,只是有村里人问起,我就随口答了句,叫林晨的孩子,不是赵家的。”
我心里憋着火,又不敢发作,只能咽下这口气。
后来类似的事发生了好几次。婆婆在外人面前总是有意无意地说,“这孩子不姓赵,是林家的。”有一次小姑子回来吃饭,她甚至当着她的面说:“你哥真是个没主意的人,怎么能让孩子跟老婆姓呢?”
我听了心里又气又委屈,赵磊却只是低头吃饭,一句话也没说。
我也试图和婆婆沟通过,我说:“妈,我知道您心里不痛快,但这事磊子是同意的,您就别再提了。”婆婆冷冷地回我一句:“我不说了,总有一天你们会后悔的。”
我不知道她指的是什么。那句话像是一根刺,扎在我心里好多年。
孩子三岁那年,婆婆突然病倒了,查出来是肝癌晚期。医生说她最多也就五六年了。我们全家都陷入了忙碌的照顾中。我放下摊子在家专心照顾她,洗衣做饭,端屎端尿,几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她虽然话少,但从来没有拒绝过我做的一切。我有时候以为她已经原谅了我,甚至觉得我们终于成了一家人。
但我又错了。
孩子五岁那年上幼儿园,填写资料的时候,我写了“林晨”,老师看着资料说:“你们家里人都姓赵,这孩子怎么姓林?”婆婆听见了,脸色一下子就变了,当晚她就大发脾气,说我们是在断赵家的香火。
那天她对我说了很多重话:“你以为我不说话就是接受了?我是不想你们难做,可你有没有想过,我们赵家在村里怎么做人?我以后怎么面对列祖列宗?”
我一言不发,只觉得心口像压了块大石头。
我从来没想过要和赵家断绝关系,我只是希望我的父母老了能有点念想。但在婆婆眼里,我成了那个断了香火的罪人。
婆婆的病情逐渐恶化,最后两年几乎卧床不起。我们把她接到镇上医院住院,轮流照顾。赵磊白天上班,我晚上陪护,几个月下来,我瘦了十几斤。
她临终前的一个月,忽然变得很安静。甚至还拉着我的手说:“你是个好媳妇,这些年我都看在眼里。”
我听了这话,差点哭出来,以为她终于原谅我了。
直到她去世那天,我才终于明白,她从来都没有真正放下过。
03婆婆去世后,我们整理她的遗物时,发现了一封遗嘱。那是一张发黄的信纸,上面写着她的字迹:
“我这一生吃了很多苦,唯一的念想就是赵家的香火不断。
可我儿媳妇坚持让孩子随她姓,我不想争,不想闹,只能忍。
但我还是要为赵家争一点未来。
我名下那套老房子,留给我女儿赵芳,另有一笔两万块的存款,留给我孙女赵悦。
至于林晨,我不恨他,他是个好孩子。
但他不是赵家人,我无权管他,也无从安排。”
我看完之后,泪流满面。
不是因为她没留给我们什么,而是因为我明白了——她这一生都在压抑,哪怕临终,也没能真正放下“姓”这个执念。
赵磊看完遗嘱后,什么都没说,只是点了根烟,在阳台上抽了一夜。
我没有后悔让儿子随我姓,那是我对父母的承诺。但我也终于理解了婆婆的沉默、冷漠,和她那些话语背后的重量。
人生很多时候,并没有对错,只有选择与承担。
我不知道林晨长大后会怎么看待这件事,但我会告诉他,他的奶奶是个坚强而隐忍的女人,她不是不爱他,只是她的爱,被困在了一个姓氏里。
而我,愿意用这一生,去化解那份隔阂。
结婚前要说清楚,孩子要随母姓,男方可以接受,到时候大家都无话可说。但要是男方付了彩礼三金,买车买房后孩子出生时再说要随母姓,那多大度的人心里都会有其他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