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杀手Lucid即将入华,能复制特斯拉式成功吗?

新车新技术 2022-12-15 10:37:28

近日,有着“特斯拉杀手”之称的美国造车新势力Lucid开始在中国招聘,岗位涉及数字信息化、硬件工程、法律、物流管理、供应链、零售等多个领域共14个岗位。

在招聘信息中,多数岗位要求精通中英双语,但没有透露岗位的具体数量。从岗位设置来看,Lucid当下较为着重在中国市场本土化服务、充电设施布局及供应链管理等方面。

有趣的是,马斯克对这个对手并不看好,今年6月份,马斯克就曾公开表示Rivian和Lucid需要大幅削减开支、成本,否则他们都会破产,他们正走向破产。”12 月 9 日,马斯克再次在推特上表示,"They are not long for this world",意思是 Lucid 离倒闭不远了。

现如今,Lucid显然没有听取马斯克的建议,想将自己的实力版图扩张到中国。那么,Lucid这步棋走对了吗?

2007年,Lucid的前身Atieva在美国加州成立,起初公司并非研发整车,而是专注于电池包和电池管理系统BMS等动力技术,供应给其他电动车公司,包括向Fumula E赛事的赛车提供技术。2013年,公司引入了特斯拉前副总裁、Model S总工程师彼得·罗林森(Peter Rawlinson),Lucid开始向整车研发转型,罗林森现担任Lucid的CEO和CTO。

另外,整个Lucid的创始人团队来自特斯拉、甲骨文,拥有深厚技术背景。资本市场都不想错过第二个特斯拉,看到强大的团队实力和技术背景后,资本市场给Lucid封上了“特斯拉杀手”的称号。

和马斯克一直认为特斯拉价格太贵,需要普及电动车不同,Lucid定位于高端豪华电动汽车品牌。Lucid在官网上描述:特斯拉创新但不豪华,并非直接竞争对手。Lucid的产品确实售价不菲,首款量产车型Lucid Air起售价就达到了8.7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1万元)。

和进入中国前的特斯拉一样,Lucid当前正处于最糟糕的时期。2022年,Lucid本应大规模开启交付,但供应链瓶颈恶化、电池原物料价格飙升给了他们当头一棒。财报数据显示,Lucid在今年第三季度仅生产了 2000 多辆汽车,营收为 1.95 亿美元,但生产这 2000 辆汽车花费了近 5 亿美元。整个第三季度亏损额达到5 亿美元,目前Lucid仍有大约 30 亿美元的现金和短期投资。

交付困境让市场和资本逐渐对Lucid失去信心。Lucid内部邮件显示,公司订单量从第二季度的 3.7 万辆下降到第三季度的 3.4 万辆,原因是大量客户取消了预订。Lucid市值也在从巅峰的900亿美元缩水至当下的134亿美元。

为了摆脱困境,Lucid开始对中国市场摩拳擦掌。早在2021年11月,Lucid在上市后首份财报中表示,计划在2023年进入中国市场。当时公司CEO彼得·罗林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已确定了企业发展的下一个十年计划,计划在2025年左右在中国和中东设立工厂。

值得注意的是,沙特政府是Lucid的最大股东,持股比例超过7成。而近期中沙合作升级,或许加速了Lucid进入中国的节奏。作为一个严重依赖石油能源的国家,沙特一直在寻求产业升级和多元发展,将Lucid的先进技术和庞大的中国市场结合在一起,毫无疑问是个不错的选择。

与此同时,中国拯救特斯拉的故事吸引着Lucid加快速度。

过去几年,特斯拉在中国狂飙突进,强大的先发优势和品牌光环让特斯拉圈粉无数。尤其在上海工厂的落成投产,中国消费者的狂热更是将特斯拉从财务困境、产能困境中拯救出来,马斯克曾不止一次地对中国、上海表示感谢。

眼看着特斯拉在中国混的风生水起,财务状况同样非常困难的Lucid自然也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但就当下的局面来看,Lucid在中国面对的挑战多于机遇。

首先,Lucid错过了特斯拉的黄金三年。这里并不是说,Lucid在技术、产品层面不及特斯拉,而是错过了最佳时间。

2020年1月,特斯拉上海工厂开始交付之时,正是中国电动汽车的混沌期。当时的比亚迪还没有技术爆发,稚嫩的蔚小理也都尚未站稳脚跟。高端电动车市场,特斯拉是唯一的选择。

然而2022年,市场格局已经发生变化,比亚迪、极氪、新势力的崛起让电动车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原本只能选择特斯拉的消费者开始分流,特斯拉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前不久两次降价促销。

同时,上海工厂也在不断减产,有知情人士称,12月份,特斯拉计划降低上海工厂20%的产量。特斯拉上海一家特斯拉电池部件供应商也告诉我们,特斯拉最近已经下调了供货量。

其次,国产电动车的崛起已经让特斯拉的光芒逐渐消散,而Lucid还没有特斯拉的品牌光环。在进入中国前,特斯拉已经是一家名声大噪的电动汽车公司,中国的年轻人也多多少少听说过马斯克的传奇人生。而Lucid无论是品牌还是创始人的知名度都无法与当时的特斯拉马斯克比拟。因此,Lucid入华,可能就像是电动车领域捷尼赛思——海外呼声很高,但在中国无人问津。

另外在技术层面,Lucid还没有让人看到强大的工程能力。产品实力是销量的基础,特斯拉过去在整车OTA、21700电芯、4680电芯、热泵空调、CTC电池车身一体化、自动驾驶等诸多领域保持领先,甚至还将一体铸造技术、桌面级车机硬件带到了汽车产品上,这铸就了特斯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但Lucid招牌技术目前看只有体积小巧、高度压缩的三合一电驱,现如今,比亚迪、长安等自主品牌已经将电驱技术带领到了七合一、八合一时代,这已经让Lucid的技术实力黯然失色。

当然,一款售价高昂的Lucid Air在中国也攫取不到庞大的销量,从招聘信息看,当下的Lucid也还没有着手在中国建厂,早期或许会像特斯拉Model S、Model X那样以官方进口的方式进行试探。待Lucid能坚持到一款像Model 3一样走量车型诞生时,才是全面杀入中国的最佳时机。

0 阅读:143

新车新技术

简介:专业、逼格 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