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的海与白俄罗斯之战:倒霉的库兹涅佐夫和其一生之敌曼施坦因

悠然历史 2021-01-18 17:20:53

在开始这一篇章之前,首先要介绍一个人,这个人便是倒霉的库兹涅佐夫。

注意,这个库兹涅佐夫可不是二战中担任苏联海军总司令的尼古拉·格拉西莫维奇·库兹涅佐夫,而是下面这位——费奥多尔·伊西多罗维奇·库兹涅佐夫。

要说这位老哥的经历,那叫一个惨啊。

苏德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这位老哥已经是苏联西北方面军的总司令了,跟后来的瓦图京、罗斯科夫斯基是一个级别的,放在我国也是粟裕、陈赓这个级别的高级军事人员,结果苏德战争爆发不到半年,这位老哥就从风光的西北方面军司令一路降到了集团军参谋长,最后还被斯大林同志一脚踹回了后方当军校校长,直到1943年才让他重新上前线。

更可气的是,库兹涅佐夫的每次降级还都跟一个德国人紧密相关,而这个德国人就是后来晋升为德国陆军元帅,并被誉为“二战德国三大名将”只首的曼施坦因。

具体的情况大概是这样的:

1941年2月,经过十几年的辛苦打拼,我们的库兹涅佐夫同志终于晋升为上将,开始掌管波罗的海特别军区,十年寒窗今日总算是有了回报,然而库兹涅佐夫还没高兴多久,苏德战争就爆发了。

由于没能挡住曼施坦因第56摩托化军的攻击,西北方面军在混乱中被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击溃,伤亡惨重,斯大林对库兹涅佐夫的无能十分愤怒,直接解职了他的职务,把他踹到西方面军去当21集团军司令,8月14日斯大林又把他调到克里木半岛,去当第51集团军司令。

而就在库兹涅佐夫到南方上任后没多久,他又遇到了此时刚刚高升为德国第11集团军司令的曼施坦因!

what???

结果,阵地再度被曼施坦因突破,到莫斯科战役的时候,这位库兹涅佐夫已经从西北方面军司令降为了第28集团军的参谋长。

两次被贬值都是因为同一个人,你说,这找谁说理去。

回到正题,我们之前讲了苏德战争初期的苏德双方在中部、南部的交锋,然而在北方,苏德双方还是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巴巴罗萨计划开始之后,由于一份“德军已被击溃”的错误情报,铁木辛哥下意识的认为:德国人也不过如此。

于是铁木辛哥不仅下令前线部队全面反击、击退德军,还要把德军“歼灭在边境地区”,伺机攻入德国本土。

对此,我想库兹涅佐夫当时的表情应该是这样的:

突遭袭击,通讯中断,连前线部队具体什么情况都不清楚,而且部队的改革也才刚刚开始,汽车、坦克、人员、火炮、补给都没到位,这种情况下贸然发动反击——确定不是送死吗?

对此,内务部表示:

库兹涅佐夫同志,如果你不执行命令,我们打算送你一套卢比扬卡酒店吃住套餐。

没办法,为了保住自己的脑袋,库兹涅佐夫还是决定执行铁木辛哥的这道命令,为此他决定调动自己手中唯一的两个机械化军来对正在突进的德国第四装甲集群发动反击。

这个时候他手里的机动部队只有两支,分别是机械化第3军和机械化第12军,这两个机械化军的实力在当时的苏军中并不强,大部分坦克都是很容易被德军炮火穿透的轻型坦克,只有100多辆坦克是较为先进的T-34坦克和KV重坦。

对比一下,西南方面军光一个第八机械化军就有100辆T-34和60辆KV重坦,这才是亲儿子吧?

不过这两个机械化军的坦克加起来还是有1300余辆,对比之下,霍普纳指挥的德国第四装甲集群只有700多辆坦克,优势在我,库兹涅佐夫决定,应该胜券在握。

于是库兹涅佐夫下达命令,把机械化第12军部署在右翼,在步兵第10军的配合下攻击敌军左翼,而机械化第3军则部署在左翼,跟机械化第12军同时行动,对德军右翼发起进攻。

只不过跟西方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一样,库兹涅佐夫谋划的这次反攻从一开始就意外连连。

首先是兵力调动问题。

按照库兹涅佐夫的想法,苏联机械化第12军和机械化第3军应该同时发起进攻的,依靠绝对的数量优势来击退敌军。

而结果却是机械化的第12军下辖的坦克第23师被交给了第10军指挥,没能和坦克第28师建立有效的配合,而机械化第三军下属的坦克第5师则因为部署的太靠南了,刚好跟正在往明斯克方向穿插的德国霍特第三装甲集群遭遇了,双方交战仅一天苏联坦克第5师就因为损失了90多辆坦克,伤亡惨重,而被迫撤退。

就这样,苏联人用来反击的部队只有三个坦克师,而且还是互相没能建立起有效联络、各自为战的三个坦克师。

再加上由于准备的时间太过仓促,这三个坦克师的弹药、油料、车辆都少的可怜。

看一下西南方面军在弹药、油料不足时发起反击的后果,您就知道西北方面军组织的这次反击有多冒险了。

由于没有制空权,所以苏联坦克部队的调动在23日早晨被德军发现了。

权衡了一下战场局势,霍普纳最终下令让第41摩托化军在正面挫败苏军的反击,而曼施坦因的第56摩托化军则继续前进,去抄苏联西北方面军的退路。

6月23日上午,库兹涅佐夫计划中反击发动了,然而第23坦克师因为要掩护第10军而未能参与当天的行动,第28坦克师则因为坦克没有了燃料当日只能停在原地,不仅没能参加反击,中途还挨了德国空军四次轰炸,最终就只有坦克第2师孤零零地向德军发动了反击。

这个坦克第二师只有100多辆坦克,其中大部分还是BT系列的轻型坦克,只有少量的KV和T-34,对比之下,他们遭遇的德国第6装甲师在战争开始时拥有245辆坦克,其中有20辆是较为先进的四号坦克。

双方坦克数量对比差不多是2:1。

再加上德国装甲兵在训练、配合、经验上要比此时的苏联坦克手们强很多,所以反击行动开始还没多久,苏联坦克第2师就遭遇了重创,该师的师长索连金少将也在6月26日的战斗中阵亡。

而在第二天发动反击的坦克第23师、第28师也受到了相同的遭遇,这两个坦克师是那种还没来得及和德国坦克遭遇,就在德军反坦克炮和轰炸机编队的联手攻击下伤亡惨重。

就这样,西北方面军发动反击才一周时间,机械化第12军就只剩下了50辆坦克可用,几近残废。

而就在苏联的坦克部队和德国第41摩托化军打的不可开交的时候,曼施坦因指挥着第56摩托化军不断的向前穿插,由于没有遭遇苏军的重兵反击,所以曼施坦因的进军过程相当顺利,到了6月26日的时候曼施坦因就已经抵达了对于攻占列宁格勒至关重要的西德维纳河。

一般来说,像是桥梁、隘口这些地带都是那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绝佳防御地区,苏军不仅可以依靠河流来阻挡德军的进攻,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把桥炸了,让德军只能从别处绕行,为友军部队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但曼施坦因是谁啊?那可是德军内部公认的“NO.1”,头号战役专家,他直接让一些德军扮做苏军伤员,乘坐苏军的车辆混入败退的苏军人流,趁机夺取了西德维尔河上的桥梁。

而桥梁被夺取的消息也让库兹涅佐夫大吃一惊,他连忙调来了新组建的第21机械化军对曼施坦因发起反击,试图击退曼施坦因。

只不过这个机械化第21军在当时的编制并不完整,全军上下加起来也只有70多辆坦克,怎么可能是曼施坦因的对手。

所以无论苏军战士有多么勇敢地向德军阵地发动反击,库兹涅佐夫也未能击退曼施坦因,反而让自己在连续几天的行动中浪费了大量有生力量。

库兹涅佐夫心里那叫一个苦啊。

就在莱因哈特和曼施坦因快速推进的时候,德国步兵们也没闲着,德国北方集团军群第16集团军在6月23日就占领了考纳斯,随后与试图夺回考纳斯的苏联第16步兵军展开激战。而德国第18集团军下属的第291步兵师,更是在34小时内穿插了80英里,包围了苏联波罗的海舰队的基地利耶帕亚。

到了这个时候,西北方面军已经被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全面击溃了,库兹涅佐夫只得下令部队撤退,避免自己的部队遭受更大的伤亡。

就这样,德军在北方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缴获了大量的坦克和火炮。

而库兹涅佐夫也“顺利”的被斯大林免去了西北方面军司令一职,踹到西方方面军去当集团军司令。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删!

想了解二战德军在战略、战术层面更多的知识,可以关注我!

12 阅读:4976
评论列表
  • 2021-01-27 19:09

    前期的德军生猛似虎,谁上都是送人头

  • 2021-01-31 04:47

    铁木辛哥元帅应该对库兹涅佐夫的失败负责,苏军在二线初期的战术落后,军事主官指挥水平低下,时常会犯些低级错误,而且军官们喜爱进行“乌拉”冲锋,自相情愿的认为凭着苏联红军战士们高喊着“乌拉”端起上了刺刀的步枪冲锋,就能将骄横跋扈的德军击溃或歼灭,但是现实往往残酷无情的击灭了苏军将领们的幻想,苏军因此遭受到非常惨重的人员损失。

    尼莫 回复:
    所以到现在还是女多男少[得瑟]
  • 2021-02-02 06:32

    曼施坦因是个不那么纳粹的纯军人。大牢里没呆几年就放了出来,在北约司令部找到了工作。

  • 2021-01-30 20: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