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府开衙仪式
开封府开衙仪式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辩忠奸。”每天早上九点,“开封府”都要举行开衙仪式,净鞭三响,在“肃静”、“回避”牌的引导下,“包大人”率众“衙役”从府门里鱼贯而出,忽有一道圣旨褒奖包公的劳苦功高,接着又有民女拦路喊冤,“回府,升堂!”包大人一天的工作开始了,游客也随着“威武”声走进开封府。
开封府府门
眼前这座开封府建于2002年,是开封市旅游经济的产物,据说当年投资八千多万,按照大宋的营造法式兴建楼堂馆阁五十多座,再现了北宋“天下首府”的威衙风采。
碑亭
“包公”仪门小憩
进入府门,左右各有一座碑亭,碑中罗列着开封府历任尹、牧的名字,北宋有三位皇帝在登基前曾在这里挂职,而一流名家任职此府的更是不胜枚举,寇准、包拯、欧阳修、范仲淹、司马光、苏轼、苏颂、蔡襄、宗泽,他们恪守“公生明、清慎勤”的官场之道,查民情、治京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留下了众口赞誉的开封府佳话,其中尤以包拯最为让人称道,他秉公执法、除暴安良、廉洁无私、刚直不阿,俨然古代清官的楷模。
大堂
大堂
进仪门,过正厅,便是气势磅礴的开封府大堂,府尹在此开堂审案,堂前立有戒石和宋太宗写的戒石铭。“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铡美案》的故事在此发生。
议事厅
欧阳修辦案
大堂后的议事厅有一组人物塑像,身着紫袍的欧阳修与穿红衣的推官、判官等共同辦案。欧阳修权知开封府时已年过半百,他以利国利民为宗旨,为政宽简,这和包拯的扶正驱邪威严治邑形成对比,但效果同样显著,“包严欧宽”成一时佳话。
包公南衙听诉
中轴线最后一进梅花堂,这是一个梅花飘香的四合院,秋天的菊花代替了梅花。堂内有一组包大人“倒坐南衙”的塑像,开封府地处皇宫之南,有南衙之实,更主要的原因是自古流传:“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包公上任后大开衙门,百姓可以自由出入,鸣冤、喊屈、告状、听审,于是就留下了包大人倒坐南衙听民诉的传奇故事。
清心楼
俯瞰开封府
北宋是中国古代清官文化的制高点,所谓清官须廉洁勤政、公正无私、为民请命。清官形象盛于北宋有时代的原因,也是人民的需求。北宋从五代十国的先军政治演变而来,百姓经受过最黑暗、混乱的官场压榨,非常期盼一个公正的生活环境;宋代立国实行崇文抑武的治国之策,整顿吏治,大开科举,一大批高素质的文人进入朝堂,他们恪守儒家思想,洁身自好,官场的氛围为之一变;宋朝明文规定不杀士人,官员除了俸禄、职田,还配置随从,士大夫少了后顾之忧,他们参与政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有宋一朝是民俗文化大发展的年代,抓经济必然活民生,勾栏瓦肆大量出现,说唱、戏曲等艺术形式多颂善贬恶,廉吏形象深受百姓喜爱,清官文化迅速得以传播。
太子读书台
潜龙宫
北宋开封府尹位高权重,其位在尚书下侍郎上,一般从一品或二品官衔,更何况还有三位“储君”任职。宋太宗赵匡胤曾有迁都洛阳的打算,可遭到担任京尹的弟弟赵光义的极力反对。赵光义经营京城多年,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开封府集团,赵匡胤已无力扭转,“斧声烛影”后,赵光义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宋真宗赵恒在正式册封为皇太子前也当过一段时间的开封尹。宋钦宗赵桓的情况又有所不同,他是先被立为皇太子再做开封牧,那时的大宋已风雨飘摇,宋徽宗眼看大势已去匆忙禅位,把儿子推到危险的边缘。开封府里的潜龙宫原是宋仁宗为纪念其父宋真宗而修建,新修的潜龙宫面朝明镜湖、范公阁,背接明礼院、清心楼,是景区东路的主要建筑群。
明礼院
苏轼像
范公阁
府司西狱
狱神庙
演武场
三清殿
天庆观
景区西路按府司西狱、狱神庙、英武楼、演武场、天庆观的次序排列。北宋以道教为国教,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下令天下州郡都要建天庆观,供奉三清帝君。开封府兼管全国佛道事务,因一时找不到合适空地,便把天庆观建在衙内。
仪仗
秦香莲告状
陈世美入场
开封府大堂处传来锣鼓的喧嚣声,一场“包公断案”的表演拉开序幕,正厅院挤满了观众,秦香莲告状,陈世美入场,“驸马爷近前看端详”,包大人断案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