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怪事年年有,今年尤其多。在下行的大环境下,各种牛鬼蛇神都出没了,作为每天跟陌生人打交道的网约车司机,可以说见识了人性最多的善,也见识了人性更多的恶。
前几天,天津网约车司机向平台反应,一乘客在坐车过程中,路上的一块砖头颠了一下,当时该乘客也没说什么,事后觉得身体不舒服去医院检查,花了400多块,要求网约车司机赔偿。400块,在网约车行情如此差的今天,已经相当于司机两天的流水了。
这事儿听起来就有点匪夷所思,这是人不行怪路不平?毕竟大马路也不是网约车司机自己修的,颠簸时有发生,这让司机怎么避免?如果一块小砖头都得让司机赔钱,那么全天下的网约车司机都不要开车了,赚的还没赔的多。
无独有偶,还有个新闻事件,一乘客在打车上班途中,因为路途太颠,结果造成9级伤残。这很难评到底是运气不好,还是乘客身体素质太差。法院的判定网约车平台承担该乘客全部赔偿,共计23万余元。
咱不能说两个事件之间有没有什么必要的联系,但是着实有点发人深思的东西,比如网约车司机的从业环境和地位。
网约车司机是所有出行行业里面地位最低的,公共交通的司机人家有正经编制,那不能比,出租车司机一向拽上天,只有网约车司机被踩到泥土里。表面上看着和平台是合作关系,其实本质就是低价劳动力。
平台可以随意调价,乘客可以随意投诉,司机夹在中间就像是被捏扁了的柿子,软不得硬不得。对客服和平台的合理质询,就像泥牛入海,再无音讯。
可以说,网约车司机的就业环境,没有得到丝毫的保障。在出租车时代,司机可以权力最大化做好筛选,有选择的接单。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为了满足平台的接单率,司机的选择权被不断剥夺。
尽管这交通部公布的这几个月数据,一路都在唱高歌,但是大部分司机师傅的流水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甚至还下降了,一些三四线城市的司机日均营收甚至跌到了300以下,再扣除车租、成本、吃饭等,月入5000都勉强,哪能再经得住这动不动几百的“索赔”?
要我说,关于网约车行业,真的要加强立法了,司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弱势方。
一边骂平台黑 一边用平台赚钱 不赚钱还死磕这行业?家里有矿还是脑袋里有包?[哭笑不得]
长见识了
代驾也是弱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