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末小吏”在书法史上的逆袭

张济评文化 2023-06-10 20:49:00

梁巘是清代书坛由帖入碑转折点的极重要书家之一。其对篆隶的关注,对唐碑的学习、融入,对“帖学”审美缺憾的批判等,皆可见其“重碑”的书学思想,这一点在帖派书家林立的书坛中,影响殊深,并渐而带动书风的转变。

如梁巘的论书笔记《古今法帖论》中,其对金文、汉魏碑刻有着客观、公允的评介,所撰《承晋斋积闻录》中,亦论及碑版。包世臣亦当曾承继其部分“碑学”之说。此外,梁巘的书法虽主要仍以“董赵”、“二王”为取法对象,然其对于“行书书碑”的实践,亦可谓是“碑学研究”的先驱。

“自元明以来,书家崇尚阁帖,讲碑者少焉,梁先生当碑帖代谢之际,曾著一书,论汉魏六朝各碑版,并略论摹写先后之宜, 顾虽考究及之。至于临摹,则谦逊未遑也。惟规模李北海,然不为所囿,风神韵味。如碧梧翠竹,清和宜人,所书以行草为胜, 大楷次之,意在传世。”

——张树侯《淮南耆旧小传》

梁巘出身书香门第,其祖父辈皆有学识。不过,其因性情不喜迎合,科考、仕途并不通畅,至五十余岁亦未金榜题名。后蒙皇恩,授其“文林郎同进士出身”,然因耿直,仅官至巴东知县,可谓微末小吏。辞官后,梁巘受邀出任寿州循理书院院长,此后书碑成就甚大。

在其《自书论跋》中,即有言“吾所书碑版,已刻者五十三种矣。在毫州者七种,其余在寿州、泗州、江宁、扬州、宜城、安庆、桐城、苏州、浙江、徐州诸处。”足见其书碑数量之多,所涉区域之广,乾嘉时期当无出其右者。而更为难得的是,梁巘仅是以低微的身份,在权贵公卿遍地的书坛中,享誉隆盛,并奉为“巨擘”此更可见其书艺之高超。

0718

梁巘 临怀素《自叙帖》卷

水墨纸本 手卷

题识:(文略)。梁巘临。钤印:梁巘之印、闻山父、松斋书课

说明:此件作品系朵云轩旧藏。

尺寸:24.5×959cm

梁巘,安徽亳州人,字闻山,号松斋、断砚主人。其书法造诣远胜于政治成就,与梁同书、梁国治并称“三梁”,与孔继涑并称“南梁北孔”,亦与梁同书称“南北二梁”,同时也与“张照、王澍、刘墉、王文治、梁同书”齐名,可称“清代书法六家”。杨守敬《学书迩言》中曾赞言:“梁山舟(同书)领袖东南,梁闻山(梁巘)昌明北学,当时有南北二梁之目,诚为双壁。”

此“梁巘 临怀素《自叙帖》卷”长近十米,行草书,行笔酣畅,线条瘦劲,可谓洋洋洒洒,亦若一曲悠远长歌,节奏、旋律不激不厉,风规自远。虽为临作,却是别具生面,其自然流美,亦独得“梁书”精神内质,堪称其佳作。

梁巘 临怀素《自叙帖》卷,局部

梁巘 临怀素《自叙帖》卷,局部

怀素《自叙帖》原作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为其流传下来篇幅最长的作品,内容为其自述写草书的经历和经验,被誉为“天下第一草书”。明文征明题:“藏真书如散僧入圣,狂怪处无一点不合轨范。”清代书画鉴藏大家安岐谓此帖:“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

唐 怀素《自叙帖》,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梁巘的行草书,所求者亦是“中和”的书卷气,此与“二王”、“董赵”风神相契合。而其“求变处”,则是将李邕书法中“苍劲雄健”、“厚重高古”的气韵融入其中。梁巘《承晋斋积闻录》中亦曾言“李北海《云麾碑》横逸已极,……王缙、苏灵芝诸人皆不及也。北海逸气生动,通身贯注,裴修所谓书中仙手者也,且有英雄盖世之概。”

其对北海的推崇,据其“米海岳行法多出自李括州,余即以米行法临《云麾碑》。从流溯源,自是得门而入。”亦可见其法学李邕。而其所书《循理书院碑记》《重修八蜡庙碑记》《重修汤陵碑记》等碑版,亦以李邕为本。

梁巘 临怀素《自叙帖》卷,局部

此梁巘所临手卷,其潇洒之姿,殊为灵动,而字字之间少有牵丝映带,整体上更具洁净审美,线条上则多可见粗细对比,用墨浓淡亦是分明,结体则因势生形,险而不怪。而相较于其余帖派书家的“清瘦软弱”的流弊,此手卷显然参以北海章法,所呈现“劈实劲健”的气息,行气贯通,内以意连,同时亦更具散淡的韵致,知其书法造诣之臻熟。

卷上所钤“松斋书课”引首章,亦证梁巘平日临池不断。关于学书,梁巘亦曾言“凡事有志竟成,况学书一道,今岂不如古哉?”也正是其退笔成冢的勤奋下,其才能以低微之身,成为书坛上绚烂的“明珠”。而在碑帖代谢之际,其重碑的书法实践,亦开清代碑学研究之先声。

是卷亦曾为朵云轩旧藏,则更为难得。

梁巘 临怀素《自叙帖》卷,局部

4 阅读:1426
评论列表
  • 2023-08-15 20:08

    可以可以,收藏

  • 2023-08-15 20:10

    这叫梁什么?谁给解答一下,谢谢

    泼墨 回复:
    路飞 回复:
    您倒是把拼音打出来啊
  • 2023-08-17 21:35

    纸好生!

张济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