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文琦
编辑|文琦
《——【·前言·】——》
朱元璋灭了元朝后,问题接踵而来。打仗时挥斥方遒,铁骑横扫,但清理战后的残局可不是简单事儿。尤其是那些“遗留下来”的蒙古女人,数量惊人,身份复杂,怎么处理?

1368年,朱元璋称帝,元朝灭亡。这一年,北方的战火刚刚平息,南方还在处理残局。蒙古贵族跑了,留下的却是一群无依无靠的女人。

这些女人,大部分是蒙古贵族的家眷和仆役,也有些是平民。她们几乎毫无选择,只能等待明朝的安排。
战场是残酷的,朱元璋懂得这个道理。他知道,这群蒙古女人很特别。
处理不好,可能引发社会动荡,甚至还会成了旧势力的隐患。朱元璋的第一步,就是清点人数,登记身份。

蒙古女人不比汉人。习俗、语言、甚至饮食,都和汉人不同。官员在登记时才发现,这些人分成了三类:贵族女人、平民女子,还有一部分,是被掳来的其他民族女性。
身份越高,问题越复杂。比如那些贵族女人,她们和逃跑的元朝宗室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放任不管可能就是一场祸患。
朱元璋很头疼,并不想直接杀掉她们。这么做既不符合“大统天下”的理念,也可能引起内部非议。

一个矛盾浮现出来:杀,还是留? 最终选择了折中的办法——安置和同化。这是治国的手段之一,用来削弱敌对势力,又不会引起汉人的反感。

朱元璋决定先把蒙古女人安置下来。他颁布命令,把这些人分配到各地,由地方官府进行管理。
那些贵族女子会特别安排,普通女子则根据当地情况分配给农户或军户。

这时候,一个关键问题出现了:蒙古女人和汉人生活习惯完全不同。蒙古人崇尚游牧,而汉人以农耕为主。
她们不习惯定居生活,更不懂得汉人的规矩。这让地方官员很头疼,甚至出现了抵触情绪。
朱元璋看到问题后,立即采取了第二步——同化政策。下令:蒙古人与汉人通婚。这不是随口一说,而是一项正式的诏令。

他认为,婚姻是最有效的融合手段。蒙古女人嫁给汉人农民、士兵,可以迅速适应汉人的生活。
对于一些蒙古贵族女人,则直接赐婚给明朝的功臣和高级官员。明初的很多将领都娶了蒙古女子作为妾,这些婚姻不只是私人感情,更是政治安排。
但这些安排并不容易执行。有些蒙古女人并不情愿,有些人还对过去的元朝心存幻想,不愿意接受新生活。

朱元璋对此也有对策。在一些地区设立了卫所制度,把这些蒙古女人编入军户,让她们的生活彻底与明朝的制度绑定。
卫所制度就是军屯和行政结合的一种体制。朱元璋把蒙古女人编入这些军户,不仅要参与劳动,还要接受监督,逐渐适应明朝的规矩。
对于反抗的人,朱元璋毫不手软。明确表示,任何试图叛乱或者联系元朝旧势力的人,立即处决。

一个蒙古贵族女人被安置在江南,她曾偷偷写信给逃跑的元朝宗室,试图联系旧势力。
事情败露后,这名女子被处死,其他同类被迫更加谨慎。这种强硬手段让蒙古女人逐渐放弃了幻想,开始接受明朝的安排。
但朱元璋并没有一味地高压。他也知道,想让这些蒙古女人真正融入汉人社会,必须给予一些温和的政策。

他要求地方官府给她们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允许自由从事手工业或农耕,还特别强调不要歧视。通过一系列措施,蒙古女人逐渐融入了明朝的社会结构。

朱元璋在处理蒙古贵族女子时,采取了“赐婚”这步棋。因为赐婚不仅仅是安排生活,更是一种政治手段。
通过婚姻,可以稳固明朝对新占领地区的统治,同时进一步分化元朝遗留势力。

蒙古贵族的女子,身份特殊。父兄曾是元朝的权贵,哪怕元朝灭亡,这些女子也可能成为旧势力的象征,甚至引发叛乱。
朱元璋很清楚这一点。他既不能让她们回归蒙古高原,也不能任由在明朝境内散布危险的政治影响。所以想出了赐婚的办法。
一些元朝宗室的女子被赐婚给了明朝的高级将领。像徐达、常遇春这样的开国功臣,手握重兵,忠于朱元璋。

有一位蒙古宗室女子被赐婚给明朝某将领,据说她心中始终不服。
她不愿低头服侍汉人,甚至在新婚之夜企图刺杀夫君。事情败露后,被送回京城,等待朱元璋的裁决。
非但没有杀她,反而重新赐婚给一名边疆将领。

这种处理方式体现了朱元璋的两面性:一方面不允许女子挑战明朝权威,另一方面也不希望轻易杀害这些宗室女子,以免引发更大的反抗。
平民女子的赐婚则更多是为了安抚士兵。在战争结束后,明朝的军士普遍缺少妻室。蒙古女子被作为一种“资源”,分配给这些立功的士兵。
这些婚姻虽然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但也让许多蒙古女子得到了安定的生活。军士娶了蒙古女子,既解决了家庭问题,也减少了兵变的隐患。

在这个过程中,朱元璋还特别强调一点:无论这些蒙古女子嫁给谁,后代必须融入汉人社会,遵循汉人的生活方式。
这一命令为彻底同化蒙古人奠定了基础,也确保了明朝的长治久安。

蒙古女子中,最让朱元璋头疼的,是那些与元朝皇室有直接关系的宗室女子。

这些人身份太特殊,处理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政治风波。朱元璋对她们的态度可以说是“又软又硬”。
软的一面,是对待她们的礼遇。历史记载,下令对被俘的元朝宗室女子妥善安置,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这一方面是为了显示明朝的仁德,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激化矛盾。有一位元朝皇室的妃子被俘后被安排居住在京城,过着平静的生活,直到去世。

但硬的一面,同样不容忽视。宗室女子与元朝残余势力之间的联系,是朱元璋最担心的问题。
如果这些女子试图与逃亡蒙古草原的元朝宗室联络,朱元璋绝不会手软。蓝玉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蓝玉是明初的一位名将,在一次战役中俘虏了一批元朝宗室女子。这些女子被送回京城,由朝廷决定如何处置。

但却在途中对其中一名元朝妃子大加羞辱,甚至导致她自杀。朱元璋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
不仅公开斥责他,甚至因此对蓝玉埋下了不信任的种子,为后来埋下伏笔。
此外,朱元璋还采取了一种“隔离”的办法。他将一部分宗室女子安排在偏远地区,限制行动。

她们虽然名义上享受了一定的优待,但实际上完全被剥夺了自由。这种做法既能防止与元朝旧势力联络,也避免了对明朝内部产生影响。
最后,这些宗室女子的命运大多是孤独终老。在政治博弈中只是棋子,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
朱元璋通过这一系列手段,彻底断绝了元朝宗室在明朝境内复兴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