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有云: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刘秀:我不信,我试试。
农夫之梦,天命所归1月15日,这是个神奇的日子。公元前5年的这天,刘秀出生,公元9年的这天,王莽篡汉,建立新朝。此时的刘秀才13岁,虽说是刘邦的九世孙,但在推恩令的政策下,到他父亲这辈,就只能是个县令了。
史书记载,刘秀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与众不同。作为一个官二代,长得也很不错,本来可以讨个好老婆,衣食无忧的过下去。偏偏命运弄人,在9岁那年,他的父亲突然去世,孤苦无依的刘秀被叔父刘良收养,成为一个平民,平时务农种地,日子也还算过的下去。
转眼间,已经二十岁的刘秀,到长安入读太学,这期间认识了邓禹、朱佑等,二人后来皆列入“云台二十八将”,是刘秀创业的班底。
烽火连天,英雄本色此时因王莽的新政改革再加上天灾不断,导致各地纷纷起义。正值热血难挡的年纪,刘秀也趁机在宛城起兵。刘秀率起义军与下江兵首领王常一众,在沘水、淯阳等地大败新军,并击杀甄阜、梁丘赐等新莽将领。
公元23年,刘玄被绿林军拥立为帝,建元更始,刘縯被封为大司徒,刘秀则受封为太常偏将军。更始政权的建立,让王莽感到不安,便发兵四十二万扑向昆阳,妄图扑灭新生的更始政权。
铺天盖地的王莽大军围困昆阳近九千的守军,刘秀趁夜色出城,调集援军。久攻不下的王莽大军,锐气大减,而此时的刘秀也已率援军赶到,对王莽大军展开数次冲锋,逼退大军。之后亲率三千余人偷袭敌军大营,王莽大军纷纷夺路溃逃,要不说是气运之子呢,此时突然起大风,暴雨如注,新军万余人被淹死。此战之后的王莽政权一蹶不振,公元23年,王莽死于混战,新朝覆灭。
兄长刘縯的无故被杀,让刘秀颇受打击,也只能韬光养晦。更始帝在刘赐的建议下,让刘秀出抚河北。殊不知,这给了刘秀壮大自己的机会。在河北日益壮大的刘秀,让更始帝极为不安,便想收回他的兵权。刘秀岂能如他所愿,他们二人开始决裂。
重建汉室,帝王之路公元25年,在属下几次三番的劝说下,刘秀于鄗城千秋亭即皇帝位,建元建武,依然采用汉的国号。
此时,绿林、赤眉两大起义军发生火拼,刘秀静观其变,渔翁得利,借此扫平关中之地,收取关东。经过几年的征讨,刘秀已经基本上统一了中国的东方,与西北陇右的隗嚣、西南巴蜀的公孙述形成了鼎足之势。
虽说隗嚣上书刘秀表示亲善,企图以此作为缓兵之计,但刘秀没答应,转而投靠公孙述。转过年来,公孙述与隗嚣联合出兵,企图夺取关中,被刘秀一一打败,陇西至此平定。
东西已定的刘秀开始兵分南北,攻略川蜀。至公元36年,刘秀用了十二年的时间终于平定天下,中国再次归于一统。
光耀千古,光武传奇在位期间的刘秀勤于政事,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的政策,如减轻赋税、释放奴婢、提倡儒学等,有效地恢复和发展了社会经济,史称“光武中兴”,体现了其仁政爱民的治国理念。
对外分裂匈奴,稳定西域,收服各个少数民族,刘秀还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接见日本使者的帝王。公元57年,刘秀接见倭国使者,使者表示愿为汉臣藩。求汉皇赐名,汉以其人矮,遂赐“倭国”,赐其王为“倭奴王”,倭国举国大喜。
南怀瑾曾说:在中国两千年左右的历史上,比较值得称道,能够做到齐家治国的榜样,大概算来,只有东汉中兴之主的光武帝刘秀一人。
刘秀是一个基本上没有负面评价的帝王,他的成功不仅在于军事征服,更在于战后社会的重建与秩序的恢复,为东汉的长期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