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二宝
“预期房价下跌的居民比例达16.5%,而预期上涨的居民比例只有15.9%。”
这是在今年二季度,央行最新的调查数据结果。
其实对于当下楼市,我们很多人都持悲观态度,觉得下跌的可能性远大于上涨。甚至都逐渐觉得谁认为房价还会涨,谁就是胡说八道。
可是就在10月9日,内行人的一篇文章却让我觉得很有意思。
纯属讨论,不带有任何指向性观点,不评论对错。
01 / 未来的第一波暴涨:类似2016-2017年那样的“普涨!当下救市政策确实有些挤牙膏的意思,从起初的下调贷款利率、认房不认贷,再到后来的放宽/取消限购,以及类似雄安新区的现房销售等等政策
看看出台的时间点,难免让我们多想:是不是等到上一个政策无效,才会出台下一个政策?
我们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不论是2008年和2016年,还是2022年至今。
救楼市的方法始终都没变,要么是贷款、首付,要么是公积金贷款、限购限售,反正一直都在刺激购房者。
过去能行,现在和未来是不是也能行?我的看法是恐怕很难!
7月14日,中央明确表示了对楼市的判断:“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再结合近期多项数据,或许能得出这个结论:
卖方市场→买方市场
说白了,未来房地产能否回暖,关键在于消费者愿不愿意买房,而不是开发商和二手房业主。
说到这,问题就非常简单了。消费者愿不愿意买房呢?其实是愿意的,但是不敢。两个现实原因摆在眼前:一是总觉得房价会跌,只要买房就亏本,那不如存起来,利息再少也能赚钱;二是开发商频频爆雷,要么是烂尾,要么是能交房,但真的是“宣传仅供参考”,谁买谁就是冤大头。
一旦这种思维散播开来,成交量就会锐减,失去了支撑,房价不可能普涨。
02 / 未来的第二轮暴涨:中国城镇化相对稳定后,优质资产会涨的更厉害!这种情况就是发生在我国人口增速缓慢,更准确的说法是人口流动性减弱的时代下。
有数据显示,当下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了65%,而相对稳定至少也要超过70%,按照速度来推算,大致还需要五年左右时间。
随着人口流动性减弱,就会直接影响商品房成交频率和成交量,这是关键点。
这也意味着我国绝大多数城市都慢慢进入了“存量房时代”,二手房成为楼市的主力产品,优质资产自然而然就会更稀缺,涨的肯定更厉害。
03 / “表面稳定,背后上下波动”才是我国房地产的最大特征。这点完全符合相关部门的定调,此前多份文件就早已提到了这点,只是太多了没有注意罢了。
实际上,我认为这也是去金融化的方式。根本来说,金融性强的核心原因就是房价暴涨,而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从房价入手。
而上下波动则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非常好理解,就是房价既会涨也会跌,但是幅度都不大,最多也就在5%左右。
第二层意思是“房价城市化”,这个词怎么理解呢?随着房地产普涨时代的结束,未来房地产会进入新时代,就是以城市为单位,房价会有涨有跌。
比如人口流入的经济大市,能够提供就业、资源、平台等,并且房价也相对保值,自然就能吸引新市民定居,而流出的城市情况恰恰相反。
综上所述,我不太赞同未来还会暴涨的说法,但是优质资产大概率会涨的更厉害。
对此,你怎么看呢?
欢迎友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