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坐静修出现f颠、癞头的原理

践行的瑜 2024-02-10 14:19:39

​​​

佛法修行被人们认定是“修性不修命”的法门,其实这“修性不修命”的根本在于修行佛法的姿势——盘坐。

从道法修行的历史上看,秦汉甚至到隋唐时期就没有听到,因道法修行而f颠的事例,但到了宋明时期这种颠狂的道人就多了起来。

从实修践行道法中去究其原因,是道教的创立改变了道法实修的姿势❗

一直以来安坐是道法修行的原始姿势,随着以说教、教化民众为目标的道教创立,顺从民众跪坐具有“忠孝”的意识,修行的姿势也就逐步改变成了盘坐❗再者就是佛法修行都是以盘坐姿势的影响。

以盘坐姿势修行的和尚在修行中一直都伴随着“禅病”的困扰无法解决,以至于“f颠和尚、癞头和尚”都成了民间对修行和尚的通俗称呼!

以盘坐姿势修行的道士在修行中也逐渐出现了“f颠、颠狂”的现象,如张三丰就曾f颠过,被人称呼邋遢道人,全真教的王重阳也曾有过f颠经历,被人叫做王害疯。

人的身体如果细分,还可分为身(包集五脏六腑的躯干)、体(手足四肢),也就是身为性、体为命两部分,以此就能理解“修性不修命”的修行含义了❗

道法修行的原始安坐姿势下,身、体两部分也就是性、命两部分都参与了修炼,在静修入定中,身体自重对下肢的压迫时时刻刻都传导着,而且在不自觉中就将头脑中产生的热能引导下来了。

而盘坐姿势中的修行只有身,也就是只有性的参与,下肢处于平稳被放弃的状态中,根本不存在自重传导地面的情况,也就是头脑中产生的热量无法传导的情形。

这样盘坐修行就只能将头脑中的热能积累起来了,待到某个临界点时就会出现f颠、癞头的暴发情况❗

10 阅读:259
评论列表

践行的瑜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