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2日美国实施加征关税政策以来,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4月15日,白宫发布声明称,由于中国采取反制措施,中国进口商品面临的美国关税最高达245%。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中方不愿打,但也绝不怕打。如果美国要执意而为之,中国只能奉陪到底。
4月9日,中国就曾宣布,如果美国再对中国加征关税,那么中方将对此不会理睬。原因在于,美国对中国的关税已经来到了145%的水平,中国对美国全部输华商品的关税也来到了125%的高度。
而美国宣布的最新关税是245%。面对如此高昂的关税,其实加不加都已经无所谓了。业内专家指出,关税战其实是有限度的,一般在70%左右的时候,基本就无利可图了,在往上加到245%、300%其实都没有任何实质性意义,双方已无法进行正常的贸易,相当于直接脱钩了。
在此情况下,美国不主动取消关税战,那么中国就不会取消关税反击手段,一定奉陪到底,绝对不会对美国让出合法的权益。
中美关税战最新进展
1、美国首次调整对华关税清单;2、中国稀土出口管制细则落地;3、国际供应链企业使出浑身解数,摆脱关税壁垒。这意味着,中美博弈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关税豁免清单背后,是美国企业无法承受的成本飙升之重
4月21日,特朗普关税政策再次出现新变化,美国白宫单方面调整关税政策,将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从“对等关税”清单中移除。这一调整看似是特朗普政府的“示好”,实际上却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妥协。
加征关税以来,美国已将对华商品关税从34%加码至145%,其中电子产品的到岸成本飙升近三倍。以苹果公司为例,最新款iPhone的组装成本因关税增加约200美元,而美国市场售价仅能承受150美元的上调空间,迫使苹果不得不暂停部分型号供货。
关税战导致苹果在美国的库存增加了约150亿美元。根据外媒报道,苹果在美国的仓库中储备了超过150亿美元的iPhone库存,这相当于2024年第四季度美国市场销量的三倍。这一囤货策略旨在减少关税冲击,维护美国市场产品供应稳定,避免因关税导致产品短缺或价格大幅上涨,进而防止消费者流向其他品牌。
有外国机构指出,加征关税可能会使苹果手机价格上涨30%—40%。事实证明,这就是美国加征关税的代价。
目前,在美国销售的所有iPhone基本都是在中国组装和生产。在美国宣布对华加征34%的所谓“对等关税”后,加上已有的20%关税,美国对华征收关税税率将达54%,这些零部件打包出口到美国,增加的税额将达到296.86美元,使一部手机成本上升到876.79美元,涨幅超过50%。

实际上,这一“让步”的背后是美国因关税引发的国内危机。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PCE)在2025年3月同比上涨5.2%,电子产品价格涨幅高达23%,低收入家庭年均支出预计增加3400美元。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内部会议中坦言:“我们必须先让货架上有商品,才能保住中期选举的选票。” 沃尔玛超市的货架空缺率已达23%,婴儿奶粉和电子元器件断供引发消费者恐慌。中国商务部迅速回应称,美方此举仅是“修正错误的微小尝试”,并强调“取消所有单边关税才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即使把苹果搬回美国制造,成本也不可能降低,因为美国企业仍将为许多进口零部件支付关税。
根据特朗普加征的关税税率计算,即使只算一些重要零部件,来自各地的关税会让每一部手机的成本增加将近100美元,更不用说在美国组装一台iPhone的人工成本比中国高出不少,按照美媒自己的估价,整个算下来的成本可能比从中国进口还多。
据摩根士丹利预测,这一轮关税成本给苹果公司带来的损失可能高达每年330亿美元,相当于其2025财年营业利润的26%。相比之下,戴尔、惠普等科技公司则面临更大的压力,增加的关税成本可能等于其2025年的预期净利润。
2、稀土已成为中国遏制美国军工和制造业的杀手锏
众所周知,稀土对于高端制造业来说,是必不可少且不可替代的关键原材料。而在这场中美贸易战中,中国的稀土管制正好掐住了美国军工的命脉。

4月21日,中国海关总署发布《中重稀土出口管制实施细则》,明确要求企业对钐、钆、铽等7类稀土物项的出口需提交终端用户承诺书,并接受溯源审查。
这一政策直接冲击美国军工产业链——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内部文件显示,其六代机F-47项目因钕铁硼磁体断供,核心部件交付延迟至少18个月;雷神公司的导弹制导系统生产线已部分停工,技术人员正尝试从废旧设备中拆解回收稀土材料。
而美方对于中国的稀土反制显然准备不足,没有预案,应对措施自然力不从心。尽管内华达州的芒廷帕斯稀土矿已重启开采,但提炼车间因废水处理不达标被环保署勒令整改。项目负责人坦言:“即使投入数十亿美元,形成稳定产能至少需要三年。”
由于中国掌控全球90%的稀土精练产能,此次管制不仅推高了稀土价格——氧化镝的国际报价在政策发布后24小时内上涨37%,达到每公斤1200美元的历史峰值——更暴露了美国在关键资源上的脆弱性。
3、全球供应链上的各国企业为应对美国关税大棒,大显身手使出了浑身解数
俗话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关税战导致中美贸易通道被切断后,全球企业正以惊人的韧性寻找出路。例如,深圳跨境电商巨头“环球易购”将货物经马来西亚巴生港中转贴标,成功规避美国关税壁垒,从而使得东南亚市场出货量同比激增140%。
特斯拉上海工厂则通过提高本土化率至95%,将Model Y的零部件关税成本压缩至8%,但美国产芯片的额外关税仍导致该车型减产30%。

尤其体现在航空领域,表现更为亮眼。南方航空公司以5.5亿美元紧急出售10架波音787客机,转而采购国产C919机型。东航内部人士透露,C919的维护成本比波音低40%,且供应链完全自主可控。
这一转变瞬间让波音失去价值18亿美元的订单,更标志着中国在高端制造领域实现关键突破。与此同时,墨西哥瓜纳华托州的工厂正加班加点生产“中国设计、墨西哥组装”的电子产品,经此中转的美国进口商品价格仍比直接从中国采购低22%,尽管这种“曲线贸易”方式导致交货周期从15天延长至45天。
目前,这场由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所引发的贸易战仍在持续,不幸的是,国家之间博弈和贸易摩擦造成的经济损失,最终要由普通民众承担,受害的还是普通老百姓。关税不仅增加了人们的生活成本,还给日常需求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加征关税后,美国的商店和大超市开始疯抢中国的货,那场景,简直就像热闹得像过年一样!中国造的消费品、家电、食品统统被抢得精光,超市里的货架就像刚经历了一场大海啸,剩下的只有孤零零的空荡荡。
美国的老百姓心里仿佛从过山车掉下来的感觉一样,害怕指数比股市下滑还要让人揪心!这场疯狂的抢购狂潮,其实是特朗普政府关税引发的经济乱局,再加上全球各地的供应链、生产力和贸易格局都在大变动,令全球供应链乱作一团。

在美国,沃尔玛超市的日用品货架持续空置,一名佛罗里达州的母亲在社交媒体上哭诉:“我跑了三家店都买不到女儿的哮喘药,药瓶上写着‘中国制造’。”而在中国义乌,圣诞装饰品生产商王老板通过开拓中东市场,将订单量提升至去年同期的3倍,尽管利润率从12%压缩至5%。“至少工厂还能开工,”他苦笑着说。
特朗普政府通过所谓的“对等关税”机制,打破了WTO框架下的最惠国待遇原则,对所有国家都征收10%的基准关税,试图以双边谈判取代多边规则,建立有利于美国的贸易秩序,重塑全球贸易规则。
目前中美欧三大经济体均受到负向冲击,若特朗普关税政策持续下去,全球贸易体系或将加速向“碎片化”演变,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转移和重构,将导致世界经济增长出现整体下滑。
从关税战未来发展趋势看,特朗普一直强调关税政策是“永久性”的,因为如果企业认为关税是暂时的,就没办法促使生产迁回美国,达不到制造业回流美国的目的。因此,特朗普政府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撤回关税政策,但关税税率或有一定的谈判空间。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热点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