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欠下2.4万亿巨额债务的恒大已经进入清盘流程,2024年3月29日,香港法院正式宣布恒大清盘。
恒大的资产大约为1.7万亿,而负债则高达2.4万亿。在正常情况下,公司的净负债为7000亿。但现在是清盘阶段,资产将大幅打折出售,假设按七折计算,1.7万亿的资产大约能换回1.2万亿的现金流,净负债就降至1.2万亿。
那么,这1.2万亿的债务最终由谁来买单呢?恒大清算清盘后,巨额债务的偿还顺序如下:
1、买房人的预付款
买房人的预付款在债务偿还顺序中排在首位,因为他们是最无辜的受害者,期待着新房却等来了公司的清盘。
2、供应商的货款:供应商为恒大提供了物资和服务,他们的货款也需要优先偿还。
3、对外担保的债务:这些债务是恒大作为担保人需要承担的责任。
4、银行贷款:恒大的资产变卖后,银行的抵押贷款会优先偿还。
5、境外贷款:境外债权人的贷款也会优先受偿。
6、员工工资和社保:尽管公司解散,但员工的工资和社保仍需得到保障。
7、欠税:应缴和应补的税款也需要优先偿还。
8、股东:在所有债务和费用支付完毕后,股东排在最后一位,可能一分钱都拿不到。但恒大股东早已通过套现、离婚等方式,将投资拿回,因此受伤害的还是那些有债的债权人。

恒大债务清算的具体情况如下:
境外债务:香港及英属维尔京群岛法院已对恒大旗下天基控股、景程公司发出清盘令,委任专业机构处理资产分割。清盘的核心逻辑是优先偿还境外债,但境内债权人(如供应商、购房者)可能面临偿付比例不足10%的困境。
境内债权人:境内债权人可能面临偿付比例不足10%的困境,政府推动的异地换房政策虽缓解了部分矛盾,但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资产处置:例如,兴业银行以66亿元接盘恒大深圳超级总部地块,反映出头部金融机构通过折价收购优质资产参与债务化解的路径,但该地块仍存在物权纠纷风险,凸显资产处置的复杂性。
法律程序的执行
在法律程序中,法院或仲裁机构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合同条款,对恒大集团的债务进行认定和裁决。一旦裁决生效,恒大集团需按照裁决结果来履行偿还义务。
恒大集团将承担债务偿还责任
恒大集团所欠的债务应由其自身来承担偿还责任。恒大集团需要通过各种方式筹集资金来偿还债务,这可能包括出售资产、寻求新的融资渠道等。
恒大清盘最新进展
2025年2月17日,香港高等法院裁定恒大地产的全资附属公司天基控股有限公司因“明显资不抵债”被正式下令清盘。天基控股是恒大地产的主要投资平台及唯一海外融资渠道,其清盘标志着恒大集团清算进程的进一步深化。

债务状况
恒大集团的债务危机自2021年暴露以来,债务规模已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截至2025年2月,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现存近570余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超602亿元。
资产冻结与执行
许家印及其前妻丁玉梅的多项境外资产(包括豪宅、私人飞机、游艇等)已被法庭冻结。此外,恒大集团及其关联公司多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老赖),执行标的金额累计超过60亿元。
法律诉讼与高管追责
“恒大系”42名高管被起诉:2025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报告显示,“恒大系”42人因涉嫌金融诈骗、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被审查起诉,案件已进入起诉阶段,预计2025年内将有结果。许家印及其高管团队被指控通过财务造假、非法融资等手段掏空公司资产。
许家印的个人责任
许家印不仅是恒大财务造假案的主要负责人,还可能涉及其他违法犯罪行为。其通过技术性离婚将资产转移至前妻丁玉梅名下,试图规避法律责任。
恒大一案中,许家印个人可能承担的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行政处罚
1、巨额罚款
中国证监会已对许家印因恒大财务造假行为处以4700万元顶格罚款。
2、市场禁入
被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禁止从事证券业务或担任上市公司高管。

二、刑事责任
许家印的行为已经涉嫌刑事犯罪。许家印可能因欺诈发行证券、违规披露或不披露重要信息等罪名被追究刑事责任。若罪名成立,可能面临监禁及罚金。最高检已对“恒大系”42人提起公诉,案件涉及金融诈骗、非法集资等。
三、资产追索与限制
1、财产禁制令
法院已限制许家印处置其全球资产,防止转移财产。
2、追回不当所得
中国恒大正通过诉讼向许家印等被告追索约60亿美元的股息及酬金。
四、民事赔偿责任
债务连带责任:若恒大破产,许家印作为实际控制人可能需要对部分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具体需依据法律程序认定。
近日,随着清盘人向恒大创办人许家印、丁玉梅及其前行政总裁夏海钧等人及公司追讨高达468亿港元的股息及酬金,引发了一系列法律纷争并不断升级,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追债过程中,中国恒大成功申请冻结了许家印、丁玉梅、夏海钧等人名下的全球资产,总额高达600亿港元。这一举措被视为清盘人为了确保能够追回欠款而采取的严厉措施。

然而,丁玉梅对资产冻结措施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她认为,这些冻结措施过于严厉,不仅对她的个人财产权造成了不当侵害,还严重影响了她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因此,丁玉梅决定向法院提出申诉,要求重新审视冻结措施的合法性及合理性。她希望法院能够公正地评估这些措施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并保护她的合法权益。
夏海钧也因为不遵从资产披露令而被下了“除非命令”。根据这一命令,如果夏海钧不遵守相关规定,他将不得在后续的法律程序中提出抗辩。但夏海钧对此表示不服,并决定提出上诉。他声称自己从未担任过财务总监的职务,也很少参与公司的财务事务,因此难以履行披露义务。
丁玉梅的申诉和夏海钧的上诉请求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一些人认为,夏海钧的辩解可能是在试图逃避法律责任;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清盘人在追债过程中可能过于强硬,忽视了相关人士的合法权益。总之,丁夏二人的申辩进一步凸显恒大清盘案的复杂性和争议性。
无论如何,恒大暴雷已经给国家、社会、材料供应商、施工方以及购房者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许家印及其一众高管,凭借财务造假、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行为获得的非法所得,按照法律程序必须依法追回。
自古以来,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想靠耍花招,隐瞒并转移资产等手段逃避法律制裁,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
想想看,恒大欠债24万亿,在持续两年的债务风暴中,当所牵涉的无数购房者,供货商,施工方和金融机构都在债务漩涡中苦苦挣扎时,许家印亲属及子女却沉浸于奢华的生活中,半年就花费了近3000万元。

想不到,丁玉梅半年竟然挥霍消费了400万美元。当2.4万亿债务重压下无数家庭在烂尾楼前痛哭时,这位前"恒大第一夫人"仍能在伦敦骑士桥的豪宅里,用爱马仕丝巾擦拭着子女就读伊顿公学的录取通知书。
不仅如此,许家印除2个儿子外,还有2名未成年子女及2名未成年孙子女?前妻丁玉梅称“其人权及4名未成年人的安全应受保障。2025年2月,丁玉梅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两项申请。
1、丁玉梅要求修订资产冻结令,明确哪些资产不在冻结范围内,以便她能够自由支配部分资产。
2、丁玉梅以保护隐私为由,申请闭门聆讯,避免公开审理对其生活造成尴尬和不便。
由此可见,香港法院虽然驳回丁玉梅申请的判决,实际上却揭示了跨境资本监管的深层困局。尽管全球资产冻结令覆盖了许氏家族600亿港元资产,但丁玉梅仍能通过离岸公司、信托架构和跨境法律服务网络,维持着隐秘的资金通道。
这种"冻结而不失效"的悖论,暴露出当前国际司法协作中的致命短板:当伦敦法院允许丁玉梅每月支取2万英镑时,却对35万英镑律师费的合理性保持沉默;当香港清盘人追查2.85亿美元海外房产时,发现这些资产早已嵌套进复杂的持有结构。
事实证明,老谋深算的许家印为了预防“东窗事发”,早已提前为隐匿和保全财产做足了功课。资本全球化所产生的财富迷宫,正在化解着司法的追索效力。恒大清盘追债最终能追回来多少钱?现在仍是一个未知数。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热点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