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9月6日,50万上海人主动走出家门站在马路上,为一位商业巨子送行。一路上光是路祭就多达36处,上海滩著名的巨贾有一个算一个,亲自在各路祭点恭迎殡葬队。就连各国租界也要求丧葬队伍必须要经过自己的区域。

人们不仅要问,什么人有如此大的派头,死后竟能让上海滩万人空巷、一片哭声?这个人就是晚清时期大名鼎鼎的朱葆三。
14岁远离家乡勇闯上海滩朱葆三,浙江平湖县人,生于道光八年(1848年)。朱葆三的父亲原是定海县游击,属于中低级绿营武职。14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全家的生活陷入困境,朱葆三便随着村里人到了上海谋生。
经人介绍,朱葆三在一家五金店当学徒,一般来说,学徒实际上就是苦力,师傅常把最苦的差事交给学徒。但是几年下来,朱葆三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加上老板是一个老实的生意人,对他还不算刻薄。
朱葆三到了上海后,发现很多商人都会讲英语,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英语学会。17岁那年,店里的总账房去世,朱葆三被提升为总账房和营业主任。4年之后,经理又去世了,朱葆三升为经理,这一年他才21岁。

朱葆三很感激老板的栽培和提拔,便把心思都用在生意上,数年的积累让他掌握了许多商业经验和为人处世的窍门。同时由于他的才干和勤勉,店里的生意做得很红火。
可惜好景不长,老板不幸病故,五金店也随之关门了。朱葆三便用自己积累的下来的钱,开了自己的小五金店,取名叫慎裕五金号。
凭借多年的经验,店里的生意很快就走上正轨,短短三年时间朱葆三就扩大规模,改名为慎裕五金商行,同时也开始入手进出口贸易。这种生意在当时就称为“买办”。
此后,朱葆三的生意越做越大,先后创办了越东轮船公司、顺昌轮船公司、同益商轮公司、中兴面粉厂等,还投资了上海的四大榨油厂、华安人寿保险公司、华成保险公司,涉及的领域包括纺织业、水泥业、钢铁业、保险业、新闻业。同时他还是《新闻报》的董事。

清末朝廷实行新政,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经济措施,1904年成立了上海商务总会,朱葆三以自己的威望,被选为商务总会协理。这表明了朱葆三开始步入商界领袖的地位。
辛亥革命前夕,上海的一些商业领袖人物,认识到清政府的预备立宪是个骗局,他们非常失望,因此对革命党人的活动表示同情和支持。所以,朱葆三积极与革命党人联系,其中陈其美、沈缦云等就和他关系密切。
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从香港来到上海,朱葆三和各界人士前去码头迎接。不久,孙中山辞去中华银行总董之职,改选朱葆三为董事长。
同时,朱葆三还担任中华民国浙江银行总经理,鉴于朱葆三在金融领域的领袖地位,革命成功后,孙中山聘请他为财政部长。但是不久后,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全国政局发生了大变,朱葆三也因此辞去了财政部长一职。

1921年,朱葆三又辞去了上海总商会会长一职,正式离开了政治舞台,然后全身心地投入到慈善事业中。朱葆三人生的最后几年,给上海乃至全国做了很多的慈善公益活动,也赢得了上海人的尊重。
在慈善行业中,最值得骄傲的是朱葆三亲自创立了中国红十字会,他出任会长,自己稽核财政出纳等职,全力解决红十字会的经费。
朱葆三离开家乡多年,很重乡情,只要是家乡人在上海遇到了难事,他总会挺身而出,尽力帮忙。有一次,一位姓刘德宁波人在大街上看到洋人随意侮辱一位中国妇女,即挥拳相助,把洋人打翻在地,救出了那位女同胞。
事后巡捕房不分青红皂白,把刘姓男子抓起来关进监狱。这件事让朱葆三知道了,他亲自驱车到英国驻沪领事责问,朱葆三是何等身份,他一出面问题便解决了,当天刘姓男子被无条件释放。

晚年的朱葆三先后创办或投资了很多慈善机构,有济良所、普善山庄、仁济善堂、惠众善堂、定海会馆、同义慈善会、上海孤儿院、妇孺救济会等几十个机构,给底层的弱势群体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朱葆三葬礼空前盛况从50岁那年开始,朱葆三就查出了自己患有糖尿病,他立即控制饮食,坚持服药,不让病情发展。1925年年事已高的朱葆三因骨质疏松导致行走不便,身体也是每况愈下。
1926年9月2日,朱葆三因病去世,享年79岁。出殡的那天,躺在棺木中的商界巨子朱葆三惊动了50万上海人,各国租界也表示深深的哀悼,他们纷纷组成殡仗队为朱葆三送行。

丧葬队伍为了照顾各界的实际情况,抬着棺木几乎走遍了上海的每一条街道,沿途所经之处悬挂着朱葆三的大照片,队伍还常常被人群所阻而被迫停下。
傍晚时分,朱葆三的灵柩迎入新江天轮船,随船者有200多人。7日黎明,船低镇海口,要塞司令部所属各炮台,均鸣礼炮,要塞司令和水上警察厅厅长前来迎候。
船到了宁波以后,当地各官厅团体,设位祭奠,码头上的旗杆上高高飘扬着一面白旗,上面绣着“朱葆三先生灵车归乡”,还临时搭建了三座牌楼,横幅上写着“魂兮归来”四个大字。
在朱葆三的老家定海,城内所有车辆全部绕道而行,好让朱葆三的灵车通过。所有商店下半旗致哀,定海百姓更是自发戴孝为他送行。

在近代历史上,一个商人去世能引起如此轰动的极为少见,可能也就是盛宣怀能与之相比了。其实说到底,还是朱葆三对社会的贡献巨大,尤其是他一生爱国行善,赢得了世人的尊重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