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名家孙菊生:他被齐白石主动收为弟子,徐悲鸿自叹不如他

建锋阅览过去 2025-02-27 16:25:30

孙菊生和李苦禅相识几十年,两人经常在澡堂子碰到,有次苦老给孙菊生看自己身上的伤,那是他在日本宪兵队被压杠子时留下的。

孙菊生问压着疼不疼,苦老云淡风轻:

“疼啊,一疼我就大声骂日本人,喊出来就没那么疼了。日本人也听不懂,看我冲他们喊就哈哈笑。”

说完,两人哈哈大笑。

孙菊生与李苦禅是完全不一样的性格,李苦禅如他笔下那只矗立于山巅的鹰,坚忍也坚韧。

而孙菊生,人称“猫王”,画猫功力一流,他温和、随遇而安,逢事不过心,发生了就过去了,要不然他也不可能活到106岁。

孙菊生14岁就被各大报纸争相报道,冠以“北京艺社小画家之称”,少年成名。

在此之前,孙菊生就已经加入湖社画会,成为年纪最小的会员。

同社的陈少梅比他大4岁,溥杰大他6岁,社里的老画家老画家总是以“那三个孩子”招呼他们仨。

1936年孙菊生考入辅仁大学后,大一举办了生平第一次画展,立即引起关注。

著名爱国将领、平津卫戍司令兼北平市市长、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将军带领石友三等大人物亲临现场。

同年,孙菊生的作品登上了加拿大温哥华画展,斩获金质奖。

从1936年到1949年,13年间孙菊生举办的大型个人书画展,林林总总加起来起码有16次。

当时,齐白石在荣宝斋挂笔单8块大洋一平尺,其他画家一平尺6块大洋,而算是晚辈的孙菊生一平尺冲到了4块大洋的标价。

齐白石也对其刮目相看,曾赠予佳作《秋蟹图》,题字“菊生贤契雅存”,还说“你这个娃娃,收了我的画就算我的弟子了”。

那时候,孙菊生画的还不是猫,他最开始是以“恽派”花卉翎毛画法造诣高深闻名。

“恽派”是指清朝初期由恽南田所开创的“没骨画”画派,也称“恽南田画派”,强调“师古人”,更要“师造化”,对孙菊生早期的绘画学习影响深远。

1938年的一次画展,孙菊生第一次尝试画猫,展出了7张猫画。

本想着就是画着玩,没想到不仅秒售罄,甚至差点闹出了事故。

当时,一位买家一口气买下7张猫画,另一位买家也看中了孙菊生的猫画,希望对方能匀一张给自己,对方不肯,两人直接在展厅吵起来了。

如果没有孙菊生出面,保证再画一张给另一位没抢到画的人,估计他们就要打起来了。

经过这次纠纷,孙菊生才发觉自己在画猫方面,真的有天赋,于是勤加练习。

他把猫的各部分分别画下来,然后再将猫的行、动、坐、卧、窜、蹦、跳、跃、喜、怒、哀、乐等各种不同神态画下来,以此反复、不断的练习。

所以孙菊生笔下的画姿态万千,或蹲坐凝视,或跳跃活泼,打盹儿时又憨态可掬。

像《双猫图》,两只猫俯仰相卧,上方那只猫俯身探出爪子,下方的猫则仰头对视,感觉眼睛再一眨,这两只猫就要嬉戏着跳出画纸。

用“恽派”花卉翎毛的小写意画法去画猫,头、眼、爪都进行了适当的夸张变形,所以更显逼真、灵气逼人。

李苦禅曾评价说:“东晋的顾恺之说‘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菊生的画正是如此,自有一种灵动在猫眼之中。”

就连徐悲鸿也多次将自己亲手画的猫画赠给孙菊生,还惭愧不已,“菊生的猫呼之欲出,灵动而富于神韵,画猫我不如菊生。”

1972年,快60岁孙菊生更是完成了绘有形神各异的1200只猫的《千猫图》,再次让国际艺坛叹为观止,两度在法国画展上荣获金牌奖。

很难想到吧,画画并不是孙菊生的主业,他此前在辅仁大学学的是物理,还考取了物理硕士学位。

在陆陆续续开办画展的同时,孙菊生也先后在北平大学工学院、河北农学院、中国大学等高校从事物理教学,35岁时还被提拔为副教授。

建国后又任北京建工学院副教授和湖北建工学院、武汉工业大学教授,直到1973年才退休,结束了30年的物理教学生涯。

所以,他的学生“分化严重”,有学物理的,也有美术生。

但你要问他到底有多少学生、弟子,孙老答不上来。

有位叫“阿里雷公”的朋友就曾问他:“您老长寿,儿孙满堂,猫人儿也有万千,肯定也是桃李满园。”

孙老笑说:“弟子不少,可都让我给狗熊掰棒子,一个个儿的弄丢了!”

“我从年轻时起就有了不少学生,您想啊,饥荒、事变、战乱,我都发配到武汉大学教物理化学去了,哪儿还顾得了画画的徒儿们?

只有回北京这近30多年过上个消停日子,能画画写诗,日子过得挺红火!”

他会记得他的每位老师,哪些人曾给予他帮助,恩情他都会铭记心间。

但学生教了就是教了,这本是一种修来的缘分,不能以此苛责对方回报。

孙菊生为人处事全凭性情、人品,从不因他人的身份、阶级区别对待,甚至对于底层的小人物,他也会施以善意。

他外孙曹鹏程曾分享过姥爷的一件小事,有一回一家酒店的总经理请孙老吃饭,席间服务员不慎打翻了菜,总经理特别生气,把服务员臭骂了一顿。

原本就是一个小插曲,可没想到孙老一直记着,饭后总经理让司机送孙老回家,把人安全送到家,孙老让司机别着急着走,进来坐一会。

司机诚惶诚恐,孙老刚进门就蘸墨写信,“你把这封信带给你们曹总。”

孙老在信里为服务员辩解:“今天是我的脚伸出来这名服务员踩到没站稳才打翻,你不要怪他。

他们在酒店做服务员的都很年轻,也很不容易。待人当以宽厚为佳。”

没有责怪总经理的咄咄逼人,还将责任揽到自己身上,避免了服务员后续会因此事受到责罚的可能。

能这么巧妙地平衡双方,孙老的人际交往功力绝不输画功。

孙老被问的最多的,就是长寿秘诀,他坦言:

“哪有什么秘诀,身体好、精神爽完全得益于我的职业。教书、读书、写诗作词、画画让我颐养天年呐!”

而且,孙老小时候体质很差,经常生病,成年后身体才逐渐变好。

孙老读的书很杂,从物理学专著、数学论文到中国诗词、美学理论,西方美术史,只要感兴趣就读。

他说,读书时能做到气定神闲,心无杂念,进入一种豁然贯通的超然境界,能祛一大半毛病。

他也提醒,“但是读书也应该节制,不宜用脑太过,能劳能逸,才会有益身心,身体才会‘毫无衰惫之气’。”

写字画画也是如此,澄心闭息,切不可心猿意马,呼吸平稳、心息相依,意气相合,达到意收笔端、乐以忘忧的效果,“这比体育锻炼还更有效。”

书画界有太多长寿的人,圈子里流传着一句“书画者多长寿”,这句话并非毫无道理。

孙老说,“如今有的年轻画家急功近利,把精力过多放在追名逐利上,这样既不利于创作,也不利于身体。

微利必争的人,必抑郁不满,伤肝结气。年岁一高,百病齐出。”

从事书画创作本身就要求除掉私欲、心无妄念,耐得住寂寞,看透功名利禄,万千尘事如浮云,笔墨才不会飘。

而能做到此种境界的人,自然也早已习得长寿的真谛,孙老的106岁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不过,我个人认为,孙老的长寿,是他行善得来的福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个人行了多少善,就会得到多少的福报。

佛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行善积德,福泽自来,《菜根谭》也曾言:“为善不见其益,如草里冬瓜自应暗长。”

行善积德,当下肉眼看不到益处,它会像冬瓜一样暗自生长。

等你收获了果实,回过头才知,是多年前的行善结的果。

下面是孙菊生作品欣赏: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