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添富基金马磊:把握创新时代机遇,做产业研究最硬的脑袋

佑渊躺赢 2024-12-22 05:33:0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纵观人类发展历史,近一百年来的成就尤为显著,背后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指数级跃升,所带来的全球生产力大爆发。科技创新带来的潜在商业价值,总是那么令人热血澎湃,但与此同时创新意味着失败的不确定性增加,又给投资带来相对应的风险。如何判断当前全球科技创新所处的阶段?如何有效抓住科技创新带来的机遇?如何平衡科技产业投资中的机会与风险?笔者将通过本文谈一谈自己的拙见,供各位读者参考。 一、如何看待当前全球科技产业所处的周期阶段?我们认为,全球正加速步入“TECH BIG BANG”科技大爆炸时代 二十一世纪可以称之为科技创新的黄金时代,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里,我们已经经历了两轮波澜壮阔的科技革命。第一轮科技革命是“互联网革命”,尽管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诞生于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但直到90年代末互联网才开始大规模走进千家万户,得益于光纤网络的低成本普及、计算机芯片技术的进步、电脑软件操作系统的优化等,最代表性的产品是PC个人电脑,诞生了很多科技巨头最典型的是WINTEL联盟。第二轮科技革命是“移动互联网革命”,标志性事件是2007年横空出世第一代iPhone智能手机,智能手机的出现将每个人的工作、生活迅速数据化、信息化,并创造出巨大的社会价值,造就了众多新的科技巨头。 当前看,我们认为全球正迎接二十一世纪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人工智能革命”。不仅仅局限于大家所熟知的大语言模型,近两年爆火的ChartGPT可能只是本次科技革命浪潮中的一种产品表现形态,还有更多的技术创新正扑面而来,无论是上游的芯片硬件、算法模型,还是下游的垂直应用,以及尚处早期的前沿技术(如量子计算、脑机接口等),都与人工智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全球正加速步入“TECH BIG BANG”科技大爆炸时代。 首先,在芯片硬件方面,晶圆代工巨头正带领数字芯片制程工艺不断超越“摩尔定律”,根据前瞻技术路线图,预计到2030年将通过采用CFET工艺(互补场效应晶体管)实现0.7nm节点的半导体制程,比当前最先进的3nm节点进步4个世代;荷兰光刻机巨头于2023年12月正式发售最新一代high-NA EUV极紫外光刻机,满足2nm之后的芯片制造需求;GPU算力芯片巨头在2024年6月的Computex大会上发布未来3年GPU迭代路线图,将支持百万卡算力集群、高速通信互联。 其次,在算法模型方面,大模型技术逐渐分化成两条路正齐头并进。一条是以OpenAI、Anthropic、X.AI等硅谷创业公司为代表,不断追逐更大参数、更高智能的超大模型,符合scaling law尺度规则进行技术迭代;另外一条是以北美云计算CSP大厂为代表,面向低成本应用推理的高性价比模型,参数不大,重点探索如何将AI大模型在应用端高效落地。 最后,在垂直应用方面,自动驾驶技术已经研发多年,但一直未能有效突破L4以上级别,领先公司正利用LLM大模型、端到端方式、大规模算力来解决自动驾驶技术最后一块拼图;具身智能方面,如何训练一个具备泛化控制能力的AI是通用人形机器人落地的难题,在2023年AI技术突破之后相关的专利论文、产品创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23年6月发布的第一代Apple Vision Pro(混合现实)产品似乎并不成功,2024年开始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正基于全新的AI技术进行新一代虚拟\增强\混合现实的产品研发。 二、如何把握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的投资机会?我们认同,基于中长期视野,布局“科技创新”和“自主可控”两大投资主线 第一,布局中国科技产业的两大投资主线之“科技创新”。在二十一世纪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中,我们认为,中国的科技公司将有着比前两轮科技革命更大的投资机会。无论是底层的芯片、装备、基础软件等环节,还是下游的自动驾驶、具身智能、混合现实等应用,亦或是配套全球科技龙头的上游供应链环节,都可以发现并抓住很多有效投资机会。 中国目前拥有全球最完整的科技产业供应链体系。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的科技产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最近十年里,中国科技企业已在全球占据重要角色,有些领域可以说勇立潮头、独领风骚。在“互联网革命”时代,中国的科技公司以学习海外技术为起点,逐渐小幅度参与到全球科技供应链中,跟随式创新是主流。在“移动互联网革命”,中国企业在全球科技产业地位快速上升,特别是在最核心的智能手机产业中,既有全球知名的智能手机品牌,又有大量上游零部件的明星企业,参与到全球最一流科技公司的供应链中,并承担重要角色。 中国目前拥有让全世界羡慕的工程师红利和消费者市场。中国每年大学毕业生约1100万人,理工科专业占了很大一部分,大量优秀的工程师是科技创新发展的底气所在,从上海张江、到北京中关村、再到深圳南山区,科技类公司已经成为优秀年轻人的聚集地。庞大的内需市场,是中国发展科技创新的强大先发优势,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乘用汽车、基础通信网络等销售市场,庞大的科技消费用户群体给科创创新提供了孕育的土壤。 第二,布局中国科技产业的两大投资主线之“自主可控”。在2015年之前,中国的科技公司更多是集中在低端制造和组装环节,缺乏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经过十三五、十四五近10年的发展,在高端制造、底层核心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客观地看,在一些关键领域与海外一流水平尚存在差距。全球科技产业发展多年已经形成了高度全球化的生态体系,但是复杂的产业链条、前景莫测的国际政治形势,使得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对于国民经济安全尤为重要,从投资角度看,关注关键卡脖子领域(如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科研仪器等),一旦技术突破有望带来商业价值的跃升,将带来有效的投资机会。 三、如何平衡科技投资中的机会与风险?我们坚持,立足扎实的产业研究,把握好创新大周期的节奏,寻找真成长的好公司,仔细评估估值和风险补偿 科技投资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投资风险高于传统行业。由于创新不稳定、技术路线多变、竞争格局不清晰,科技创新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科技投资一直有着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例如1995-2001年,在“互联网革命”刚刚兴起的早期,美国股市科技股经历了大幅的上涨和快速的回撤,后来称之为“互联网泡沫”,反映了科技革命兴起的早期,投资如果过于领先产业周期会带来巨大的泡沫化风险。 那该如何平衡科技投资中的机遇与风险,我们认为有四点至关重要: 第一,立足扎实的产业研究,做行业内最硬的脑袋。埃隆·马斯克推崇的第一性原理,放到科技投资领域也非常适合,强调从最基本的原则出发,通过逻辑推理来推导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科技投资的本质是判断产业创新的成功与否,只有深入了解产业的实际进展、创新的突破点、潜在的风险点,才能通过逻辑推理来推导创新的规律,从而提高投资的正确率,这需要大量的产业链调研、交叉验证予以佐证,非行业专家不可为。 第二,把握好创新大周期的节奏。科技创新的发展过程很少会一帆风顺,对大周期的节奏判断很关键,过早参与会经历大幅回撤,过晚则会错过高回报阶段。参考Gartner公司总结的创新周期理论,技术创新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技术萌芽期、期望膨胀期、泡沫谷底期、爬升光明期、生产稳定期。对于科技投资而言,把握好期望膨胀期和爬升光明期是最好的投资策略,前者是追求PE估值的抬升,后者是追求EPS业绩和PE估值的戴维斯双击。 第三,寻找真成长的好公司。科技投资中最容易犯的错误,是把“伪成长”当作了“真成长”,把“阶段性周期成长”当作了“永续成长”,要做到去伪存真,更多需要自下而上对公司做深入的基本面研究,对其公司质地、管理团队执行力、护城河和竞争优劣势等进行详细的分析。 第四,仔细评估估值的合理性和长期风险补偿。针对科技投资较大的不确定性,估值的合理性至关重要,需要较高的长期风险补偿来降低创新失败的风险,风险补偿主要来自行业的长期空间、竞争格局的清晰度、公司的远期市值空间、盈利的弹性和确定性等。 综上所述,在刚刚结束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再次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因此,面向二十一世纪第三次科技革命“人工智能革命”的机遇,我们认为应该基于中长期视野,布局“科技创新”和“自主可控”两大投资主线,平衡科技产业投资中的机会与风险,把握科技创新时代机遇,做产业研究最硬脑袋。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0 阅读:1

佑渊躺赢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